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解壓縮的學習與人生

2013年06月23日
家裡沒有電視,從報章隱約知道12年國教吵得沸沸揚揚,隱約知道私立小學搶破頭,
隱約知道家長擔心孩子是不知在改甚麼的教改下被犧牲的白老鼠,
芊霈即將在明年夏天進入小學,問我擔不擔憂,我只擔憂自己的想法與心態沒有準備好,
致於教改,那不是我所能控制,於是我並不擔憂,不擔憂並不表示放棄,
而是在怎麼改還未定的狀況下,在不管它是怎麼改,
身為母親的我心裡已確定了要帶著孩子走去的方向在哪。

因為孩子,我開始學習教養,因為教養,我開始學習心理,因為心理,我開始學習人本,
因為人本,我開始學習教育,因為教育,我開始認真的思考該給孩子些甚麼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
除了閱讀,我還該替孩子保有甚麼,這禮拜我從和芊霈的談話中找到了答案,
我該替孩子保有對學習的熱忱與對學習具有強烈需求的那一顆心。

能夠從海洋到河流上游的鮭魚洄游是因為陽光照射的角度?是家鄉的氣味?
還是心中堅定的信念?這兩年從在教養與教育路上漫無方向的多方涉略,
到現在理出一條堅定要走又勢必崎嶇的路,我相信長達千里的鮭魚洄游是因為心中堅定的信念。

媒體吵著22K,企業以超過22K來號召人才,
技職學校或報章以超過22K的畢業學子來告訴大家技職體系有多好,
媒體放送著一流學府找不到工作,讀書真的沒用嗎?只有進私小才有希望嗎?
難道一切只能靠教改?我一直覺得教改不只是教育制度,社會與父母也得改變既有的思維才行,
不管是走哪個體制讀,讀書都很有用,是大環境(教育、社會、父母)讓讀書變得沒有用,
在一個講求競爭、分數、速成、比較的大環境,讀書很容易變得沒有用,
原因在於沒有動機與熱忱的讀書是不具有力量的,不是讀或不讀的問題,
不是要讀甚麼體系的問題,是過程要怎麼讀的問題。

用幾個當年不愛念書的成功人士來證明不念書的未來可能性更大是粗糙的,
舉幾個第一學府畢業卻找不到工作來證明學歷無用論亦是不恰當的,
教育不該是幾個案例就可用來下結論,
在這樣講究競爭、分數、速成、比較的大環境中,
社會真的可以對一個選擇不讀書的人抱以絕對的尊重嗎,
還是得等他未來以社會觀點被判斷有成就才得以得到大環境的尊重呢,
同樣的一個選擇讀書的人是不是也是被以未來的成就來被社會的價值觀劃分為讀書值得或是不值得。

不管讀或不讀,不管讀哪個體系,能不能讓孩子對學習保有熱忱與需求才是根本,
否則無論教改怎麼改,都會被比較與分數改成一隻大怪獸,教改不單只是改變教育體制可以辦到,
學校、社會、父母看待教育的角度與思維也必須改變才得以讓教改成功,
當整體環境讓人無能為力的時候,我想作的是提供孩子一個至少沒有比較與分數的家庭教育環境,
我必須讓孩子了解學校教育判斷你的分數在母親的眼中不具有意義,怎麼看待學習才是媽媽在意的,
那才有一絲力量可以透過家庭改變讀書在孩子心中的意義,
才得以不動搖最初對學習抱著需求的那一顆心。

兩年的思考與學習讓心中對教育有了一個明確的理想藍圖,
既然說是理想,那表示現行環境與資源有著無法完全實行的困境,
不輕易放棄的個性讓我開始在藍圖裡試著找尋可以達到同樣效果的替代方案,
慢慢的拼湊出一個得以執行的長遠計劃,姑且稱它為解壓縮的學習與人生。

這禮拜參加了一場研討會,另外帶了芊霈觀摩了一場解壓縮的示範教學,
算是替自己的計劃去走一趟實地了解與參與的行動,去驗證計劃是不是有不切實際的空想,
去了解計劃與教育改革者的理念有何異同,去激盪是不是還有可以納入計劃的其他可能與火花。

禮拜天的夜晚回想著這兩天的所得,我更確信了方向,也知道還有須要努力的地方,
願我的 "解壓縮的學習與人生"真正帶給孩子力量。

6/22 跨越12年國教【未來少年 創新教育論壇】
6/23 人本數學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