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翰兒

ㄧ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心得 李秀梅

2010年06月05日
ㄧ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心得 李秀梅
識字是孩子掌握語言、與其他人溝通以及學習知識的重要基礎。為了幫助孩子愉快和有效地學習,學習的內容必須有趣,亦必須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如果學習的內容是他們的親身經歷感受過的,他們學習的時候便會更容易,而學習到的知識也會更牢固。而孩子識字時常會發生無法記得學過的字,書寫時易有字形相似,字音相近所導致的誤認及位置顛倒或筆畫混亂等情形,透過識字要領來幫孩子釐清。
目前可見之識字教學法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 集中識字:集中識字法、基本字帶字識字法、部件識字法【構成漢字字形的基本單元就是部件,部件識字法是通過對漢字部件結構的分析進行識字的一種方法。部件按形體分為單部件(如:山)和複部件(如:殳),按意義分有成字部件(如:日)和不成字部件(如:糸)】
(二) 分散識字:分散識字法、注音識字法、聽讀識字法、猜認識字教學法、、、
(三) 集中識字併和分散識字:快速循環識字法、、、、等。
另有些有趣識字教學法,如:
1.聯想解釋:撲
2.順口溜:二小二小,頭上長草(蒜)
3.圖像聯想
4.加加減減:足+包=跑
5.篆字解義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對低年級的孩子而言,集中識字法優於分散識字法。一般採取集中識字教學法,將中文字依下列原則歸類以增進孩子之識字速率與筆畫概念,如: 象形、指事字單獨學習認字; 會意字按義符(同偏旁者)歸類; 形聲字按聲符(同偏旁者)歸類; 字形相近者歸類; 字音相近者歸類及 字義相近者歸類,所以在識字教學時經常將字按字形(部件、偏旁、獨體字)、字音(聲母、韻母、音)及字義等原則來整理教材,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參考下列小技巧:
1.對於較為複雜的左右邊字,可以將左右兩邊拆開分別教,當這兩種字合在一起時,再讓學生瞭解代表什麼意思。
2.告訴孩子基本的幾種字形 (部首),老師也應就每一種部首多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3.寫幾個不同的字(有對有錯),讓孩子從中選擇正確的字形,答對時給予口頭的稱許,成就感可提高學習意願。
4.將正確的字寫在字卡上,讓孩子先看10秒,再請孩子拿剪刀將字的分部,或上下或左右剪開,最後再讓孩子按照先前的印象將字重新組合起來,黏貼在另一張全新的白紙上。
5.老師可試著藉由想像和解釋每一個字從字形上可以直接瞭解的字義(或故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做記憶。
6.先將容易顛倒的字選出,然後作成小紙卡,將容易顛倒的部份剪下,以拼圖方式加強辨認能力。
7.要求學生熟悉字的筆劃順序,筆劃對的話,較不容易寫錯或顛倒。
8.教他認識字的部首,因為部首有位置的特性,熟悉部首,可以幫助區分字形。
9.將容易出錯或顛倒的部份以不同顏色筆描出,突顯各區域的位置。
10.從中國字的結構了解開始著手,亦可教導其筆畫口訣:「由左而右,先上後下,先橫後豎,由外而內,先撇後捺,先中間再旁邊。」
11.說明某些會意字,分析其組成之意義,如「歪」就是不正的意思,可幫助記憶。
12.將學生容易混淆的字型整理出來,如「傳」與「傅」,並讓學生造詞、造句,加深學生印象。
13.將該字以句子方式呈現在黑板上或紙卡上,該字可以不同顏色、放大或畫線的方式來加強視覺效果。
14.找出容易出現顛倒的字,讓學生仔細比較差異可幫助視覺區辨記憶。
15.將容易上下左右顛倒的字整理出來,,與孩子一起分析講解為什麼會
寫顛倒的原因。
16.盡量使用口訣,讓學生更清楚字的結構。口訣盡量採用固定的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如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頭上....)或由左而右,由右而左(如『破』….石頭碰到皮膚就破皮了)的形容方式。
17.讓孩子明瞭及熟悉基本筆畫名稱,更能將字正確寫出來。
18.讓孩子大量閱讀,曾有個在家自學的孩子,其在四歲時已將中庸、論
語、易經背熟 ,隨手拿本西遊記要其念讀,孩子居然能ㄧ字不差讀完(其
不識注音符號),可見大量的閱讀可幫助孩子識字。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孩子寫字的要求以正確、端正、迅速為原則,及要求孩子對字會認、會講、會寫、會用。雖有時對孩子的要求較嚴格,也是為了替孩子的能力紮根。
附錄一篇謝秀芬老師所寫的硬筆執筆口訣:
大拇哥 二拇弟 相親相愛來看戲
(右手拇指和食指圍成圈圈,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
小妞妞 四小弟 握成拳頭不生氣
(小指和無名指握成拳狀,但不要握的太緊。)
老三一聽就著急 你要把我放哪裡
(剩下中指還沒用,既不圍圈圈,也不握拳頭。)
別急別急 撐住鉛筆全靠你
(鉛筆靠在中指的第一關節,筆拿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