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五歲時,我殺了自己

2010年05月17日
有一天我跟愛書人琳達提起愛書人古有一本”巴斯特的耳朵”,
內容是一個小孩如何計畫性的殺了她媽媽,
愛書人琳達要我問愛書人古有沒有一本叫”五歲時,我殺了自己”的書,
一旁的愛書人克萊兒在幾天後拿了這本”五歲時,我殺了自己”來借我,
愛書人小草莓就這麼不費任何力氣的得到閱讀這本書的機會,
感謝我身邊充滿了愛書人。

這本書沒有結局,至少我看起來沒有結局,
我甚至還是不理解為什麼書名叫作”五歲時,我殺了自己”,
這部份可能還得找個時間跟愛書人們一起分享一下心得
(馬上為下一次的飯局找到一個正當的理由 ^_^),
雖然有些無法理解的地方,但我對整本書仍有些心得與看法,
這本書我想推薦給身為父母的朋友來看,
生活裡育兒的資訊隨手可得,
很多父母包括我在內隨口就能說出一些像是”感覺統合”或”前庭刺激”的專有名詞,
分析小孩每個階段發展的資料也多的看不完,育兒可以很科學,
贏在起跑點的各種課程琳瑯滿目,但兒童心理卻是被忽略的部份。

除非是心智障礙的孩童,不然我覺得兒童心理是一塊被大部份的父母擺在最後的項目,
我覺得幼兒的大腦是一塊很神秘的基地,我們或許認為小孩還小所以不懂,
但事實上是不是因為大人大到不懂小孩的世界,不懂的是大人自己呢,
我很仔細的回想我自己的成長,發現孩童時的很多經驗影響著我現在的個性與看法,
而當我是孩童的時後,很多大人們想的是我還小我不懂,
我清楚的記著當時很多大人不經意或是經意的一些話,
我甚至記得三歲時的某些事物,
以此來看,我們怎麼可以不注意兒童心理的發展呢。

這本書中有某一段敘述主角一直記得小時後父親強迫他游泳,
父親一直告訴他這沒什麼好害怕的,哭哭啼啼的會被笑,
在他苦苦哀求父親不要放手的最後,
他的父親仍舊放開他的雙手讓他下到水裡,
他的父親之後把他抓了上來跟他說這沒什麼好害怕的對吧,
他的父親用他自己的角度跟方式告訴主角這沒什麼好怕的,
下過水的主角真的不怕嗎,事實上他還是害怕極了,
而他父親的方式已經在他心靈種下沒有人知道的陰影,
直到某個開導自閉兒的醫生已站在他的立場來開導才改變了他,
生活上我們是不是也常以我們的角度或方式來告訴孩童接受我們給他最好的安排,
而我們認為最好的安排在他們的眼裡或許是這世界上最可怕的經驗。

我想起我很怕動物,我連小白兔都怕,
我怕手放在牠身上時,牠抖動的身軀,我怕牠毛下淺膚色的皮膚,
老實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這麼害怕,
生活中最常出現的動物就是狗,
我可以因為有一隻狗在某條街道上而改走另一條路,
到現在我還是會因為狗的接近而嚎啕大哭,
跟我說這隻狗不會咬人或是這隻狗很乖都沒用,
我怕的不是牠咬我,我怕的是牠靠近我,
即使是一隻保證靜止不動的狗我都害怕靠近,
我想一想我自己這時後要的是什麼,
我想我和故事的主角一樣要的只是在那當下有個人可以瞭解我的恐懼,
並且我相信他一定會緊緊著抓牢我保護我。

試著回想童年,你是不是會想起某段不被理解或是不被接納的自己,
那時的你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反擊你的不被理解與不被接納,
是退縮沉默或是叛逆武裝,
不管用什麼方式,我想當時的你應該只是單純的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
當初那個擁有脆弱心靈的你現在已經是個擁有主宰另一個脆弱心靈的大人,
蹲下身跟以前也是孩童的那個你說說話,
想一想當初你要的是什麼,
當你再來蹲下身跟你眼前的這個孩童說話時,
或許會發現他要的東西不複雜也不科學,
他要的只是那個現在被你視為微塵的”感覺”。


五歲時,我殺了自己
霍華 布登 (Howard Bute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