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Bennie媽

如何選擇優質幼稚園

2011年07月15日
幼稚園是孩子離開家庭,步入團體生活的第一站。
■您的孩子是否適合上幼稚園了呢?
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快慢不太一樣,您可參考以下的一些指標,觀察自己孩子的發展情形,再決定是否要送他去上幼稚園。
□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能夠自己喝水、吃飯、上廁所、擦屁股、洗手、擦手、穿脫衣服與鞋子。
□能聽懂指令、表達需求。
孩子能夠聽懂大人的指令,例如:「把玩具收好。」、「去喝水、尿尿。」;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我想尿尿。」、「我肚子好餓。」、「我肚子痛。」等。
□作息正常,具備半天活動的體力。
孩子可以早起不賴床,用餐時間固定,且體力至少可以維持一整個上午,中途不需要再小睡片刻。
□喜歡跟別人一起玩。
孩子能夠自己專心進行某個活動十分鐘以上。常常表示自己一個人玩很無聊,希望有人陪他玩,喜歡和同年齡層的孩子一起玩玩具。遇到衝突時,能夠適度控制自己的情緒。
□表達自己很想上學。
孩子會說:「想要快快長大,跟哥哥、姐姐一樣去上學。」或是玩家家酒遊戲時,會出現假裝自己要去上學的情節。外出路過幼稚園時,會停下來觀看園裡孩子活動的情形,問大人他什麼時候也可以去裡面玩。

■選擇幼稚園的步驟。
1.蒐集幼稚園的名單。
瀏覽教育部全國幼教資訊網、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的網站,留意住家或工作地點附近的幼稚園招牌,蒐集廣告傳單,列出住家社區或工作地點附近的幼稚園清單。

2.確認為立案幼稚園。
上網查詢各縣市教育局網站及全國幼教資訊網,或電話詢問各縣市教育局負責承辦幼稚園業務的人員,確認機構是否為「立案幼稚園」,並且查詢該幼稚園近五年的評鑑結果。

3.進行初步篩選。
跟親友打聽、電話詢問或上網瀏覽園方的一些重要資訊,包括:「教學特色」、「收托時間」、「收費概況」、「師生比例」、「師資專業背景」。經過初步的篩選,再決定是否前往實地參觀。

4.帶孩子實地參觀幼稚園。
打電話跟園方預約去參觀的時間,帶著孩子一起走訪幼稚園,觀察環境設施、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情形,並根據此份資料所附的檢核表,逐一向園方詢問、確認。

5.參考孩子的意見,做最後的評估與決定。
參考孩子接受與喜歡的程度,並根據各家幼稚園的辦學特色、優缺點及個人對該園教育理念的認同程度,再決定最適合自己孩子就學的幼稚園。

■如何為孩子選擇好的幼稚園?
坊間的學前機構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形式、條件,家長到底該如何選擇呢?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參考指標,只要家長按照這六大指標仔細觀察及了解,就可以為自己的孩子選擇一所水準以上的幼稚園。

■選擇合法立案的幼稚園。
如果幼稚園未立案,表示該園所的消防與公安設施與老師的資格,可能都不符合政府規定,會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安全,家長必須特別留意。
除了公立幼稚園是合法立案的幼稚園之外,如何判斷私立幼稚園也是合法立案的呢?
1.幼稚園有張貼出各縣市教育局的立案核准證書,不過家長需要特別留意證書上是否有塗改、不符或是借用的情形。

2.招牌上要有「XX縣市教X字第XX號」。如果招牌上是使用「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全美語幼兒學校」的名稱,這類機構可能不是「幼稚園」,而是未立案的機構或是立案的「補習班」,家長千萬不要被誤導。

合格立案——過關了嗎?
□娃娃車、招牌上應有教育局核准立案的幼稚園名稱與證書字號。
□娃娃車、招牌的名稱是「○○幼稚園」,而不是「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全美語幼兒學校」。
□幼稚園實際地址、樓層與立案證書的地址相符合。
□每班幼兒不得超過30人,並設置教師2人,師生比例低於1:15或2:30。
□老師都是大專院校幼兒教育科系畢業,具有合格幼稚園教師證書。
□各項收、退費標準符合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規定。

■選擇評鑑績優的幼稚園。
各縣市教育局都曾經評鑑過該地區的所有立案幼稚園,有公信力的評鑑資料,評鑑結果代表該幼稚園的辦學品質,可提供家長作為選擇優質幼稚園的參考。
另外,家長應確認幼稚園的評鑑績優獎牌上,標示是由教育部或各縣市政府教育局所頒發,而非其他民間團體。

■選擇環境安全的幼稚園。
幼稚園的安全與否,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可是要達到怎樣的標準才算是環境安全的幼稚園呢?
參觀幼稚園時,家長應該觀察周邊環境是否緊鄰馬路,有沒有潛在的危險,而園裡的「消防設備」、「遊戲場」及「幼童專用車」是否符合安全規定。
安全——過關了嗎?

環境安全
□建築物堅固安全,無傾斜、裂縫等現象。
□幼兒活動範圍以1∼3樓為限,未使用地下室。
□樓梯有防滑措施,並設有安全網。
□有防火巷、逃生路線與標誌。
□瓦斯管線、電線、電器等擺設遠離火源與幼兒可及的地方。
□地面無凹洞凸起,室外場地排水良好。
□戶外遊戲設施之間保持安全距離,並有定期保養。

行車安全
□車頂為綠色、車身為黃色、紅色相間之倒三角形標誌、斜紋。
□車身標示園所名稱、立案字號、車號、乘車人數。
□車內備有幼童專用座椅,保養良好。
□司機持有駕照、年齡未過60歲,有隨車人員跟送。
□孩子上下學,每次搭車時間不超過30分鐘。

門禁安全
□園所設置警衛或採取門禁管理措施。
□園所有完整接送辦法。
□幼兒每日出缺席記錄完整。


■選擇健康衛生的幼稚園。
家長應對幼稚園所提供的餐點嚴格把關,讓孩子能夠獲取均衡的營養,健康又充滿活力的學習。
另外,幼兒的抵抗力較弱,容易被傳染病感染,因此,幼稚園環境的通風情形與定期消毒非常重要。家長可以詢問園所負責人與老師,當園內幼兒罹患傳染病時,是否會立即隔離(到醫務室休息),或請家長帶回家休息,以避免留在園內傳染給其他孩子。
健康衛生——過關了嗎?

環境及個人衛生
□全園清潔、通風,定期進行消毒。
□隔音設備好,室內外不會相互干擾。
□日光燈採雙管,採光及照明設備良好。
□玩具設備、地毯及地板整潔、衛生。
□廁所無臭味、排水流通,且方便幼兒使用。
□寢室與幼兒活動空間無異味。
□幼兒個人的餐具杯子、毛巾牙刷及寢具,皆分開擺放。

餐飲衛生
□飲用水清潔衛生,若是使用飲水機應有定期檢查紀錄。
□幼兒餐點製作以園內自製為原則。
□餐點表的設計符合營養、衛生、均衡的原則,少油、少鹽、少糖,每日並有提供新鮮的蔬果。
□廚工有配戴帽子、口罩。

疾病預防與照顧
□有隔離的保健空間或保健室,讓幼兒可以休息。
□有足夠並具安全時效的醫療急救用品。
□定期協助進行幼兒健康檢查,並通知家長檢查結果。
□對於傳染病及意外事件的處理,訂有基本作業流程。
□園內飼養動物的場所衛生安全。

■選擇專業合格的老師。
幼稚園教保品質的好壞,最重要的關鍵是在於每天跟孩子相處的老師,而老師的好壞,除了愛心、耐心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專業素養,合格的幼稚園老師必須是大專院校幼兒教育相關科系畢業,且領有幼稚園教師證。
家長到園內參觀時,應該仔細觀察園內老師與幼兒的互動情形,嘗試了解老師本身對幼兒教育的理念,以及對課程的看法。
老師——過關了嗎?

師生互動
□老師樂於親近孩子,有親和力且情緒穩定,經常對孩子微笑、蹲下傾聽孩子、擁抱、輕拍。
□老師能聆聽孩子的話語,尊重並充滿興趣的回應。
□老師能欣賞孩子的優點,常以具體的讚美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
□老師對於孩子的情緒變化敏感,能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例如:你現在一定很傷心,才會哭得這麼大聲。(負面不當的反應是:你不許哭,聽到了沒有?)
□老師能從容平和的處理孩子的過失或紛爭。(不以打罵處罰的方式來處理孩子不良行為。)
□老師能尊重個別差異,接納孩子有不同的能力與學習步調。
□老師會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經驗、想法與感受。

親師交流
□老師樂意與家長談論孩子在校的行為表現,並提供如何引導孩子正向學習的方式
□園所有提供多元的親師溝通管道及教養新知,如:教室布告欄、聯絡簿、親職手冊、舉辦親師座談會……等。
□園所有規劃家長可參與的教保活動,如:到校觀察教室教學、參與戶外教學、帶領晨間說故事活動……等。

■選擇遊戲學習的快樂園地。
六歲以下的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好奇心強、探索力高,而且大小肌肉需要多多活動,所以幼稚園每天的課程,應該有安排室內外的自由遊戲與小組活動的時間,且多提供孩子親身體驗、動腦思考及動手操作的機會,避免整天都在室內進行全班性、集體講授、坐在自己位置上做紙筆作業簿的上課方式。
孩子的學習——過關了嗎?

教學情境
□教室提供不同區域,讓孩子玩積木、黏土、組合玩具、畫筆、拼圖、繪本等各式玩具、教具。
□教具擺放整齊,有清楚標示,方便孩子歸位。
□教室布置與課程主題配合,並以展示孩子的作品為主。

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
□課程主題能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結合。
□教學內容有注意到孩子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包含:身體動作、認知能力、語文溝通、社會互動等。
□課程活動能夠考慮幼兒的個別差異,提供多樣性的選擇。
□能將美勞、音樂、體能等活動融入在主體課程中,不另外安排才藝課。
□以遊戲或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包括室內外活動,以及團體、個人與小組的活動。
□每天都會安排戶外跑跳運動時間。
□會提供孩子許多親身參與及動手操作的機會。
□會提供許多實物、標本、照片、幻燈片、圖片、DVD、圖書等做說明。

孩子一旦進入新的環境,展開幼稚園生活,一定有些緊張與不適應,因此在孩子入學前,依孩子的特質進行一些準備,對孩子日後進入團體生活會有絕對的助益。建議家長可以嘗試用下列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入學前的心理準備。

入學之前的準備。
■與孩子聊聊幼稚園的新生活。
幼稚園的新生活開始以前,家長可以用圖片、照片或故事與小孩聊聊幼稚園的生活情形,試著使他因為其他小朋友的故事或經驗,減輕可能的緊張與恐懼。

■與孩子一同拜訪要就讀的幼稚園與班級。
家長帶孩子拜訪幼稚園,不但可以認識老師,也藉此熟悉環境,這樣會幫助孩子對新的環境感覺較安全與舒適。

■讓孩子有機會先認識新朋友。
邀請孩子班上的其他同學與家長,一起參與社區親子活動,讓孩子有機會認識新朋友,一方面孩子可能因為班上有新朋友,而容易適應新環境;另一方面也可強化孩子的社交能力,如分享、輪流等行為。

■在幼稚園多停留一段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剛剛進入幼稚園時,家長如果徵得老師同意,可以在幼稚園多停留一段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分開時,可以告訴孩子,幾點將會再見面,使孩子比較容易接受與父母的分離。也可以以玩遊戲的方式,如:躲貓貓,讓他了解離開與回來的概念。

■協助入學的適應。
孩子入學後的第一天,甚至前幾週,可能會在幼稚園門口大哭,上演著「十八相送」的劇碼,或是晚上不願意睡,早上不願意起床,甚至退化成小寶寶的行為。但是家長不用太擔心,適應新環境本來就需要一段時間。以下的方法與觀念,可以提供給家長幫助孩子平撫面對新環境、新事物的不舒服感。

█家長應放心、放手。
孩子一開始的負面反應不一定代表他不喜歡上幼稚園,有時只是表示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家長應該放心、放手,讓孩子嘗試去面對自己新的挑戰,這些都是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家長要相信孩子可以適應新的環境,保持耐性,給孩子一點時間去調適,從旁提供適當的協助與鼓勵就好。

█讓孩子帶熟悉的東西到學校。
家長可以讓孩子帶著自己熟悉的東西上學,包括毯子、玩偶、家人的照片、故事書等。這些會使孩子在學校,較有安全感與熟悉感,比較容易適應幼稚園的新環境,減少不安與焦慮。

■幫助孩子抒解不安的情緒。
如果孩子不想上學或是恐懼上學,家長應該用更有同理心的方式,傾聽、接納孩子可能會有的感受,與他聊聊幼稚園的生活,引導孩子抒解不安的情緒。
家長可以回應孩子說:「你剛去幼稚園,有點不習慣陌生的地方,沒關係。」表示接納孩子的感覺,那麼孩子也比較願意說出白天遇到的挫折,或是心裡擔心的事情。

█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跟其他同學交朋友。教導孩子與朋友分享他的玩具或點心,如:讓孩子帶願意分享的東西,到班上請同學吃。鼓勵孩子邀請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到戶外郊遊踏青。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有更多機會,與班上的小朋友互動,解除孩子上學的不安與焦慮,增加他上學的意願和樂趣,使他對所屬的班級,有歸屬感與認同感。

■主動與老師聯繫、配合。
家長可主動告知老師,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或恐懼的來源,一起設法撫平孩子的不安,如:若孩子害怕參與團體活動,便可以跟老師溝通,在團體活動時,允許孩子先在一旁坐著觀看,過一陣子之後,當他了解活動或遊戲規則,或對其他孩子較為熟悉,也許就會想加入了。

■確保幼稚園的品質。
家長必定希望所選擇的幼稚園,能夠長久確保良好的品質。儘管各縣市政府的主管單位,會定期進行檢查,但是卻無法經常訪視幼稚園,因此家長是幼稚園的最佳監督者。建議可從下列途徑,來了解幼稚園的教保品質是否維持穩定。

■持續觀察幼稚園。
即使孩子已經適應幼稚園的環境,家長仍不可掉以輕心,最好儘量抽空自行接送孩子、參與班級活動,以觀察幼稚園的實際經營狀況。因為坊間有一些學前機構於招生之後,在班級人數、師生比例、餐點……等各方面有很大變動,甚至中途更換不合格的老師,大大的影響其教保品質。

■用心觀察孩子。
聆聽孩子對上學的看法與感受,並觀察孩子的反應。通常孩子對於新環境都有一段適應期,但這段時間應該不會太長,如果孩子一直對於上學感到反彈,或是發生下列不尋常的行為或情緒徵候,便可能需要注意,例如:
˙常常害怕去上學,或編出各種理由以逃避上學。
˙很容易情緒失控,動不動就發脾氣或大哭起來。
˙有不能解釋的傷痕,表示可能受到他人暴力或惡言對待。
˙談及幼稚園中,成人或其他幼兒之不適當的行為或言語。

■家長可以做什麼?
如果孩子在行為或情緒反應上表現異常,家長可直接與老師溝通,看老師提供的資訊與孩子說的是否一樣。此外,也可利用接送時間與班上其他孩子、家長談談,多方面地觀察求證,以深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再跟老師協商如何一起輔導孩子。
另外,若是家長發現幼稚園的實際經營狀況,並沒有符合法令規定或教保品質低落,必須即時向園方反應,要求限期之內改善。若是事態嚴重或園方不願改善,家長除了替孩子更換其他幼稚園外,還可向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反應。
總之,要確保幼稚園的品質維持一定的水準,必須仰賴所有家長的共同監督,如發現有任何不妥,一定要馬上向老師、園方溝通與反應,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而犧牲孩子的學習權益。

(文章取自「全國幼教資訊網」http://www.ece.moe.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