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聆聽

2013年01月29日

甚麼是溝通,父母師長所謂的溝通是真的溝通嗎?還是那是說服?
還是那是利用權威來達到長者要的服從?弱者是打從心底的認同與理解?
還是弱者其實心裡滴咕著算了說了也是白說?父母師長口中愛頂嘴的孩子是真的愛頂嘴?
還是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你曾經想過這些問題嗎?你曾經想過甚麼才是真正的溝通嗎?

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很多,書局架上一整排都是,但要學很多技巧才能作好溝通嗎?
溝通是指能夠條理的說出長篇大道理嗎?溝通是指能夠分析道理說服他人嗎?
溝通是說教嗎?溝通是有理就會贏嗎?

若是這樣,為什麼還是在孩子臉上看到一抹倔強?
若是這樣,為什麼青少年會不肯跟父母談心?
若是這樣,為什麼兩個都很有道理的人講到最後會大吵一架?
若是這樣,為什麼仍有那麼多的不解與誤解?

溝通的主要是說嗎?我這樣的疑問著,直到最近透過課程才讓疑問有了答案,
原來溝通的根本在聆聽,聽看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要不打斷、
不評論、不說教、不要作甚麼的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想一想當我們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常常會插話的說 “我跟你說你這樣……”、
”我覺得你應該……”、”你不要這樣……”,我們是真的在聽對方的需求與訊號嗎,
還是我們正試圖用自己的觀點來覆蓋別人的觀點,大人和大人之間都已經如此,更何況面對孩子,
我們會更理直氣壯的說教、否定、指導、批評、打斷,因為大多數的父母覺得身為父母是對的,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溝通是在決定誰是對的嗎?溝通是在爭誰要服誰嗎?
這值得每一個身為父母的人好好想一想。

或許有人會疑問了,聽有甚麼好學的,有耳就可以聽不是嗎,不要講話不就作到打斷、不評論、
不說教,這有甚麼好難的,又或許有人會說小孩的想法就是不對啊,光聽不說怎麼教小孩,
以上這些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也沒甚麼對錯,但你知道我看到甚麼嗎,
我看到的是一個關上心門的人,是個聽得到聲音卻聽不到心坎裡的人,
是一個和說話者之間有一道隔牆的人,是一個不打算作溝通只想堅持自己想法的人,
這樣聽與不聽完全沒有差別,所謂溝通也完全不可能發生與影響。

聆聽是建立良好溝通要學習的要事,在課程演練的過程中,
我著實發現作好真正的聆聽不是件容易的事,忍著不說很容易,
但忍著不說的同時心裡要沒有批判與評斷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即時心裡不斷的提醒自己不批判也未必能夠完全作到,心裡面有兩個力量正在打仗,
一個力量是要壓制自己長久以來的價值觀,另一個力量是要聆聽別人的價值觀,
這真的比說教講道理困難很多很多,而且除了內心交戰之外,
還必須讓對方感受到聆聽者真心的理解與感同身受,這真的是一門功夫,
請注意讓對方感受到聆聽者的理解與感同身受並不是指要跟著說話者一起批評或同仇敵愾,
這個舉動會讓說話者更陷於負面情緒的漩渦裡,這叫火上加油,
不加強負面的情緒,也不把自我的情緒透過訊息傳遞給對方,
卻又真的聽懂看懂來自說話者的需求與問題,並透過眼神、表情、安全的肢體接觸讓對方感受到,
這須要時間練習。

聆聽讓我們有時間有心情去看孩子內心的需求,而不是看行為,只看行為,
那孩子會因為內心真正的需求沒有得到解決而往後用同樣或異樣的行為試圖滿足內心的需求,
那麼雙方的溝通只是落於鬼打牆的惡性循環中,當我們能夠看懂也聽懂孩子內心的需求,
那麼孩子才能夠真正的聽得懂也願意聽我們說話,此刻孩子的聽不是因為權威而聽,
孩子知道那是帶有尊重的溝通,他會很樂意坐下來聽。

聆聽在溝通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當能作到良好的聆聽,背後代表著我們能夠放下自我的見解,
懷有一顆願意也能夠理解別人的心,尊重油然而生,溝通自然是一條沒有絆腳石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