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握壽司 & 小草莓 生活五四三

品嚐情緒湯 『如何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

2015年05月08日


親子公益講座 104年大樹養成計畫 愛零距離
2015/5/8 品嚐情緒湯 『如何分享孩子的喜怒哀樂』
張艾如老師

1) 葡萄理論 : 每個人的人格都具有多元性,「意識」受童年經驗「潛意識」的影響;如果說「一串葡萄」形成一個「我」的概念,那麼每顆不同的小葡萄便是不同的性格特質,會依據不同情境呈現出最適合的面向,以因應環境所需。如果大部份的人彷彿「溫室裡被呵護長大的幸福葡萄」,則成長歷程中受挫、被打罵等等所壓抑下來的負向能量,也會被累積在潛意識的小葡萄中,當小葡萄的能量愈是裝滿、距離整串葡萄的「梗」(人的對外意識狀態) 愈遠、出現莫名其妙情緒的機會愈高、滿載負向能量的葡萄被外在事件引爆開來的「失序行為」愈多!相對地,那些在「風吹雨打中長大的葡萄」是飽受風霜,品質不一,各顆呈現的散落葡萄,裝滿容易被引爆的負向能量。
2) 了解如何適時調節童年帶來的內在負向能量、同時注入長期缺乏的正向能量,學習「內觀」情緒的高 EQ能力,進而認識自己、關懷他人,疼惜你我每顆柔軟的心靈。
3) 人的生命現象不是科學或醫學可以一條條列舉的,譬如鬱卒不等於憂鬱症。
4) 解離症的生命體是基因正常,身體正常,只是幼童時期傷痕累累,生命極度受苦後,仍努力活著的生命體。
5) 認不認同是另一回事,聽懂才是重要。
6) 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不代表不存在 (把心打開,傾聽孩子)。
7) 把疾病標籤放下,不一樣的人都是人,須要貴人相助,才能讓生命更好,而且疾病標籤是人訂的,不會永遠不變,大家都聽過的亞斯柏格症自2013/5/18起已經從醫學標準裡拿掉了,現在在醫學裡沒有名稱,幾十年前同性戀在醫學裡被視為是一種病。
8) 少數不等於是病人。
9) 以前的亞斯柏格症是從高功能自閉症裡抽出來獨立的。
10) 人生勝利組無法感受被說生病的痛苦。
11) 人都有多面向,切換是一種適應和禮貌。
12) 講師一次開車載著一位解離症的高中生,高中生說”妳們自稱作心靈照顧,卻只作身心,不作靈的研究,你們根本不懂生命的本質”,講師覺得被點通了一些,西方醫學或科學的確只作身與心兩圈的照顧,但人應該用身心靈三圈來看。
13) 在醫學裡沒有答案或無法解釋的通稱奇蹟或是症狀。
14) 如果以雞鶴比擬,多數人是雞,少數人是鶴,鶴自然單腳站,鶴會飛,雞叫鶴吃藥,因為他跟多數雞不一樣,他幹嘛單腳站又會飛,他生病了。
15) 但鶴就是鶴,他不是生病的雞,在人的世界裡,少數因此活得很辛苦。
16) 少數不等於病人,你不會的能力不要再說是他有病或有甚麼症狀。
17) 多數解離症的人專門作自己的事,不作團體在作的事,因為鶴不會講雞的話,最後沉默了,覺得雞沒救,懶得跟雞說話,怕又被冠上症狀 (弱勢投降,多數排除異己。
18) 身為雞,不知道鶴的世界如何,但至少不要阻止他飛。
19) 我們要學習”並存”的人生智慧,”不是這樣,難道是那樣” ?人生不是二擇一而已,孩子不吃麵,不代表他要吃飯,孩子不想讀書,不代表他想玩。
20) 人要練習接納多元。
21) 很多時後被視為異類的人不是因為說錯話,而是說了實話。
22) 沒掉的葡萄 : 人格特質 / 掉落的葡萄 : 人格。
23) 佛洛伊德的冰山理論將人的心智與人格分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意識是可以看到的冰山,是自我存在的地方,自己可以覺察到的意念,通常是合乎邏輯與理性的思考;前意識是漲退潮時露出的冰山,無法時時覺察,但稍微注意或是專心聯想,就可以轉換成意識,前意識是經驗或記憶,平時不會存在,但遇到相關的情況,會突然想起;潛意識則是海底深不見底冰山層,事本我和超我的所在之處,無法覺察知覺的部分,一種是先天具有,一種是意識或前意識壓抑的生活經驗,無法回想或聯想,透過夢境、催眠、口誤筆誤等等可知。
24) 葡萄理論的圖很像佛洛依德的冰山圖,一串葡萄在水中,露出水面的葡萄事意識(理性),水面下的葡萄是潛意識,把水面下的葡萄中間切一條直線,分為左右兩邊,右半邊水面下的葡萄是感性、情緒、慾望等,左半邊水面下的葡萄是高智慧 ( 靈感、第六感、與天俱來的智慧、先天特性)。
25) 一串葡萄裡散落下來的葡萄是屬於高智慧。
26) 高智慧被理性誤解,受到的創傷由感性承受,若這種狀況一直以不同事件循環,那麼就會產生更多掉落的葡萄。
27) 高智慧是思考的靈體,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就像針灸,你看不到,不代表沒這回事。
28) 理性是煞車器,感性是油門,人要長EQ後才會知道煞車,否則人在情緒中很難勸的下來。
29) 情緒是一種能量,滿了一觸動就會爆發,所以人要會照顧情緒能量,內在裝情緒,人要負責倒,用理性照顧感性,這個照顧不是指發洩,是指調節,發洩是一種無奈的反應,調節代表你有掌握的能力。
30) 人的情緒屬於強的時候 (憤怒、生氣等等),要調節(打地鼠、打沙包、孩子摔門等等都是) ; 人的情緒屬於弱的時候 (沮喪、傷心等等),要疼惜。
31) 疼惜 : 擁抱是一種方法,用別人的肉體來照顧自己內在弱的部分,和自己說話也是一種疼惜的方式。
32) 孩子摔門,我們會感覺孩子在表達憤怒,但大部分的孩子是覺得爽,當我們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指責他的態度時,那麼會在原事件之外,再增加另一個衝突,我們應該是要和孩子談,可以用甚麼其他的方法來調節他的情緒或是達到爽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