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璇ㄉ媽

《頭腦啟蒙的技巧》

2006年03月27日
◎ 讓孩子幫忙拿東西時,應具體地說出物品的位置★多湖輝親子館

經常成為智能測驗的測驗對象的重要能力之一,就是對於「指示」的把握能力。

例如,給予圓形、三角形、方形交纏在一起的圖形,要求被測驗者「將位於圓形與三角形中,且位於方形的部分塗黑」,最主要的就是測驗他是否能正確地把握這種複雜的指示。

當然,這種理解、把握指示的能力所以重要,並非因為它成為智能測驗的對象,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種與所有頭腦活動都有密切關係的基礎能力。因此,只要有機會,就應該進行訓練。而這種機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俯拾即是。

例如,讓孩子到書架去拿書,或到餐廳去拿餐具,就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這時候,不要用手指出物品的位置「你到那個地方去拿那個東西」,而應該說「你去拿書架上倒數第三層那本有藍色書皮的書」,或者「你去把放放在電視機右邊架子上第二層的黑罐子拿來!」將物品與位置都具體地用語言表示出來。

此外,也可以讓兩個孩子分別坐在屏風兩側,交給他們一張同樣方格的紙,指示他們「右角畫××,中央靠左的方格上畫一個圓形……」然後看兩人所畫的位置是否正確,這種遊戲可以訓練孩子位置及空間的感覺。




◎ 要使頭腦好,必須先運動身體★多湖輝親子館《頭腦啟蒙的技巧》


站在頭腦發達的觀點來看,頭腦與身體有密切的關係。更清楚地說,頭腦每天的活動和身體的運動量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根據體育心理學專家,同時也是日本大阪教育大學教授柏原建三的研究,幼兒的運動會敏感地反映到大腦中樞,使精神活動活潑化。

他為了調查幼稚園兒童的精神作業,曾經進行了Kraepelin精神作業檢查,結果發現,在運動會期間,兒童的作業速度大幅度提高。

由此可見,在進行精神作業——也就是在用頭腦時,同樣需要身體的運動。以前,人們常說「考試期間應該少運動」、「運動後,血液都流到身體裡去了,腦部會貧血……」這種說法實在有重新考慮的必要。

以傳統心理學理論來說,適度的肉體刺激,可以減低精神緊張與壓力,促進人類原來的頭腦活動,這一點已經經過實驗證明。經常進行激烈頭腦活動的作家與企業人士,每天都會按時作體操、散步,以轉換情緒,也是基於這種原理。

運動機能與精神機能的結合,對於促進頭腦的活性化是非常有效的。基於這種考量,我們更應該鼓勵孩子多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