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緯+芯的媽咪

"金剛"觀後感

2006年01月01日
12/30和老公去華納威秀看"金剛"
哎呀~~真的是不錯看ㄟ~~


金剛觀後感_img_1

金剛觀後感_img_2

金剛觀後感_img_3


劇情:
1933年,雜耍劇團女演員安黛洛(曾以【靈魂的重量】一片問鼎金獎影后的娜歐蜜華茲飾),就和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的其他人一樣,找不到可以賺錢糊口的工作,她又不願意成為脫衣舞孃,於是只好餓著肚子流落街頭。當她餓到受不了,在水果小攤偷拿一顆蘋果被老闆逮個正著的時候,一名電影導演卡爾丹漢(【搖滾教室】傑克布萊克)伸出援手替她付錢。原來卡爾丹漢那天也正好把他拍到一半就被片商扣住的電影底片偷出來,而他必須在當天就把劇組和演員找齊,說服他們跟他一起坐船前往新加坡完成他的動作冒險鉅片。他希望能以這部新片獲得空前的成功,但是劇組不知道的是,他其實是想找到一座傳說中的小島,並在那裡拍片,而那座小島的名字就是骷髏島。不幸的是,這部電影的女主角人選臨時辭演,當卡爾碰巧遇到安黛洛這位美麗的落魄女演員,而她的尺寸和原來的女主角一模一樣,他就覺得這是命運的安排,於是開始鼓起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想要說服她接演這部戲。她一開始很猶豫,但是當她聽到編劇是她很欣賞的一位新進劇作家傑克卓斯科(【戰地琴人】金獎影帝安德林布洛迪飾),她就一口答應演出。卡爾丹漢一找到女主角人選,立刻就帶著劇組搭船離開紐約港,展開一場誰也想不到的冒險之旅


影評:

【金剛】是結合科幻與冒險的好萊塢怪獸電影的經典始祖。最早的劇情是描述一群電影工作者和探險家前往神秘小島,尋找傳說中的巨種黑猩猩「金剛」,並將牠獵捕帶回紐約展覽,寂寞而且憤怒的「金剛」後來大鬧紐約,悲劇也隨失控的災難而來。

第一部【金剛】出現於1933年。許多人不知道創造這部電影的兩位導演古柏(Merian C. Cooper)和薛德薩克(Ernest B. Schoedsack)真如影片所言,是一對時常出生入死的探險家兼紀錄片工作者,拍過紀錄5萬人口加50萬牲畜翻越雪山的經典紀錄片【牧草】(Grass: A Nation s Battle for Life)。他們雖然沒碰過金剛襲擊,但過去各種涉險經驗,確實讓他們在創造這項銀幕奇觀時,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然而今天【金剛】之所以不朽,除了對怪獸類型的開山貢獻,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反而是金剛既野蠻卻又不時展現溫柔可憐的多重特質。當年金髮美女費芮(Fay Wray)在金剛掌中尖叫連連、以及金剛癡情愛她等描述,都已經成了經典畫面。費芮啟發了日後所有「尖叫皇后」的表演模式;而金剛愛上美女這回事,曾被蔡康永拿來和徐克、程小東的【東方不敗】相提並論,當年還引來一些不知所以然的讀者批評,其實蔡康永才是洞穿這類身不由心、受限於野獸外型或性別偏見而喪失戀愛權的怪物啊!

【金剛】二度聲勢浩大地復出銀幕,是1976年的事。在劇情和內涵上並無突破,大製片家勞倫蒂斯(Dino De Laurentiis)採用了當時相當新穎的模型拍攝技術,吸引了無數觀眾捧場。2千4百萬美金的投資雖然驚人,但美國加其他各地票房超過1億美金的收益,也證明了他的眼光。而這一代的尖叫美女潔西卡蘭芝(Jessica Lange)日後力爭上游,兩度奪得奧斯卡肯定,也成了花瓶轉型的代表,更增添這個角色的傳奇意義。

2005年底上陣的【金剛】,導演是以【魔戒】不可一世的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很久以前他就表示過,自從9歲在電視上看到黑白版的【金剛】,他就立志要當導演。而在【魔戒】之前,他就已蠢蠢欲動要重拍本片,只不過大老闆對這個題材的票房吸引力以及重新賦予生命的能耐有所疑慮,所以遲遲未實現。【魔戒】成功後,所有問題才迎刃而解。彼得傑克森照例在他的紐西蘭開工,而近乎天價的製作費,則實現了他能有的想像。

看完這個新版本,彼得傑克森鍾愛原版【金剛】的說詞,確實不假。他亦步亦趨地不破壞原版的結構與命題,但是片長明明從當年的100分鐘變成現在的187分鐘,這多出的80多分鐘,則宛如一個用功的電影系學生對其心目中的經典所做的研究與引伸。

這包括了開頭一小時不讓金剛現身的篇幅,把原版無須介紹的時代背景全盤托出。經濟大蕭條的30年代,走投無路的雜耍女演員(娜歐蜜華茲)如何在窮昏餓極下偷了一個水果,遇上雄心未泯但缺少女主角的電影導演(傑克布萊克)幫她解圍,但是讓她願意冒險一試的理由,除了經濟上的走投無路,編劇(安德林布洛迪)的文采向來為她所崇拜,也帶出了一段男女關係的契機。甚至連負責這趟旅程的船長(湯瑪斯克瑞奇曼)對走私奇珍異獸的專長都被帶到,每個角色各自的盤算與踏上旅途的心理,在這裡埋下十分重要的引線。才能讓女主角之後成為金剛的禁臠,在牠面前雜耍、裝死的招數,不至於無釐頭;或是片中電影導演以藝術之名滿足個人私慾的面目,也隨著劇情的推轉,逐步顯露。

時代,是刻意被提醒的。耳尖的影迷,甚至會聽到一段有趣的對白,是片中的導演著急詢問誰能穿四號戲服,好取代罷演的女星,這時出現了原版【金剛】女主角「費芮」(片中翻成費伊蕾)的名字,而導演則說:「她正在拍庫柏(原版【金剛】導演之一)的電影,一定沒空。」既是致敬,也暗暗強調了自己的原創性。

「導演」這個角色的重要性,是過去所有【金剛】版本都沒有的。彼得傑克森刻意地透過影片轉折,藉由出發前夕、探險過程、回到紐約這三大組段,勾勒出一個創作靈魂的變質:剛開始是工業與藝術的對抗,這時候導演此角像個為理想堅持不懈的藝術家;但是到了島上,當他把創作擺到比別人生命還前面的位置,並以同樣一套說詞假意哀悼所有工作人員的犧牲時,創作與道德的辯證油然而起;最後金剛成為他成名與獲利的工具,理想與利益的衝突,再明顯不過。也因此,在他身旁的助理(由湯姆漢克的長子柯林漢克飾演)成了一個重要的目擊者,他見證了電影人在創作與名利之間的徘徊、沈淪。

與導演一角相較之下,飾演編劇的安德林布洛迪的表現則相形有限。雖然不乏英雄救美,但他似乎總在最後一刻才來到女主角身邊,成為「人獸戀」被迫阻止時的一枚安定劑而已。另外可惜的還包括【舞動人生】後長大不少的英國小影帝傑米貝爾,他飾演船上的一名年輕水手,身世成謎、又特別受到黑人大副的照顧,剛開始這個角色似乎有著耐人尋味的發揮空間,但劇情安排卻讓他有點虎頭蛇尾。

一船人在狂風巨浪中抵達神秘島嶼,在島上遇到原住民攻擊,女主角被當成祭品獻給金剛,在金剛與女主角的關係從狂暴、好奇、依賴到喜愛的變化過程中,其他人也在解救美女途中遭遇各式危險攻擊,堪稱本片最具奇觀特質的部分。彼得傑克森放大了他在【新空房禁地】對原始民族與恐怖生物的想像力,以及【瘋狂肥寶綜藝秀】對大型動物模型的偏愛,不僅塑造了各種噁心、危險、尺寸加倍的毒蟲猛獸,就連恐龍都被搬上場。我不認為這有所謂誇張不誇張的問題,因為「金剛」本身就是一個高度想像力所塑造出來的生物,電影中出現再離奇的環境或角色,都不難被合理化。倒是看到一群恐龍在逃命狂奔當中彼此踐踏、甚至像連環大車禍般擠撞喪命的場面,或是金剛大戰暴龍的「逼真」感,確實相當過癮。這才是彼得傑克森為獨沾一味、專喜刺激的觀眾所搬出的感官大菜吧!畢竟70多年前讓觀眾驚聲尖叫的金剛大鬧紐約,對21世紀的而言,實在太小兒科了。

這也讓我對【金剛】要如何收尾十分好奇。彼得傑克森在尊重原版結局與重新挖掘金剛潛能這方面,試圖作出一個很好的平衡。他在這裡暫時放下視覺感官的刺激,金剛大鬧戲院、街頭、甚至與男主角的追逐,都只是聊備一格,重點是讓女主角「自願」地來到金剛面前,他們那段短暫但知心的快樂時光:金剛在冰上跌倒、滑行,在高樓上對旭日之美的讚嘆……。以及金剛面對空軍攻擊時,一心把女主角放置到安全位置,而女主角卻不顧危險靠近牠,當然還有那最後一瞥……。新版【金剛】讓我們看到特效終於達到情感性的功能,而不只是一種感官上的炫耀,這讓金剛除了外型、表情,感情也立體了起來。而娜歐蜜華茲的美女一角也相對擺脫了「尖叫皇后」與「性感豔星」的宿命,變成一個深具個性的角色。

「重拍」向來限制重重,何況是抱著敬意而拍。如果說1933年的【金剛】在引領風潮之外,也留下了許多曖昧的想像空間;那麼2005年的【金剛】則是將空隙細細填補起來的作品。它不是勝在創意,而是努力達成當年原典受限於時空與技術無法作到的,將之完成,有情有心。



-其他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