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蓁蓁的媽

爬行對寶寶的重要

2008年05月08日
「七坐八爬」大家耳熟能詳的俚語,意味著7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會坐,而8個月大的寶寶就會爬行了。爬行是一種移行方式的成熟過程及重要轉折,需要父母特別注意寶寶每一階段的發展,他才能順利長大。

神經細胞的發展特點
在談論幼兒的爬行問題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腦神經功能的發展。神經系統發展是人體發展的基礎,而神經細胞則是發展最早開始之處,大約在2∼3歲就發展完成。
發展的特點:
1.發展是功能的成熟與增強。
2.發展有一定的順序。
3.發展速率有個別差異。
4.發展主要受遺傳與環境因素的影響。

6∼8個月大開始發展爬行
一般而言,寶寶在6∼8個月大會發展出匍伏式爬行或以單手或雙手往前驅動的移行行為,也就是驅幹接觸支持面,兩下肢伸展在後的海豹式爬行。不過這種爬行方式,可以是一般正常嬰兒所採用的第一種前驅行為,也可能會發生在中度至重度的下肢麻痺兒童,通常如果超過9個月大的寶寶,只出現這種移行模式,就可能是異常現象,父母必須特別注意。
接下來,寶寶在7∼9個月大時會發展出兩手兩腳觸地爬行,或將軀幹高抬的爬行動作。但若是到了10個月大,寶寶仍然不會爬行,就應該求助於小兒腦神經科醫師或復健科醫師。

爬行的2大意義
大約有12%的正常兒童,在達成典型步行能力之前,並沒有經過貼地爬行或一般爬行的階段。雖然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研究報告指出,沒有經過貼地爬行或一般爬行階段就會走路的寶寶,會影響以後的腦神經功能發展,但一般相信爬行還是有其重要的意義:
(1)左手搭配右腳前進,接續著右腳搭配左腳前進。
(2)視覺常扮演著調整「坐姿轉移到爬行,爬行轉移到站姿」的重要知覺。
也就是說這階段的寶寶,正在整合影響姿勢及平衡能力的視覺、前庭感覺以及體感覺,達到四肢軀幹和眼、腦及神經的協調。

5∼6個月大為爬行做準備
因為爬行是一種粗動作(也稱為大動作)的發展,只要沒有腦神經功能的缺損,大部分寶寶都會自然而然學會爬行,並沒有所謂訓練爬行的好時機。
【可以這樣Try!】
原則上,為人父母者可以在寶寶5∼6個月大時,將他趴臥在一個沒有障礙物且安全無虞的空間,下方的襯墊不宜太軟,並在周圍放置一些顏色鮮豔,或者會移動、會發出聲音,但不會有危險或傷害性的玩具,誘使寶寶有想去抓玩具的動機。如此一來他就會用自己的方式挪動身體,不過還是希望父母能在一旁看顧寶寶的安全,並加以鼓勵,效果會更好。

寶寶先天異常,不會爬怎麼辦?
對於腦神經功能有缺損或肌肉張力異常的寶寶,要發展爬行是有困難的事,原則上應先求助於小兒腦神經科醫師或復健科醫師,確認原因及缺損程度,再擬定治療計畫。
【異常2原因】
1. 肌肉低張及無法在膝蓋屈曲時抬高軀幹:可採用站立及伸展活動,增加全身肌肉張力及穩定度,並應避免屈曲活動。
2. 下肢肌肉高張及無法將兩膝屈曲軀幹之下:可採用旋轉式轉位動作,例如:由坐姿轉為四肢觸地姿,再轉為跪姿,以降低肌肉張力,增進軀幹旋轉動作及肢體分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