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翰兒

從視知覺的角度來看注意力

2012年08月27日
從視知覺的角度來看注意力

注意力缺失的發生率約佔整體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兒童的20%∼30%,全台約有4∼6萬的孩子受到此困擾。這群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多數被認為是大腦內部出現了一些功能障礙,如多巴胺或正腎上腺素的分泌與吸收出現問題,因此醫師會開立利他能或專思達等藥物來改善這類的問題;同時,根據多數研究顯示,如果搭配行為療法、良好的環境與親職教育等,多管齊下,效果相得益彰。然而,所有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的孩子都能在上述的治療策略下都能獲得改善嗎?答案肯定是:「No!」。
~~~~~~~~~~~~~~~~~
「專注力缺失」的症狀:
(1)無法注意細節,在活動中經常粗心大意;
(2)難以維持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擾而分心;
(3)無法按時完成學校作業;
(4)逃避需全神貫注的活動,如學校作業和閱讀;
(5)日常生活中容易忘東忘西。

然而,有部分的孩子在接受藥物、行為治療或環境改善後,症狀依然沒有明顯的改善,此時我們即可合理的懷疑這群孩子是否伴隨著「基礎能力不佳」的問題,其中「視知覺缺失」可能就是主因之一!
~~~~~~~~~~~~~~~~~
從視知覺的角度來檢視

什麼是視知覺?簡單來說就是了解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資訊,涵蓋在範圍內的能力包含:

a.視覺區辨:辨識物品的異同。
b.視覺記憶:記住眼睛所看到的資訊。
c.視覺空間概念:判斷物品於空間中的位置與距離。
d.視覺完形:見微知著,看到物品的局部就可以判斷出全貌。
e.視覺前景-背景概念:可以在顏色相近的物品堆中找到指定的物品。
f.物體恆常概念:不管物品如何改變大小或旋轉都能認得出來。

~~~~~~~~~~~~~~~~~~~
如果,我們以視知覺能力缺失的角度來看上述注意力缺失的症狀時,將可以獲得不一樣的解釋:

(1)無法注意細節,在活動中經常粗心大意
由於視覺區辨能力不佳,導致無法確實的看出物品或文字的細節處,如相似圖形(如正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或相似字(如大、太)的判讀等。

(2)難以維持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干擾而分心
由於視知覺能力不佳,導致學習能力不佳,因此無法有效吸收或理解家長、老師所教導的事物,自然而然就無心在學習上,注意力相對難以維持。

(3)無法按時完成學校作業
由於視知覺能力不佳導致在書寫作業時發生困難或需冗長的時間。舉例來說,視覺記憶不佳的孩子,在書寫生字時需「看一筆寫一筆」;視覺空間概念不佳的孩子在寫字時可能發生超出格子或字體怪異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