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璇ㄉ媽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6年01月31日
◎ 孩子說粗魯的話,不必勉強糾正★多湖輝親子館


當你聽到孩子口中出現「他媽的」、「混蛋」等字眼時,有什麼反應呢?大部分的父母聽到孩子說這些話,都會覺得很粗野,不是嚇得立刻斥責他,就是擔心孩子交上了壞朋友。

其實,語言是社會關係的產物,所以,孩子在父母面前說一些家人從未說過的話,也就表示孩子的人際關係擴展了、孩子長大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大可不必理會他,等他長大一點,自己就會了解這是一種粗野的表現,自然也就不會再說了。如果父母責罵或阻止,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 對孩子而言,玩具就是要破壞的★多湖輝親子館

一個玩具到了他手裡,總是當寶貝,玩了很久也不會弄壞——聽起來,這樣的孩子懂得愛惜物品,似乎是典型的好孩子。

然而,為了愛惜玩具,而使得孩子時時提心吊膽,變得神經質,這對於孩子智能的發展而言並無好處。

因為比較複雜的玩具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會自問;「它為什麼會動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而想去觸摸它。

在這個時候,父母如果能指導他拆卸的方法,對孩子而言,就不只是純粹好奇心的滿足,而是一種有效的頭腦訓練了。

換言之,毫無技巧地把玩具敲壞,或仔細把它拆開以了解其中的構造,這種行為已經刺激孩子的興趣了。因此,此時父母可以給予建議與指導,使孩子拆掉玩具後還能重新組合。

被拆散之前的玩具是完成品,也就是邏輯上的結論。將完成品一層一層拆掉,也就是在走與邏輯「過程」相反的路。

換言之,一個玩具就如同一個邏輯本身,讓孩子拆玩具就是讓孩子了解,要有效地得到結論,必須經過什麼樣的邏輯過程。這是一種邏輯思考的訓練。
 
有一陣子,塑膠玩具大為風行,無論是時鐘或汽車都是透明的,可以看清內部的一切零件,頗受喜愛。這種設計是針對孩子想要破壞玩具以了解內部結構而來,可說是一種前趨觀念。




◎ 頭腦好自然會產生關懷他人的意念★多湖輝親子館


「我們家的孩子,論聰明,倒是不聰明,不過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脾氣好,懂得關懷別人……」很多母親常如此驕傲地自吹自擂。也有人說:「他的頭腦很好,就是品性差了一點……」可見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頭腦的好壞與關懷心的有無是無關的。

不過,這些話都是做父母的在自我安慰,或出自於對頭腦聰明者的嫉妒心理,並沒有任何有力的根據。因為善於關懷、心地善良與頭腦好不是分開的,而是一體的。

一個人之所以心地善良,懂得關懷別人,就是因為他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為別人設想,這一點是頭腦差的孩子做不到的。

明白對方現在在想什麼,要怎麼做,將這種微妙複雜的心理狀態作最迅速的掌握,然後採取適當的應對行為——這就是關懷。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改變觀點,發揮最大的想像力、觀察力,這是相當困難的作業。一個人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就足以證明他的頭腦不壞。

談到「頭腦好」,很多人馬上聯想到功課好,會K書?其實這種觀念是大錯特錯的。培養具有關懷心的孩子與培養頭腦好的孩子,表面上似乎不一樣,但其實並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