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緯+芯的媽咪

輪狀病毒腸胃炎

2006年02月28日
最近門診碰到好多腸胃炎的病例,又吐,又拉,還會肚子絞痛,有些全家大小來報到,小孩子看小兒科,大人看內科。這個天氣忽冷忽熱地,可不是炎炎夏日,蒼蠅飛舞的日子,可是怎麼感覺腸胃炎病人多了起來,看看小兒科便知道,許多小朋友都因為輪狀病毒感染住院了,因為這個時候是輪狀病毒肆虐的季節。輪狀病毒只會感染小朋友嗎?這可不見得,一個朋友家中雙胞胎不幸雙雙感染了輪狀病毒住院,沒多久先生也來報到,所以大人也無法倖免,今天我們看看大人的輪狀病毒感染有什麼不同。

輪狀病毒在1973年被發現,已發現存在7種類型(A-G),其中A、B、C三型會感染人體,又以A型為主要人體感染原。輪狀病毒傳播的方式是口糞傳染模式,經由人對人接觸傳染,被傳染者吃下病毒後,病毒經過食道、胃,到達十二指腸,侵入十二指腸的小腸細胞,在細胞內繁殖毒子毒孫後,大量病毒會由小腸細胞中釋放進入腸腔,再侵入更下方的小腸細胞或是拉肚子由糞便排出,尋找下一個宿主。尿液與呼吸道分泌物也可能含有病毒,但是不具傳染力。小朋友感染輪狀病毒時,會有大量病毒從糞便中排出(每公克大便超過1010-1011個病毒!),這也難怪照顧小朋友的家長,一不小心就會惹禍上身了。


大部分小孩感染輪狀病毒的年齡是介於6個月到2歲之間,6個月前的嬰兒較少有感染情形,也許是有來自母體的抗體保護,但並非沒有。輪狀病毒的感染不是終生免疫,會重複感染,但是第二次感染的症狀一般會較為輕微。輪狀病毒的流行季節是冬天與春天,得到輪狀病毒腸胃炎的小孩,會有2至3天的發燒,嘔吐,身體不適情形,接著就是不含血的水瀉,一天10至20次以上。萬一水瀉再加上嘔吐,無法進食,小朋友往往會脫水,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小孩子輪狀病毒腸胃炎,整個病程約持續3至9天,相對的,大人的症狀就較為不一致,可以包含發燒、噁心、嘔吐、頭痛、倦怠、無力、腹痛、腹瀉等,整個病程持續約1至4日。如果是免疫不全的人或是老年人得到輪狀病毒,較容易轉變成慢性腹瀉。


診斷是不是輪狀病毒感染,較常使用的是檢測糞便中的輪狀病毒抗原,但是目前一般院所僅有A型輪狀病毒試劑。治療輪狀病毒腸胃炎與一般的急性腸胃炎一樣,就是症狀治療,保持水分與電解質平衡。許多人以為腹瀉了,就不吃東西,不喝水,拉肚子也就會好,這可能只對少數的腹瀉有用,大部分的情況卻是對病情沒有改善,甚至造成脫水,因此感染輪狀病毒最重要就是水分、電解質的攝取,必要時可考慮服用止瀉藥,以減少腹瀉的次數。另外有報告顯示服用含Lactobacillus細菌藥物可縮短輪狀病毒感染時間,當然如果情況更為嚴重,可能就必須住院打點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