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璇ㄉ媽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5年05月02日
◎ 孩子面臨難題時,應肯定正確部分,避免指出錯誤★多湖輝親子館

日本女子大學助教古澤賴雄,曾經針對父母在孩子處理問題過程中給予建議的方法,做過如下的實驗,並且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

古澤賴雄為了了解語言的賞罰對於解決問題能力的影響,特別將孩子們分為三組,進行這樣的實驗:當第一組的孩子們對一連串的作業反應正確時,實驗者就說「是的,對了!」,反應錯誤時則說「不!錯了!」。當第二組的孩子對作業作出正確反應時,實驗者就說「是的,對了!」,反應錯誤時什麼也不說。至於第三組,實驗者只有在孩子們反應錯誤時才說「不!錯了!」,正確時什麼也不說。

從這個實驗的結果發現,當提出的問題較簡單時,實驗者如果只告訴孩子「不!錯了!」孩子的成績較差,相反的,提出困難的問題,然後只告訴孩子「是的,對了!」孩子的成績卻較好。

孩子面對難題時,本來就已經逐漸喪失信心了,外人在這個時候指出他的錯誤,無異於落井下石,孩子的頭腦就更不靈光了,倒不如肯定他正確的一面,把他的思考引導到正確方向。

◎ 禁止孩子的言行,就等於禁止孩子思考


你是否注意到,四、五歲的孩子一旦沈迷於自己的遊戲中,就會自言自語起來,你在旁邊聽他唸唸有詞,不曉得在說什麼,其實他說的話並不是沒有意義的。他會把自己腦中的思考過程用嘴巴說出來,實在相當有趣。

孩子自言自語,是一種思考的表露,父母千萬不要覺得討厭而禁止,否則就等於禁止孩子思考。

事實上,人類在進行思考活動時,都必須以語言作為媒介。如果是成人,由於思考過程是內言化的,所以不會表露出來。至於四、五歲的孩子,智能的發展尚未到成熟階段,自己的思考過程無法內言化,只好說出口。

孩子讀書也是如此,一個孩子要能夠默讀,必須具有七、八歲的智能。換言之,孩子一定要了解書中的每一個句子,才能默讀。

由此可見,隨著智能的發展,孩子即使做同樣的思考活動,表現於外表的形態也有不同。因此,孩子在自言自語或大聲唸書時,父母絕不要去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