facebook pixel code

寶娃媽

什麼是糖尿病?

2006年08月02日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類別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的症狀與危害
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
糖尿病患者的家屬
糖尿病的運動療法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是一種以持續高血糖為其基本特徵的綜合病症。各種原因造成胰島素供應不足或胰島素在靶細胞不能發揮正常生理作用,使體內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發生紊亂,就發生了糖尿病。
如果長時間因糖尿病,而體內代謝紊亂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可能導致眼、腎、神經、血管和心臟等組織、器官的慢性併發症,以致最終發生失明、下肢壞疽、尿毒症、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類別
通常所說的糖尿病指的是原發性糖尿病。根據病人的病理基礎,參考臨床表現特點及相應的康復治療,一般分為胰島素依賴型和非胰島素依賴型兩種類型。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又稱Ⅰ型糖尿病,多發生在 30歲以下,發病迅速,病情重,體重減輕顯著,病人體內的胰島素絕對不足,血漿胰島素會明顯低於正常;這一類型的病人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否則易引起酮症酸中毒,預後較差。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又稱Ⅱ型糖尿病,多在成年後發病,發病緩慢,病情輕,體重多超重,多數病人體內胰島素分泌數量並不少,有的甚至還超出正常水平,但器官對胰島素不敏感,平時不用胰島素治療也不會出現酮症酸中毒。
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台灣三十歲以上糖尿病盛行率約百分之八點六,以目前三十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百分之五十四推估,台灣糖尿病患者總數約有一百萬人;且其中百分之九十七為第二型糖尿病,因此如何預防與控制第二型糖尿病是當務之急。


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並不是被傳染來的,而是由父母親遺傳來的原發性糖尿病,或由於不正常的生活或環境造成的次發性糖尿病。發病因素包括:肥胖、年齡(愈大愈容易得)、藥物、身體的重大壓力 (如大手術等) 、懷孕及不正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等。所以家中若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避免以上所述的發病原因,保持正常的生活才不會誘發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狀與危害
糖尿病患者的症狀,包括口渴、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體重下降),通常稱為“三多一少”。
在早期的高血糖階段由於症狀不明顯,往往不能引起病人的重視,不積極治療。但長期的高血糖會引起全身多系統的代謝障礙,導致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變,出現嚴重的心、腦、腎、眼、神經等的併發症,以致危及生命。

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患者
年齡:45歲或以上者;
遺傳因素:直系親屬中有糖尿病患者;
肥胖:體重明顯超重、營養狀況好、缺少體力活動者;
婦女:曾經有妊娠糖尿病史者;
精神狀況:長期精神緊張者。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
正常作息、合理飲食,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1)控制每日的進食量和進食時間。
(2)保持適當的運動量,運動量增加時要注意能量的補充。
(3)糖尿病患者及家屬應該充分瞭解低血糖反應的常見症狀。
(4)學會血糖的自我監測,掌握一些低血糖的自救方法。
(5)選擇低血糖反應發生率低的藥物,也是很重要的。
(6)保持健康的心理,正確面對疾病。

控制糖尿病從小事著手:
防止低血糖反應是控制糖尿病的一個重要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正規藥物治療的前提下正常作息、合理飲食,低血糖反應是可以完全控制。就絕大多數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的、可影響全身各器官和組織的、可防治的慢性疾病;如能注意到以下幾點,將有利於糖尿病的控制及其併發症的防治。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制,勞逸適度。
戒煙。與不吸煙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吸煙的糖尿病患者發生大血管病變如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肌梗死、下肢脈管炎和足壞死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戒酒。酒會加重糖尿病情或引起低血糖並掩蓋低血糖症狀,使血甘油三酯和乳酸增高。
控制脂肪攝取量。糖尿病患者常有高脂血症,高血脂促使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
適當運動。至少每天早、中、晚各散步 30分鐘,也可視條件作其他健身活動。
學會放鬆。遇事不急、不怒,保持情緒穩定,大喜大怒會升高血糖。
定期復查。每月至少復診一次。平時常測尿糖,有條件自測血糖則更好。特殊情況下,如發燒、腹瀉或全身不適,須及時就診。經常量血壓,保持血壓在正常值。高血壓會加快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每年至少做一次全身檢查,包括測視力,看眼底,查 24小時尿白蛋白和神經系統體檢等。
堅持適合自己的科學的治療方法。
最好與醫生保持聯繫,有自己經常看病醫生的電話號碼。做好各種記錄,包括飲食和藥物治療、血糖、尿糖和其他有關檢查等
寶貝糖尿病足 先要選對鞋子:
糖尿病常因為神經病變和血管的問題,足部因此受傷不自覺,加上免疫力較差,若受到感染不易治療,最壞的情況會需要截肢,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糖尿病足部照護特別重要。
足部照護首先要注意的是穿對鞋子,糖尿病人出門在外千萬不要打赤腳,最好不要穿涼鞋或拖鞋,即使在家也應該要穿室內拖鞋,以防止踩到或踢到異物受傷。運動鞋或休閒鞋是很好的選擇。如果足部有厚繭,表示該處受壓,若發生在腳底,應該要有適當的鞋墊支撐;若在側面、腳趾、或腳根,表示鞋子太小或太窄,應避免穿高跟鞋或尖頭鞋,購買鞋子時需試穿,大小長度要讓腳趾預留一公分,腳趾在鞋內要能自由活動,寬度亦要適中,大部分東方人腳形較寬,需買寬的鞋子,最好繫鞋帶或有魔術帶可固定於腳部上方的鞋子,可以減少走路時對腳趾頭的壓力。通常厚繭的情形會在穿著適當的鞋子之後改善。如果足部有其他問題,如拇趾外翻或滑囊炎疼痛,應即時就醫處理,可以看醫院骨科或復健科,有些醫院設置糖尿病足特別門診或為特殊狀況病患打造訂製鞋子的服務,可諮詢就醫。

食物影響血糖:
研究指出,柑橘類水果的萃取物可減少糖尿病的合併症,如視網膜病變、腎臟及神經退化等,這可能是其中的黃酮及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減少氧自由基對眼睛、腎臟及神經的傷害。
銀杏可能可以預防糖尿病眼睛病變,但銀杏會造成身體容易出血,不宜服用過多。
迷迭香是歐洲常用的調味料,一般使用並無問題,但高度純化的迷迭香精油吸收過多,可能會引起血糖升高。一項研究發現它可能抑制胰島素,因此糖尿病患不宜塗抹迷迭香精油。
月見草也是歐洲常用的草藥,一般用來改善更年期症狀,糖尿病患因血中糖份不易利用,而產生氧化壓力及新陳代謝不平衡,常造成神經病變,月見草油的抗氧化作用可能對糖尿病有所幫助。
蘋果所含有的多酚類可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及血糖降低,但蘋果本身也含有糖分,一餐不可超過一個。有研究指出苜蓿、芫荽可使毒物引起的小鼠糖尿病延緩發病。
日本的一篇研究指出,甲殼素可能有抑制毒素造成小鼠糖尿病的作用;另外,甲殼素對天生糖尿病鼠的血糖可能也有好處,對多尿口渴的症狀也有幫助。
日本研究發現,給先天性糖尿病的雄性小鼠服用芝麻萃取物,可降低血糖。芝麻中有些物質可使其他食物中的糖分吸收較慢,減緩餐後血糖的上升,適量攝取有益糖尿病的控制。
一般認為,苦瓜清涼降火,這可能與它調節血糖有關。以毒物誘導大鼠發生糖尿病之研究,發現餵食苦瓜水萃取物,一個月後血糖可降低64%,糖尿病併發症白內障的機率也有下降現象。苦瓜可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阻抗性,使其發揮功能,維持血糖正常,但對正常的大鼠並無降血糖的作用。苦瓜雖好,但一天最好不要超過半個。
維持良好的血糖,最好均衡攝取各種蔬菜,因其中含有的纖維素可使其他食物的糖份吸收較慢。 蔬菜的好處不只是高纖,研究發現,缺乏鎂會造成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導致血糖上升,而蔬菜中的葉綠素富含鎂,這也是多吃青菜改善血糖的因素。植物中製造氧氣的葉綠素含有鎂,人體中攜帶氧氣的血紅素含有鐵,而鎂卻可幫助進食後血中糖份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家屬
糖尿病的治療除了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努力外,家屬的作用也很重要。糖尿病患者的家屬應注意:

關心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應備加關心和愛護,給患者一個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
配合醫師,鼓勵和督促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嚴格控制飲食並按飲食治療要求作好食譜花樣,督促患者自我監測血糖和尿糖及定期去醫院復查,督促患者按時按量用藥,切不可突然中斷治療。
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督促患者戒酒戒煙,協助患者作運動,並注意在運動中保護患者,防止足部的損傷和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瞭解低血糖反應的臨床表現與預防治療措施,一旦發現低血糖反應,家屬應能立即識別並作簡單處理。

糖尿病的運動療法
糖尿病是由於體內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所造成的一種慢性疾病,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有三:飲食、運動、與胰島素,其中飲食和藥物已為大家熟知,運動療法則比較陌生。
其實,運動是控制糖尿病症狀的一個有效的手段。運動有助於抑制不運動的肌肉對糖的利用;另一方面,運動能促進局部血流增加,使胰島素在濃度較低的情況下就能保持正常的血糖代謝,因而使紊亂的糖代謝得到改善。運動療法比較適宜於輕度及中度Ⅱ型糖尿病及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據國內學者臨床觀察,進行 30分鐘的活動後,血糖可降低 12~16%,並可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量與減輕胰臟的過度負擔,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運動療法的形式: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
患者可根據自身的情況任選 1~2項,其中步行是國內、外最常用的,應作為首選。研究證實,每次散步 30分鐘,每日兩次,是糖尿病患者的良方。中老年人以每小時 3公里的速度,散步 1.5~2小時,可提高物質代謝率 48%,糖代謝率也隨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經 6小時的徒步行走後,血糖可降低 60毫克升。
平時在家裏,糖尿病患者也可作運動練習。
方法一: 踮腳尖。將手扶在椅背上踮腳尖(左右交替提腳跟)10~15分鐘;
方法二: 爬樓梯。上樓梯時,背部要伸直,速度要依體力而定;
方法三: 坐椅運動。屈肘,兩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復進行,時間以自己體力而定;
方法四: 抗衡運動。雙手支撐在牆壁上,雙腳並立使上體前傾,以增加肌肉張力,每次支撐 15秒左右,做 3~5次;
方法五: 床上運動。平躺床上,將腳墊高(可用棉被或枕頭將腳部墊高),等腳發麻時再慢慢坐起來,如此反復。以上五種運動形式,可任選其一,也可交替進行。

運動療法的要點:適度、全身鍛煉
運動強度應控制在中等。適當的運動量應是全身出汗,心跳在 130以下,每次持續 20~30分鐘,逐漸延長至 1小時。使全身的肌肉都得到活動,這樣有利於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因此要選擇耐力性的全身運動。不過每次運動前都要有 10分鐘準備活動,注意運動療法應和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相結合,等血糖和尿糖基本穩定後,再開始運動療法,避免空腹和注射藥物 60~90分鐘時運動,以免發生低血糖;避免在腿部注射胰島素等。所以運動療法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參考資料
http://www.glucomed.com.tw/k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