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_∩)小翼媽咪╭☆

你今天倒「情緒垃圾」了沒?

2013年10月22日
你今天倒「情緒垃圾」了沒?

人與人相處,免不了會產生「情緒垃圾」,就像家裡倒垃圾一樣,不好的情緒每天都該倒掉,而消化情緒垃圾的第一步是:清楚知道自己為何心情不好。

文章引自:2012-04-26 親子天下雜誌 33期    文/鄧惠文

你可以想像一個人都不倒垃圾,最後臭到鄰居嗎?
你如果嫁了或娶了個都不倒情緒垃圾的人,這跟家裡積放了很多垃圾是一樣的道理。「情緒垃圾」堆積起來害己又害人,因為沒有人喜歡看愁眉苦臉的另一半。

有三種人很少倒情緒垃圾:一是沒有安全感、害怕被拋棄的人,害怕講出情緒會惹對方討厭;二是道德約束感太強的人,認為我是什麼角色就應該做到哪些事,似乎一旦有情緒就代表他不夠道德、不夠完美;第三種是情緒發展還很不成熟的人,他壓根兒無法覺察自己有什麼「情緒」。

我建議大家,每天都應該隨手消化情緒的垃圾,一天花一個小時消化也不為過,可以寫寫日記、部落格、臉書或者冥想。

問問自己:今天我醒著的十幾個小時當中,哪一個小時心情最低落,哪個時候最狂喜,我最理想的狀態又是什麼?今天有哪些事引發我想到人生未解決的弱點?哪些引發我還沒完成的夢想?我明天想要做些什麼溝通、跟我周圍的人表達什麼、我該怎麼表達?別急著開口,先沙盤推演再談即便是像心理醫師這樣比較熟悉語言操作的人,要跟另一半做重要溝通之前,也需要花時間用心思考。

如果是很重要的溝通,最好不要急著開口,應該先稍微思考一下:這件事要怎麼做、怎麼講?如何把它陳述成自己的需求,請對方幫忙,幫忙之後我要回饋什麼?如何去區分彼此的界限?如何不去指責跟評斷對方應該如何?這些都需要思考。

有時候一天想不出來,有時候甚至還要請別人幫忙想。大家可能會嘀咕:為什麼心裡的事情要這麼複雜。沒錯!心裡的事說穿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事,而人本來就是世界上最麻煩的一種東西。要消化情緒的垃圾,必須先懂得如何「自我覺察」。

自我覺察是一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有,自我覺察是知道:「對方說了哪一句話以後,我心情盪到谷底,」並且有能力繼續自問:「為什麼我心情不好,那句話有什麼問題?」有天清晨,一位朋友一直打電話給我,說她快要被老公氣死了,現在想拿刀砍人,怎麼辦?原來是週日早上,她問先生今天要做什麼,先生答:「回我媽家啊!」這位太太說:「好不容易有個週末耶,小孩想去遊樂園。」先生又說:「你不知道我媽的感受嗎?跟你們在一起的一天,就是我拋棄我媽的一天。」就是這句話讓她氣壞了。我問她:「我們好好想想,為什麼這句話讓你如此難過?它踩到你的哪一點?」她的答案是「憤怒」。她認為:「我老公這樣說,不就代表每天跟我們在一起,他都是背負著罪惡感,不孝且不得已,我跟孩子都無法讓他幸福嗎?」所謂覺察,就是把這些想法仔細的斟酌消化。若是跳過這個動作,太太想必會直接指責大吵,先生也搞不懂太太到底在氣什麼,只是直接認為太太就是討厭回婆婆家。

有效溝通是說出自己的需要有時我會建議大家把情緒的語言仔細寫下來,然後思考:「他這樣說,我一定要這樣想嗎?有其他路可以走嗎?」在這位太太的情緒思考中,似乎每一句話都很恐怖、很傷人。但如果能找出其他的解讀方式,告訴先生自己真實的感受,尋求合作的方式,就有機會共同解決問題。我們都需要培養「觀察自己情緒」和「面對自己恐懼」這兩個習慣,目的是修復內心的恐懼。

一般人溝通時都會預設:若我坦白說出自己的弱點,對方會踩著痛處繼續攻擊我,所以害怕說出恐懼。但出乎意料的是,在親密關係中,一個人如果誠實表達自己的恐懼,對方的攻勢往往會緩和下來。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人走在路上,被另一個人踩到腳,他氣得堅持要告那個路人。路人無辜的說:「我只是踩到你的腳而已啊!我也道歉啦,怎麼會有人像你這麼凶啊!」殊不知這個人會氣成這樣,是因為他的腳不久前受傷了,起了大膿包,但他穿著鞋子,外觀看不出來。一被踩到,弄破膿包,不僅疼痛難忍,還可能使傷口惡化潰爛,所以他才如此懊惱。問題是,誰知道他隱藏在鞋子裡的傷口和不禁踩的弱點呢?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永遠不踩到自己,但可以想辦法把腳傷弄好。常常觀察自己有哪些不經碰的弱點,嘗試去強化它,而不是一直責怪別人:「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怎麼可以踩我!」有效的溝通態度是說出自己的需要,例如:「我希望你可以如此幫我」、「如果你願意,我會非常感謝」,而不去假設對方應該要滿足我們;不指責,但可以讓對方了解我們的感受。不過,也不能因為自己有此感受,就預設對方一定要配合。態度應該是:「如果你可以一起幫忙,我會好很多。」「如果你不能幫我,那我自己也會努力,但可能會恢復得比較慢。」經常做這樣的溝通,關係就不會像垃圾場了!(採訪整理╲李宜蓁;錄音整理╲張則凡)

✽ ✽ ✽ ✽ ✽
繼續閱讀:

女人的眼淚是邀請,還是高牆? 文�鄧惠文

很多太太如果哭,會希望先生過來安慰抱抱她,可是通常她哭,先生就跑去打電動。女人認為眼淚是個邀請,但男人覺得是堵高牆。

男人基本上會認為小女生的眼淚是邀請,戀愛時女朋友哭了,男人有自信,他只要靠過去、給一些糖果,女孩就會破涕為笑,這種眼淚當然是邀請。

但婚姻中,男人通常被迫知道太太比他成熟、有能耐,她不是個小女孩,她可以生養小孩,搞定很多他搞不定的事情。他對太太充滿敬意,能挫倒這個聰明能幹的女人的事情,他何德何能去解決,乾脆還是打電動。所以如果太太一哭,先生就躲掉,不要難過,那是他對另一半的肯定。

不過,太太總是希望先生可以試著爬過高牆安慰她,只要看他願意爬,就好了一半。夫妻溝通為什麼會出現高牆?高牆是防衛,因此第一要搞清楚:對方在防衛什麼?再來,這個牆是什麼時候建起來的、為誰而建?搞不好是他三歲時為了他媽媽蓋起來的,跟你沒關係;也許人家本來沒有牆,你逼人家不得不建起來。

當牆被看透,就能打開我曾看過一位先生引導太太去看牆。太太婚前有多次被背叛的經驗,於是在生活中設下許多規矩,造成夫妻互動的高牆。先生要是沒有提早六個月前跟太太報備,不能臨時跟同事朋友去聚餐,連親戚也不行,所以先生在路上碰到老朋友,也不能約下週去喝酒。先生覺得生活很死板,家裡像軍隊一樣,但他仍然保持規範,會倒垃圾、也會照顧小孩,太太抱怨說:「為什麼你對我都沒有熱情?」先生答:「我很難對將領有熱情,因為我忙著遵守規矩。」有人防衛的是親密感,他怕與對方融合,會忘記自己是誰,所以築牆;有人敏感、自尊心強,但是對方常給他意見,他不想聽就築牆;有人潛在認為自己會把一切搞砸,會帶衰身邊所有人,也築牆。

有種牆是夫妻雙方允許的,彼此害怕太過相愛,如果有一個人先走了怎麼辦?這樣深層的恐懼讓他們保持距離。有些是人生其他面向太過混亂,比如小孩有身心障礙,逼得雙方切斷交流。如果你發現另一半對親密感有障礙,但你並沒有攻擊他、沒吵架,他卻還防你像防鬼一樣,這也許是在他成長過程中有些不好的經驗,就看雙方能否用正向立場去理解這個差異,而不是拒絕或逃避。要處理高牆,必須幫助雙方先去理解、去看見,通常高牆被看透的時候,就會慢慢的打開。如果已經看透卻還打不開,比如說你眼中的小門檻,對方看起來是高牆,那就要找新的方法去引導他,甚至過去教對方怎麼爬過來。先去解決高牆要防衛的災難,把那個災難處理掉,就能慢慢推倒這面牆。推倒高牆,關係更親密也有一些夫妻在等對方爬自己的牆,但對方在想的是「你怎麼不來爬我的?」高牆同時代表著權威與主從關係,選擇讓高牆倒下,必須放棄很多掌控欲。有個太太要求先生修理小燈泡,先生答應卻沒有馬上處理,下次太太要用燈泡還是壞的,便不開心的抱怨:「不讓我找人修,自己又不修,我也不會修,要一直這樣過嗎?」通常太太生氣時,先生就不太敢說話。太太火氣愈來愈大,不久先生端了一盤水果放在太太面前,但太太還沉浸在自己的憤怒裡:「我在講話,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先生說:「我幫你削了水果耶。」太太回:「我現在沒有要吃水果,我想討論修燈泡的事。」先生答:「你不是說,兩個人處理事情的速度會有不同?我現在做的事情是:你生氣,我沒有走開耶。我現在不想討論,但是為了不走開,我切了水果來。」先生已經展現誠意,堅守太太的底限,接下來就該太太去調整。也許有些人會認為,這個先生很敢講,但最起碼太太知道他在想什麼,兩人可以溝通。很多太太嘴巴說希望溝通,以為溝通都是甜言蜜語,那就誤會大了。若你歡迎任何話,溝通自然就來了。試著打開一點點的牆,邀請溝通,再問自己,是不是你把對方擋回去。

高牆倒下之後的對方,你真的能接受嗎?端看你要的是一個很聽話、內心話說不出口、不想溝通就轉過身的配偶,還是一個很親近,可以把他要的、不要的,很明白放心的說出來的另一半。這牽涉價值觀取捨。但我認為,一個人只有在另一半面前很放鬆、感覺可以做自己,才會跟對方很親密、有遊戲的心情。(採訪整理∣李宜蓁;錄音整理∣余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