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我愛裘

腸絞痛

2011年12月17日
之前Julia就曾提醒我,免疫寶寶因為早產機會大,早產兒又容易會有腸絞痛的情況出現,並要我事先準備好了應戰用的必備品(台灣沒賣...V_V....)
(Julia 網誌有介紹---http://tw.myblog.yahoo.com/jw!GblDcTGYGh3UhyiOsz6CeINKTWw-/article?mid=511&prev=523&next=492 )

今天下午,勇妹喝完奶乖乖睡了兩個小時後突然醒來,僵直了身體拼命用力蹬腳,我檢查了她的尿片,有便便(勇妹最近拉便的次數非常頻繁),換好了尿片後,勇妹還是拼命蹬腳,甚至哭了起來(真的很罕見),我拿了她喜歡的奶嘴給她,被吐了出來,拿水給她喝,水也被吐了出來....

手足無措的媽媽想盡辦法要轉移勇妹的注意力,但勇妹還是持續的僵直身體然後拼命蹬腳和一臉要哭的樣子,突然想到Julia跟我說的腸絞痛的徵兆,趕緊拿了事先就準備好的"gripe water"滴了幾滴到勇妹的嘴裏(當然馬上又被吐了出來.....囧)
我不死心的又滴了一些給勇妹喝,過了一會兒,勇妹放屁兼打嗝,不哭了.....

剛好育嬰室的護士來看看寶寶的狀況,順便教我如何簡單判斷寶寶是否是腸絞痛----摸摸寶寶的額頭,如果是冰涼的,那通常就是腸絞痛了



也上網查了一些相關的知識(轉貼自---http://yupeichiao.pixnet.net/blog/post/5078379-%E5%AC%B0%E5%85%92%E8%85%B8%E7%B5%9E%E7%97%9B%E6%80%8E%E9%BA%BC%E8%BE%A6%EF%BC%9F )
嬰兒腸絞症常見於出生2個星期至3個月的嬰幼兒,在出生4∼6星期達到高峰,通常最遲到四到六個月大左右會自動改善。依程度輕重不同,有的幾個禮拜後就自然解除,但有的必須奮鬥到六個月大。據統計有8%∼45%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症。

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其實,「嬰兒腸腹絞症」並非是病名,只是一個「徵候群」,雖然醫學的進展以及診斷工具的進步,但是對於這個嬰幼兒腸絞症的了解仍然是片面以及有限的。有學者認為,這是一個多重因素、彼此互動的結果,可能的致因包括:
1.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
2.嬰兒對奶粉中的蛋白質過敏;或者乳糖耐受不良,導致腸內氣體過多(尤其是氫氣)。
3.親子間的互動不良、家庭的壓力及母親的焦慮等。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解釋都沒有辦法完全解釋為什麼,大多數寶寶到了大約三個月大,自己就會好而不啼哭。其中可能是嬰兒的神經生理逐漸發育健全,「感覺」與「運動」的統合也逐漸成熟以後,「啼哭」不再是唯一的肢體語言,對環境或其他的刺激因素也不再那麼的敏感,啼哭就漸漸的減少了。不過,究竟確實病因如何,仍需醫學更進一步的研究。

症狀:像極了一齣鬧劇
嬰幼兒腸絞症一般好發在接近滿月時的幼兒,主要症狀是,這些嬰兒白天像個小天使,吃得飽、活動力好,體重增加也正常。但到了一天中的某個固定時間,大多在傍晚4∼8點鐘,以及半夜零點前後,每天似乎會在接近的時間發生,突然尖聲哭叫、聲嘶力竭,滿臉脹紅或泛白,寶寶的雙手雙腳有時蜷曲、有時又僵直,四肢冰冷,腸道痙攣,腹部鼓脹,用手輕敲會有擊鼓音,也就是「膨風」。有時又會以為是他們肚子餓,因為隱約可以聽到腸子蠕動的咕嚕聲,但是泡了牛奶又餵不了幾口。等到腸蠕動波消失,而有排氣後寶寶才會舒緩。
大多數在2、3小時後自動好轉,但也有的寶寶哭了一整晚,直到精疲力竭方休。隔日醒來一切恢復平靜後又是生龍活虎,若無其事的樣子,再仔細看他們的食量,似乎又並沒有太大影響,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這種情況一個星期至少出現超過3次,且大部分持續3個星期以上。除了腹部鼓脹外,檢查起來並無特殊異常。這些就是惱人的嬰幼兒腸絞症常見的表現方式,這種現象令新手父母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