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芭樂媽媽

耳垢是否要清除?

2007年08月30日
耳垢是否要清除?

作者:宋文舉主任(台北榮總小兒科主任)

需要,但勿自行為之,應定期請醫生清理。耳垢(屎)是外耳道內面皮膚腺體的分泌物、皮膚的落屑、及灰塵所混聚而成的固體塊,每個人都會有,質與量因人而異,與遺傳亦有關,其顏色由黃白至深褐,質由黏稠(油耳垢)至乾燥(乾耳垢),兩者都屬正常,和疾病無關。
耳垢對人體的好處在於:
1.它可區隔外界的細微異物,使其不易深入耳內。
2.它因含有腺體的分泌物及免疫蛋白,所以稍帶有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
在成人因耳道較寬,耳垢不易完全阻塞住,而且在講話、咀嚼時下頦骨及頭部都在做運動,鬆動的耳垢可以自行排出耳孔,所以不需要特別花工夫去清理它。在幼兒因耳道狹窄,耳垢時常會引發下列的問題:

過多耳垢使耳道封閉,尤其在洗澡或游泳時,耳朵進水後,耳垢會吸水膨脹,在溫溼封閉的耳朵內,易繁殖細菌。
幼兒的感冒時常會因咽喉部位的感染而併發中耳炎,過多耳垢堆積在耳朵內阻斷了檢查的視線,會使醫生不易檢查出潛藏在內的中耳發炎、耳膜穿孔,甚至化膿,而導致更嚴重的耳朵失聰或腦膜炎、腦炎。
長期耳塞,會影響聽力,而使幼兒的學習能力受阻。
因耳垢阻擋在耳膜前方,以耳溫槍測量耳溫時(須對準耳膜)所顯示的溫度會不準確。
嬰兒一生下來,外耳道內就已經有一些耳垢存在了,但是因為帶有溼氣而多成流體狀,有時看起來好像是耳朵流膿,會被勿認為是中耳炎。
所以幼兒如果耳垢過多時,一定要定時加以清理。

處 置:
在耳孔(入口部)附近的耳垢很容易清除,但有許多耳垢是停留在深處的,不易掏除,尤其一般人因不明瞭耳道內部的構造,盲目的去清理,很容易傷害到耳道,引起出血或發炎。
父母每日的保養:寶寶洗完澡後,父母可以清潔或無菌的小棉棒探入耳道內約半公分至壹公分即可,將滲入耳道內的水清除,保持清潔乾燥,以免滋生細菌。如為散粉狀耳垢,通常以小棉棒可伸入耳孔壹公分去清理即可;但如是塊狀的耳垢,則小棉棒反而會將耳垢更擠入深部了。
幼兒每次看醫生時,耳朵應是例行的檢查部位之一,務必要請醫生看看耳道內的狀況,如有異物或過多的耳垢時就應清除之。如有耳道發炎、中耳炎、中耳積水時也可即早發現診斷出,即早治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