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我愛三寶,三寶愛我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教孩子理財

2012年06月10日
公開
65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小孩吵著買東西,不買就不走,有時候甚至開始大哭大鬧,讓做父母的十分非常頭痛。在《請你這樣跟我過2:把孩子教好不容易》一書中,理財專家劉憶如表示,當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而哭鬧耍賴時,父母不要因為愛面子而抓狂,一定要堅持不退讓、不能妥協。馬偕醫院兒科醫師黃瑽寧醫師強調,很多父母都不曉得要怎麼教育孩子正確的金錢使用觀念,其實可以透過「理財溝通五部曲」,跟小孩溝通金錢觀念。 理財專家劉憶如指出,美國史丹佛大學曾經做過實驗,他們找來一群4歲小朋友,給每人一顆好吃的棉花糖,告訴他們15分鐘以後再吃,可以得到第2顆棉花糖,結果2�3的小孩沒多久就把棉花糖吃了。長期追蹤發現,等15分鐘的小孩,長大後成就較優秀。所以若父母沒辦法讓孩子學會等候,不但當下會給大人找麻煩,長大以後自己也會有更多的麻煩。 黃瑽寧醫師建議家長可以使用「理財溝通五部曲」來教小孩。第一、共同討論多久給一次零用錢、用在哪些地方。第二、使用多少錢以上要跟父母報備並記帳。第三、自己規劃怎麼花、怎麼存,才能買到想要的東西。第四、陪小孩檢視有無亂花錢,是否照實記帳。第五、沒達到目標,零用錢不增加;表現好才加碼。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強調,教育孩子金錢價值觀可以參考以下的幾個步驟。一、要小孩看看手上有多少零用錢、夠不夠用;二、跟孩子討論這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三、引導孩子說出他認為這個東西有什麼價值;四、孩子說為什麼下次才要買給他。 最後書中更建議家長,不要常說小孩子不懂事,好好唸書就好,錢的事不用他管,這會造成孩子對金錢的不負責任。更不要因為寵孩子,就不顧家庭經濟條件而打腫臉充胖子的隨意供應孩子的物質需求。

散瞳劑易現畏光

2012年02月24日
公開
62

治療兒童近視 散瞳劑易現畏光和假性老花副作用 新竹一名五歲的黃小妹妹,由於近視高達五百多度,在接受捷狀肌鬆弛劑,也就是俗稱的散瞳劑治療,結果出現畏光和假性老花的副作用。眼科醫師蔡馨儀指出,使用散瞳劑的孩童,最好搭配認證合格的兒童太陽眼鏡,以免對孩童眼睛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彭清仁報導) 晶亮眼科診所院長蔡馨儀表示,一般眼科醫師會使用睫狀肌鬆弛劑,也就是散瞳劑強迫睫狀肌放鬆,以改變假性近視的情形。 而真性近視則是以長效性的睫狀肌鬆弛劑阿托品,減緩近視度數的加深。 不過,使用這種散瞳劑矯正期間的孩童,會出現畏光的副作用,因此治療期間最重要的就是要配戴一副合格,而且有認證的兒童太陽眼鏡。 蔡馨儀指出,幼童的水晶體清澈透明,無法阻擋光線,加上為了控制近視而使用長效型睫狀肌鬆弛劑使瞳孔放大後,進入眼內的光亮,可達正常的廿五倍, 如果忽略防護措施,可能讓孩童的眼睛提早老化。 由於一般人鮮少有配戴太陽眼鏡的觀念,加上市面上販售的太陽眼鏡,半數都沒有註明各項功能,小朋友可選擇太陽眼鏡的款式更是少的可憐,民眾選擇太陽眼鏡的觀念,大都是依廠牌的知名度來選擇。 新竹這名五歲的黃小妹妹,就是因為在散瞳劑的治療後,而產生畏光情形,甚至出現假性老花的副作用。 至於艾比光學公司經理劉璟書則指出,大多數的家長無法體會小朋友點散瞳劑的不適, 也忽略給孩童配戴適合的太陽眼鏡,萬一造成眼睛永久性的傷害,就真的划不來了。

妳需要存臍帶血嗎?

2012年02月21日
公開
54

你需要保存臍帶血嗎? 撰文�龐中培 幹細胞的研究論文佔據了科學期刊的版面, 台灣臍帶血銀行的廣告則在各媒體上強力曝光, 幹細胞與臍帶血前景似乎一片看好, 但是未來真如他們所描繪的那麼美好嗎? 小女孩手中飄動的紅色汽球、胎兒的超音波錄影、醫院中守候妻子臨盆的丈夫……這幾年,這些畫面常佔據了電視媒體的廣告時間。雖然拍攝的手法與內容各異其趣,但是推銷的都是同樣的商品-「臍帶血保存」。而名人政要將子女臍帶血交付臍帶血銀行保存,更是炒熱了這個話題;各醫院臍帶血移植的病例,在媒體的強力報導下,也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一時之間,臍帶血變成能醫百病的萬靈丹。 其實臍帶血移植,只是移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幹細胞是一種未分化的細胞,可經由細胞分裂,分化成能執行各種不同功能的細胞。同時,幹細胞一分為二後,其中一個細胞會分化成特定的細胞,但是另一個卻能維持原狀。在臍帶血中,就含有這種細胞。因此從前在分娩之後往往就被丟棄的胎盤與臍帶,現在卻成為炙手可熱的寶物。理論上,幹細胞可以分化成為任何組織和器官(請見第38頁〈幹細胞的挑戰〉),因此可移植用於組織或器官的修補。這對於罹患重病絕症的病人和家屬而言,的確是一大福音,但是在面對這波臍帶血與幹細胞的熱潮時,我們或許應該重新仔細檢視臍帶血實際的醫療功能與幹細胞未來的發展。 其實臍帶血移植和骨髓移植很類似,因為骨髓中也含有許多造血幹細胞。台大醫院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醫師姚明說:「目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以治療血液相關疾病為主,例如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另外,造血幹細胞還能夠治療地中海型貧血、鐮狀細胞貧血、再生不全性貧血症、嬰兒的先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等。」20多年前發展骨髓移植時,就是利用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來治療血液相關疾病,只是科學家並不因為此而滿足。造血幹細胞能夠治療許多血液疾病,那麼其他的幹細胞呢?是否能夠用來治療其他疾病,尤其是因為器官或組織衰老而引起的疾病。在1990年代中期以後,科學家便發現幹細胞在醫療上的潛力,尤其是來自胚胎的幹細胞,因為這種幹細胞能夠分化的潛力更強,幾乎可以形成人體中任何的組織或器官,因此科學家投注大量時間研究,使得胚胎幹細胞一時之間成為科學界最熱門的話題,同時也使幹細胞榮膺《科學》期刊1999年的年度突破。 臍帶血儲存須知 由於臍帶血有種種好處,因此許多國立醫學中心都成立了臍帶血庫。中華血液基金會在早在1998年即成立台灣首座公益臍帶血庫,而慈濟醫院的骨髓庫也在2002年成立臍帶血庫。 中華血液基金會就是一般人所知熟的捐血中心,因此順理成章兼辦臍帶血業務。但是一般人可能不太清楚,為什麼慈濟醫院的骨髓庫也會成立臍帶血銀行。其實目前利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來治療的疾病,幾乎都是骨髓移植能夠治療的疾病。 雖然目前在科學界對於胚胎幹細胞的應用已經日趨保守,但是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療效是確實存在的,因此營利性質的臍帶血銀行便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這些公司列舉許多臍帶血治療的案例,並且以幹細胞可能達成的醫療為宣傳,指出儲存臍帶血幹細胞就像「保險」,可以讓新生兒將來罹患血癌等時使用,一旦血親需要,也可以利用。 儲存臍帶血當然立意甚佳,不過所費不貲。以目前台灣臍帶血銀行一般的價格,保存20~25年,一次付清約需要6~8萬元。而如果採用年繳方式,除了一開始採集與分離技術的費用外,每年需付保存費5000元,20年累計下來,至少需要10萬元。但是根據美國紐約捐血中心的估計,新生兒將來需要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率是萬分之一,而美國國家衛生生研究院估計得更低,只有兩萬分之一。 以台灣目前進行的臍帶血移植案例來看,大部份病患接受的臍帶血都不是自己的,因為他們出生之時並未將臍帶血保留下來。台灣有三家公益的臍帶血銀行,可接受民眾捐贈臍帶血,免費保存,並藉由組織配對將臍帶血提供給需要的人。因此,是否需要花錢將個人的臍帶血由營利單位保存,還真得費心思量。 另外,營利性臍帶血銀行所提供的保存期限,也有待商榷之處。目前以臍帶血成功治療血癌的病患,大多以體重為40公斤以下的兒童為主,這是因為移植時需要的臍帶血量與患者的體重有關,而一份臍帶血所含有的造血幹細胞,剛好足夠給一位兒童使用。日前台北榮總治療一位12歲、體重69公斤的血癌患者,就必須使用到兩袋臍帶血。當臍帶血儲存者在7~8歲之後,體重通常已經超過40公斤;如果他是在青春期後發病,自己那份臍帶血通常是不夠的,屆時還是需要用到他人的臍帶血。 大環境與未來 許多營利性臍帶血銀行指出,以目前的科學發展,將來可以使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增生,因此不必考量體重這個因素;除此之外,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在將來也可以用在組織再生或是器官再生上。但是,既然公益的臍帶血可以使用,為何又要花錢保存自己的臍帶血呢?而且,除了在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外,骨髓中也有造血幹細胞,「如果要將來要進行組織再生或器官再生,說不定使用自己的成體幹細胞就好了。」國家衛生研究幹細胞研究中心陳耀昌主任同時也指出,人類的器官的衰老大約是在50歲以後,屆時早已經超過臍帶血銀行契約上的保存期限了,因此如果預計要在老年使用臍帶血,將需要付出更多的保存費用。 最後需要考量的一點便是,移植臍帶血的治療方式,目前並不屬於健保給付項目,動輒百萬元的醫療費用,並不是一般民眾可以負擔得起。為此,臍帶血的保存往往也招致「富人的醫療」的批評。 臍帶血的確有其醫療功用,而且目前科學家也正努力開發臍帶血其他的治療用途,但是以目前台灣的狀況,父母親要為兒女儲存臍帶血,或是利用臍帶血治療兒女的病痛,都將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 儲存自己臍帶血最大的好處是,萬一將來自己需要用到造血幹細胞時,可以不需考慮組織相容性的問題;但是在實際上,使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會卻很小。因此,準爸爸與準媽媽在打算為新生的兒女保存臍帶血時,應該要更深入了解臍帶血的相關知識,讓寶貴的臍帶血發揮最大的功能與效用。

不要介入「孩子之間的戰爭」

2011年04月12日
公開
48

當孩子在小學階段與同學起了爭執,一旦父母介入,他們便喪失了學習與人和好的機會。 孩子是在「問題」與「麻煩」之中成長的,所以有人主張「不要介入孩子之間的戰爭」。然而,現在卻有許多家長,彷彿成為孩子與人吵架的代理人。 近來,新聞媒體大肆報導校園霸凌事件,許多父母為了防患未然,便親自處理孩子的問題──這樣一來,反而令他們錯失了學習獨立的機會。 校園霸凌的消息時有所聞。我在演講中,常會問家長一個問題:「請問各位,孩子上學時的心情如何?是很開心?還是很鬱悶?」 結果,約有七至九成的家長,表示孩子上學時的心情很好。這一點,在其他的調查中也是大同小異。然而,媒體搧風點火的報導,卻造成許多家庭的不安。 當然,校園霸凌事件的確存在,但請勿以偏概全,誤以為每個角落都有孩童自殺和受虐事件。其實,學校是孩子學習與朋友建立互信的地方。在這段求學過程中,難免會與人發生口角及爭執。但也正因為要面對種種人際關係的課題,孩子才能從中學會互相體諒。倘若一發生摩擦,大人便急著介入處理,反而讓孩子喪失學習與人和好的機會。 時下的年輕人非常脆弱,常因朋友不經意的一句話而受傷,導致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變得對人失去信心。 類似的案例,在小學階段也時有所聞。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便是家長的過度保護。 一旦週遭的孩子發現某個同學的家長特別敏感,之後,大家就自然與他保持距離。如此一來,孩子也錯失了交到知心好友的機會。 確實,到了小學高年級的階段,某些校園霸凌的行為,嚴重者甚至等同於犯罪。所以,我並非希望父母完全不要過問孩子間的爭執,我想強調的,是不要矯枉過正。 畢竟,讓孩子學習勇於表達自我的想法,是人際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環。 日月文化出版 《東大爸爸這樣教養孩子》 (資料來源:BabyHome 編輯 提供)

小孩瘦小長不大 竟是過敏作怪!?

2011年03月27日
公開
54

一名6歲10個月大的男童,瘦小長不大,經醫師診斷後血液及內分泌檢測都正常,但過敏呈現陽性反應,主要過敏為塵螨。控制過敏後,體重及身高都有明顯的進步,原來是因為過敏導致呷嘸大! 榮新診所小兒體重管理部主任陳永綺表示,門診中約有20%的小朋友面臨體重過輕的問題,其中4成5是因為過敏性疾病所致。臨床上常見的過敏性疾病包括鼻炎佔25%、氣喘佔11%、腸胃炎佔5%、異位性皮膚炎佔11%,這些過敏疾病長期下來會影響兒童智力與身心發育,引發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學習成績下降,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等情形發生。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總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從小「高」人一等,只要看到小孩子吃不下或少吃飯就心著急不已,怎麼連哄帶騙都沒有用,特別是發現體重一直維持過輕狀態時更是焦慮,所以當小孩拒吃時也就容易發脾氣,親子關係也可能受影響,其實有可能是因為過敏發炎的因素讓小朋友呈現不舒服的狀態,可是小朋友又不擅表達只知道用身體語言來表示他的排斥。 如何判斷小孩體重是否過輕?陳永綺表示,可居家以BMI值計算及或至門診追蹤生長曲線表及重高指數,來判定 小朋友體重是否過輕,包括生長曲線表中低於15%,生長曲線往下移時,BMI< 15時,還有重高指數

口內體操

2011年02月16日
公開
62

口內體操 改善孩子吃的問題 更新日期:2011/02/11 04:11 圖.文�洪郁涵 媽媽:「吃快一點!」 阿明:「媽媽,肉我吞不下去。」 媽媽:「好啦!吞不下去吐出來。」 這樣的戲碼是否常在您家出現?孩子的飲食讓您傷足腦筋?每天計較一點肉、一些青菜?不逼著吃,就把飯含在嘴裡,逼著吃卻又囫圇吞棗似的咕嚕下肚。 ◎孩子的挑食及飲食狀況可區分為兩大類: ●口腔感覺異常: 這樣的孩子,最常見的是他們對於食材質地的挑剔,有些只吃脆的,有些則只吃軟食。由於受到口腔感覺敏感的影響,對於別人的碰觸、食物的接觸,甚至是刷牙、擦拭嘴巴等動作都會排斥,有時還會出現磨牙等自我刺激的情況。相反的,感覺較為遲鈍的孩子便會出現流口水卻不自知的情況。 ●口腔功能較弱: 當食物進入口中以後,一連串的口腔動作便開始執行。所有動作都在大腦監控下,搭配唇、齒、舌、咽等器官協調,才完成「吃」這個動作。一旦孩子的口腔功能出現狀況,便會影響到孩子「吃」的品質及對「吃」的觀感。 上述情況是影響孩子吃不好的因素。近幾年來,由於飲食的精緻化,孩子在「吃」的刺激日趨減少。以早餐為例,以前吃的是包子、饅頭,現在吃的是蛋糕、三明治。越需要咀嚼的食物,越能增加口腔感覺的整合及刺激。當孩子接受較多的刺激後,口腔的感覺及功能都會有所提升。這些吃的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當孩子的問題被發現時,除了儘快尋求復健專科醫師、語言治療師的診察與治療外,以下提供幾個口內體操運動,讓孩子可以在家以遊戲的方式自我訓練。 ●活動一:運用常見零食「小饅頭」,讓孩子們以嘟嘴的動作將小饅頭包住,藉此加強嘴唇(圓唇)肌肉的力氣。(如圖1) ●活動二:運用細長的食物,如魷魚絲或肉乾條等,讓孩子以癟嘴的動作將食物抿進口內,在不藉由手的協助下加強嘴唇(展唇)肌肉的力氣。(如圖2) ●活動三:將海苔片撕成小方塊,分別貼在孩子的上、下唇及左、右側的嘴角,讓孩子自行用舌頭去找海苔,同時嘗試將海苔勾回口中吃掉。藉此提升孩子對口腔四周的感覺,同時加強舌頭的靈活度。(如圖3) ●活動四:棒子翻滾,選取棒狀的餅乾放在孩子口中,藉由舌頭左右翻滾的動作,加強孩子舌頭的側移動作。(如圖4、5) (作者為台北市希望兒童復健診所語言治療師)

家有早產兒

2010年11月08日
公開
74

蝦米是32週的早產兒,從小體弱多病~ 幸慶出生只有1850g的她沒什麼疾病,健健康康的! 記得剛出生的前二個月非常難以照顧 光是餵奶這個動作我就打過數十通的電話請教照顧她20多天的護士 還因此特地抱回長庚請教護理長 她不能像一般的小娃娃可以一口氣將整瓶奶喝光 吸二口奶,必需將奶瓶拔出讓她換氣 六個月後腸胃出現問題,吃什麼拉什麼~ 大醫完、小醫院、健保、自費全都看過了,就是找不出病因來 可憐的小屁屁慘糟毒便侵襲,屁股又爛又紅直到一歲以後才漸漸好轉 二歲後的她卻是常常嚴重便秘,什麼方法都試過了 還是常常需要靠灌腸才能順利解便 這樣情況一直到她三歲時因為太瘦小,整個成長比都掉出百分比外 小兒科醫師建議我們到長庚找趙醫師檢查 經過一連串的檢查確定腸胃吸收不良,調了一年多的體質漸漸改善 神奇的是連蝦米的便秘也一併好了 從小抵抗力就差的蝦米,跑小兒科是家常便飯 剛進幼稚園讀書時,鼻涕是從開學掛到學期未 適應了一學期漸漸好轉,不在是帶著藥包上學的小朋友了 但~ 常常只要一感冒就很嚴重,不是咳到五臟六腑都快掉出來,就是高燒不退 隨便一燒都可以到40度... 急診便是家常便飯,不知掛過幾次了 記得五歲除夕夜那天急診掛二次,檢驗出來為肺炎,那年直接在醫院住完過年 六歲那年也因高燒不退、無法進食,過年前也到醫院住院 現在終於讀了國小,抵抗力也漸漸增強 但,只要一感冒就常常咳到不行 想想蝦米也才七歲,很多方法以前都試過了 抵抗力還是那麼的差>"

對抗疤痕三部曲

2010年10月16日
公開
61

對抗疤痕三部曲 青春痘疤沒在怕 【台灣醒報記者李涵台北報導】愛美民眾常為了疤痕所苦,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黃季怡提供民眾縮短癒合的時間等「對抗疤痕三部曲」,提醒民眾在疤痕癒合期千萬不要抽煙喝酒,否則血管的收縮舒張,會造成黑色素沉澱或傷口紅腫。 黃季怡指出,對抗疤痕最重要的第一步驟是避免疤痕生成。在傷口產生時,應先根據傷口狀況,採用不同的處理,像是縫合、人工皮植入等,縮短傷口癒合時間,降低發炎反應,就能避免疤痕生成。 第二步驟為促進疤痕修復。在傷口癒合後,可以透過雷射治療,改善血管增生,同時刺激纖維母細胞產生新的膠原蛋白,促進疤痕修復。黃季怡說,雷射治療要避免日曬,可局部冰敷塗抹藥膏或乳液,同時不要摩擦到施打雷射的位置。 第三步驟是避免疤痕再次坐大。可以使用局部加壓方式,如矽膠片、美容膠布等,抑制纖維細胞生長,避免疤痕再次坐大。 黃季怡表示,在疤痕恢復期時,最好多攝取維他命C以及蛋白質,可以加速傷口的復元,而菸、酒盡量不要沾,吸煙會造成血管收縮,減緩恢復的情況,飲酒會造成傷口紅腫,色素沉澱不易退去。 黃季怡又說,處理疤痕的正確態度應是從傷口形成開始,在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方式照顧,才能降低疤痕出現的機會。

蛀牙會傳染

2010年07月23日
公開
45

「幼齒」蛀光光 原來是家長傳染 更新日期:2010/07/23 04:11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父母牙齒不好,所以小孩牙齒蛀光光?小心它不是遺傳而是傳染!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兒童牙科主任劉正芬22日指出,蛀牙是一種傳染性的慢性病,父母將口腔中的蛀牙細菌傳給孩子,才會造成家長以為自己的牙齒不好,所以孩子的牙齒也不好。 細菌傳染 非關遺傳 她表示,中榮牙科曾針對幼兒的口水做測試,證明口水鏈球菌指數高低和蛀牙嚴重度成正比,而口水鏈球菌主要是透過家長的口水傳給孩子,途徑包括父母貼心地用嘴為孩子測試,食物是否太燙、太辣、太鹹,然後才給孩子吃,或是和孩子玩親親,口水中會引起蛀牙的細菌就這樣傳染給孩子。 國外為此曾有研究顯示,懷孕的婦女在生產前3個月,到孩子2歲前,一直持續咀嚼含有木糖醇成份的口香糖,有助於減少其孩子罹患蛀牙的機率。 換牙就好?錯誤觀念 劉正芬表示,最近中榮兒童牙科就收治一位5歲體重僅12公斤嚴重發育不良的小女孩,這個年齡正常應有20公斤,原來她的20顆乳牙蛀了16顆,門牙蛀得黑黑的,她為此不願上學,家長才驚覺事態嚴重;家長表示,之前沒有帶她就醫,是以為等將來換了新牙就好了。 這位小女孩嚴重發育不良,家長歸咎是她吃東西慢吞吞,而且不肯吃肉和青菜,其實是這位小女孩牙齒蛀得太嚴重,享受美食「心有餘力不足」。 恆牙生長也會受波及 她指出,中榮曾統計每10位因蜂窩性組織炎掛急診的患者中,就有9位是小朋友因蛀牙引起的,因為小朋友抵抗力弱,骨質疏鬆,牙齒一蛀就蛀掉一整排,一旦蛀到神經,就很容易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時細菌甚至會擴散到腦部,「幼齒」沒顧好,恆牙生長將來也受嚴重波及,家長千萬不可輕忽。

偏食-生長遲滯

2010年07月20日
公開
50

童常偏食代誌大條 長期偏食的兒童可能會出現生長遲滯、部分學習能力與人際關係的發展異常障礙,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若孩子出現偏食挑食現象,最好不要以強迫及禁止的態度試圖讓孩子即刻改善,而是要多一點耐心,讓孩子慢慢適應原本討厭的食物,以戒掉不良飲食才是。 若孩童因為拒絕食物,相對減少口腔的咀嚼動作,進而影響說話能力,導致語言發展遲緩,或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與脾氣暴躁等現象。 許主任表示,強制孩子接受某種蔬菜,或以完全不妥協的態度禁止小朋友喝汽水,太過強硬的態度容易使孩子對特定食物產生反感或不好的印象,因此父母親不宜操之過急,以免適得其反。 為此,許主任也提供10個小秘訣,以供參考。 秘訣1-多看多聽多試:帶孩子熟悉各類食物,解說營養素對健康的好處。 秘訣2-多鼓勵不強迫:孩子偶爾胃口缺別緊張,重點是均衡攝取營養。 秘訣3-好看更好吃:鮮豔可愛的餐點會讓孩子愛不釋口。 秘訣4-好心情好胃口:別在餐桌上訓話讓吃飯變成壓力。 秘訣5-參與改變一切:讓孩子一起買菜、洗菜、做飯。 秘訣6-變化食物烹調方式:保持新鮮感,訓練孩子的多元口味。 秘訣7-想像力量大:吃飯像遊戲般有趣,孩子對食物會更熱情。 秘訣8-明訂遊戲規則:只要「量」和「頻率」適當,偶爾吃吃零食也無妨。 秘訣9-健康吃快樂動:多玩耍活動消耗熱能,才容易促進食慾。 秘訣10-一起吃最好吃:美食親情兼具的餐桌,是最幸福的好滋味。

讓「家庭聯絡簿」變成「讚美日記」

2010年06月20日
公開
39

祥祥現就讀幼稚園大班,已經快畢業了。可能是為了讓孩子們日後能順利銜接國小,所以從5/31那天起,每天都要練習抄寫聯絡簿,我和老婆也正式進入每天看聯絡簿與簽聯絡簿的「家長」行列了。 聯絡簿由上而下,依序是:「日期」、「今天的作業及明天應帶物品」、「老師家長聯絡事項」、「老師簽章」、「家長簽章」。 5/31∼6/2這三天,祥祥的聯絡簿拿回家時,在「老師家長聯絡事項」都是空白的,表示祥祥在校沒什麼特別的事。 我自己也當老師,很能理解與體諒老師的處境 ─除非必要,否則根本沒太多時間寫聯絡簿。老師在校與孩子「互動的時間」與「做雜事的時間」是相互排擠的。我不會提出「想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何,要老師常寫聯絡簿之類的要求,我寧可希望老師有多一點的時間「實際」的陪伴孩子。 今天,我和老婆在提到:「聯絡事項,好像『沒什麼』可寫的 … …」就在當下,感覺是,但又覺得,好像「不應該如此」。此時,我的角色是「家長」,既然孩子在學校沒什麼「特別」的事,老師就不會留言,但是,我可以啊!完全都空白,好像也怪怪的吧! 於是,這個問題就迴盪在我的腦中 … … 祥祥在快吃完晚餐時常有個習慣,常會拿起學校的書本來看。今晚不知為什麼,他竟自己背起九九乘法,讀注音符號及英文字母,最後還拿起閱讀本來讀。這時,靈光一閃:「對啊!聯絡簿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讚美日記』,可以發揮正向教育的功效。 想到此,我就在祥祥的聯絡簿上寫下這段話: 祥祥今天主動拿墊板起來背九九乘法,讀ㄅㄆㄇ、英文字母,以及讀閱讀本 … …,謝謝老師用心的教導,讓他喜歡學習。 在寫下這段話的同時,我是公開的說出來的,讓祥祥知道他自己好的表現已受到父母的肯定,而且還會讓老師知道哩。當然,他相當的高興(增強了)。 本身「中性」的聯絡簿,卻蘊藏著無限的應用可能,我不想讓「簽聯絡簿」這件事消極的成為每天簽名、無聊的「例行公事」,相反的,我決定讓它變成一本「讚美日記」,每天寫一些好話,來個優點大轟炸,這樣做來會比較有意義。 同樣的,身為家長的您,也可以試試看喔!它除了是親師溝通的工具之外,也可以發揮親子教育的功效喔! 均媽:為了避免老師回覆的壓力,要跟老師溝通,講清楚我們家長「留言」的用意 ─ 只是要鼓勵孩子,老師看看就好,不必每次都回覆。

孩子討人厭,怎麼辦?

2010年06月19日
公開
17

海綿寶寶上班怕遲到,高價向蟹老闆租借辦公室當宿舍,他開心的把家裡的浴缸、窗簾整套搬來,更自作主張把蟹堡王的菜單、餐巾紙繡上了可愛的小花,小蝸四處亂爬、黏在客人腳上不走,氣得蟹老闆抓狂大喊:「我再也受不了啦!」 海綿寶寶雖天真又熱情,卻缺了一項最重要的社交技巧:他總是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惹毛了身邊所有朋友(除了比他更遲鈍的派大星)。這些和海綿寶寶有相同困擾的孩子讓同學討厭、老師頭大、家長擔心,人際關係陷入大危機。 孩子升上小學中年級,友誼階段從單向溝通進階到複雜的雙向溝通,也是學習同理心與解釋人際互動線索的交友關鍵期。 幼稚園的孩子們交朋友很簡單,記得別弄壞或搶走別人的玩具就好;小一起,他們必須學會融入團體,若有人肯借東西、請吃零食就叫好麻吉,朋友定義在享樂的基礎上。到了三、四年級,進入「給與取」的階段,平常會互相請吃東西、或有相同興趣(如玩遊戲網卡)便是好朋友,除了自己之外,開始會想到別人,逐漸脫離自我中心。這階段的玩伴換得很快,不像高年級多是有獨佔性的小團體。 友緣基金會臨床部SST主任林淑棻歸納,這階段孩子常在肢體行為、物品所有權和心理三個部分產生人我界限不分的狀況。如有些孩子天生動作大,經常打到同學,卻硬說是別人不小心;有些孩子明知橡皮擦是別人的,沒有想偷的意思,但總是等不及先問過別人,就好奇的拿來把玩;有些孩子搞不清楚同學在生氣,還猛對他講笑話。 面對這樣的孩子,經常讓大人覺得秀才遇到兵。《親子天下》特別歸納整理出最常見的五種「海綿寶寶」,並請專家建議引導的親師對策如下: 一、愛告狀的小雞婆 口頭禪:我只是想幫忙。 心理狀態:有些愛告狀的孩子是在向大人「討愛」,同時也在傳達一個訊號,「你看我很棒,我不像他會...」,想贏得權威者的注意。有些孩子則凡事重規矩、太有正義感,發現一點無關痛癢的小錯,就急著挺身而出,不知道該克制責備人的衝動。 親師對策:有些老師常無意中鼓勵同學互相監督記點,容易造成同學互相找碴。專長兒童與青少年教養問題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建議,針對愛告狀的班級,老師應「改找教室的亮點」,定期要學生上台分享同學的好。學生有時會說成「某某某很棒,他上課都不會亂講話了」,像這樣的負面提示其實也是種批評;記得「正面增強」友善、禮貌和尊重的友誼加分行為,讓同學知道,不必告狀,老師照樣能看到他們的優點,並收回管教權。 二、愛挑釁的小可憐 口頭禪:我只是輕輕碰他一下,就被扁了。 心理狀態:這些孩子容易自找麻煩,不懂得避開有攻擊性的孩子或在危險時走開,以為就算用負面方式引起同儕注意,總比不被注意得好。他們可能非常渴望和同儕建立關係,一方面可能也暗自享受激怒別人的樂趣。 親師對策:這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惹人惱怒,只看到最後自己被扁,因此師長應帶他們釐清整件事情的脈絡與前因後果,看見自己在攻擊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並且清楚告訴他們哪些行為帶有挑釁意味,如狂踢別人的桌椅,並了解哪些是別人已經感到厭煩的語言或表情暗示,如斜眼看、嘆好大一口氣或搖頭走開。 《媽媽,沒有人喜歡我》一書解析,這種孩子通常也用討厭的方式和家人互動。因此父母應該常常擁抱他們,告訴他們不要用惹人厭的方式贏得注意,「我不喜歡被戳、猛拉或一再拍打,要什麼,請用說的。」家長也可以注意孩子回家後,自己說的第一句話,請別劈頭問「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而是問今天發生哪些有趣的事。 三、喋喋不休的小吹牛王 口頭禪:我才是最厲害的! 心理狀態:有些孩子很會自誇,不停說著自己超酷的成就或經驗,他們無意冒犯別人,只想藉誇讚自己,讓人印象深刻,藉此討人歡心,讓自己又酷又有趣,卻不知道過分自誇可能隱含著「我比你強」的傷人訊息。他們常是某話題的專家,如電玩迷或恐龍迷,一有機會就打斷別人,開始長篇大論,或沒完沒了鉅細靡遺分享自己的私事,不在乎對方已經開始翻白眼。 親師對策:《媽媽,沒有人喜歡我》書中解析,有些愛自誇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吹噓,以為只是傳達訊息。明確告訴孩子話語中帶有比較意味、且「我比你強」的就是吹噓,要贏得認同應該稱讚別人而不是一直稱讚自己。喋喋不休的孩子在家說話可能沒人認真聽,父母偶爾「嗯、哦」應付一下,把孩子的聲音當成背景聲音。孩子知道父母根本沒在聽,一方面覺得自尊心受傷,一方面也以為「向別人說個不停並沒什麼不可以」,因而失去了學習與人良好互動的契機。 專家建議父母要誠實回應孩子,若他們選錯了時間,如你急著幫寶寶換尿布,就要說清楚這不是說話的好時機,並保證稍後會仔細聽。等時間一到,跟孩子面對面,眼神交會,給予全部的注意力,並告訴孩子避免獨白的對話技巧,說話像是打乒乓球,發球後要等對方回應才繼續說話。 四、嘲弄排擠人、亂取綽號的小搗蛋 口頭禪:開個玩笑而已嘛。 心理狀態:這種孩子以欺負同學為樂,對自己行為無禮爭辯,極少認錯。他們雖試圖控制別人,但可能比其他孩子更脆弱、孤單,充滿無力感,攻擊行為給他們一種暫時的控制感。 親師對策:林淑棻分析,排擠別人的孩子可能曾被排擠、跟被排擠者有不好的交往經驗,或「投射作用」作祟,也就是他們身上也有被欺負者的軟弱性格,但想透過踐踏別人的弱點來掩飾自己的軟弱。因此老師應密切觀察小搗蛋的交友狀況,試著理解行為背後的動機。若孩子想透過羞辱別人修復自己曾經受傷的感覺,老師就應該提醒孩子回想那時的感受,並問孩子「那時希望別人幫你做什麼」,協助他走出傷痛記憶。 在同理他人之前,孩子必須先覺察自己的行為。王意中建議,師長可在衝突現場「停格」,問孩子「你在做什麼」,孩子最可能答「我沒有啊」,接著再細問「你手拿水桶對準同學身上,想做什麼」,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行為。這時最好不要問「你為什麼這麼做」,因為這個問法會讓孩子看不到自己,反而引導他們去找別的理由。王意中也建議,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懂得表達情緒,可以加速他們學習辨識他人情緒。平常家長可以剪下報章雜誌上有明顯情緒的臉譜,貼在冰箱上,和孩子玩猜一猜與模仿的遊戲;也可在公園或公共場所玩「察言觀色」的遊戲,看旁人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猜他們的心情。並和孩子約定一種可在公開場合使用的手勢,發現搗蛋行為可馬上提醒他們。 五、愛唱反調的小白目 口頭禪:你說錯了!才不是這樣! 心理狀態:他們難以用尊重的方式表達反對意見,卻拚命想要別人尊重他們的意見,證明自己的存在。 親師對策:林淑棻分析,這種孩子有時是無聊瞎起鬨,故意在課堂上跟老師唱反調,想考倒老師當全班的英雄。這時老師就得跟孩子搏感情,鞏固強化孩子的長處,讓孩子知道老師不是敵人,當英雄有其他方法。有時孩子只是需要有做決定的感覺,師長可以找機會滿足他們的心理,並告訴孩子,當眾駁倒他人意見來表達反對,會讓對方覺得被取笑,沒人喜歡這種感覺。 如果孩子想表達反對意見,應先找到同意對方的某一點開啟話題,再用尊重的方式說明。

背誦少一點,思考多一點

2010年06月19日
公開
45

教育改革已過了十多年, 如今我們仍以背、默、記這樣最保守的方式在考核孩子? 如果不鼓勵孩子表達整理過的知識, 那創意的因子,又怎麼啟發呢? 大女兒正在訂正的國文考題是: 吾愛吾師,吾更愛___ ___ 。 答:真理 ___ ___是沒有畢業的學校。 答:人生 女兒第二題寫下的答案是:「知識」,我打心底讚佩孩子。即使女兒寫的不符合「標準答案」,我仍認為她答得合情合理;因為考題並未註明是誰的名言,卻要求學生填入一字不差的「標準答案」,邏輯何在? 我們的學校考試,是在確定孩子是否有「讀書」,卻從來不問孩子的思想,而這裡的「書」指的不過是課本、講義裡的白紙黑字而已。只有硬背、寫出「對的答案」才拿得到分數,至於孩子能否將所學的知識融入周遭見聞,根本不重要。 四月的某週六,我受邀到全國家長團體的守護志工培訓演講,當天我的主題是以「愛你一輩子」的「輩」(背) 字為主軸,就是希望能讓孩子們「背書少一點」,多培養終身喜愛學習、靈活有創意的能力。 綜合思考,從小學起 我在演講的簡報裡介紹了女兒小六時在北歐的社會科考題: 「請以實例說明希臘的科學發展歷史,以及為什麼當時的希臘思想家和先前時代的人物有所不同。」請務必舉出實例,才能獲得給分;並且請以你所閱讀過的書本內容與課堂上的討論做為答題基礎。 這是兩大申論題中的一題,學生可以二選一作答;它佔了百分裡的六十分,也就是這類開放性、思考性的題目,取代了封閉式、標準答案至上的僵固考試法。 女兒在芬蘭七年級時的社會考題,也有二選一的申論題: 「請詳細說明埃及法老王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想要進行的改革是什麼?而他是以什麼方式,以及為什麼要進行如此激烈的改革?」 「請詳細說明為什麼埃及人要建造金字塔?」 女兒選擇第二題,並洋洋灑灑寫了一頁半的A4紙,來說明建造金字塔的原因,還畫圖輔助說明;老師很大方的給了她這一題滿分。 孩子看到我在翻閱這些考題之際,拿起她曾經寫下的考卷說:「唉,我們以前都是考這樣的題目,媽咪,你知道我多麼喜歡這樣的考題嗎?可是,在台灣,真的都只能背誦和寫下標準答案,很難有機會表達自己整理過的思想。」 為什麼會這樣呢?她和我都提出了同樣的問題…… 我們的教育思維,在歷經十多年來的改革之後,仍以背、默、記這樣最保守、因循的方式在教導、考核孩子?如果連鼓勵、培養孩子表達消化整理過的知識都不願意,那創意的因子,又怎麼啟發呢? 練習語言、展現思維 如果孩子們今天能寫上整張A4紙的申論型答案的話,我們應該就不用擔心他們的作文能力了。因為語文能力的培養,不再局限於國文課,而是無所不在的擴展到各科目之中,孩子必須學習多元的表達。因此,考試除了可以練習運用文字之外,還可以展現孩子的思想與見解。 拿著幾本書苦讀、畫重點,不應是學習的唯一方式。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孩子只要在鍵盤、滑鼠上運指,就可獲得連篇累牘的各類知識;因此他們需要具備的是:廣泛閱讀、不斷思索、分析整合、提出見解等能力。 只有具備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的學習才會永不間斷;而融合、累積、啟發的求知之路,是更無限寬廣的。 一位孩子就讀台北著名私立學校的朋友跟我說,九歲兒子在考試前兩週,校方不准孩子去學校圖書館。我聽得瞠目結舌,除了因為孩子才如此年幼就得被迫在考前與圖書館「分隔」之外,更因為分數與考試,竟已如此有形無形的窄化了學習的視野。 我的芬蘭朋友驚歎的說:不是應該考試到了,才更需要去圖書館嗎? 讀書不背書,讀出思考力 他們的反應我很明瞭,芬蘭學生是在考前更加倍的去圖書館蒐閱不同的資料,因為他們從很小就開始考申論題,日積月累下來,已經讀了一本又一本各式的課外讀物;反觀我們的孩子,可能到了青春期的尾巴,都還在苦苦一字不漏的背誦著標準答案。芬蘭的中學生每天多方閱讀一、兩個小時的「正常作息」,竟成了我們中學生望塵莫及的「讀課外書的樂趣」。 這其中的差別何在?它將是影響孩子未來思考力能否生根、發芽的關鍵!更深遠來說,它更會影響國家的整體國力,以及新一代的創造力,甚至是未來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親愛的父母,所有你我曾經走過的艱苦學習之路,不一定非得複製在下一代身上不可。時代一直在進步,我們卻還執意以古舊、老氣的方式教導孩子,以為這樣「打造」出來的學生才是最優異、最具「競爭力」的! 我們真的需要好好思考,孩子的力氣是否都被教育體系用錯地方了?他們要面對的未來,是知識、創意開拓的時代,我們過往的「工業時代」早已被新時代跨越了。在「知識時代」來臨之際,教育的思維和方法,需要你我一起翻新啊!

給孩子開啟世界的鑰匙

2010年06月19日
公開
53

最近擔任一個比賽的評審,發現台灣的孩子想像力豐富,創造出很好的點子,冠軍隊的表現尤其好,主辦單位在頒完獎後問他們:為什麼別人都抱怨來不及,他們做完了還有時間修改、做得比別人完善。  原來他們三人是高中同學,他們的導師深切感覺到時間分配、生活紀律是學習的基本功,所以很注重課本以外的實用知識。老師要他們善用時間,每星期五下午放學前做出這個週末的時間分配表,把一天分成三個時段,依自己的需求,填入要做的功課,如果上午做了數學,下午就換成準備工藝課材料,將動腦與動身體區隔開來。當一切按照計畫進行,玩的時候就可以安心的玩,不必擔心功課還沒做而玩得不盡興。所以他們三年來養成了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由於出社會以後要靠朋友,加上現在又是個科技整合的社會,講求團隊合作,老師把班上工作分成小組,要他們學習合作。而且每個人都要輪流做班上的幹部,因為事非經過不知難,批評別人很容易,但是等到自己做時,不見得做得比別人好,所謂「見人挑擔不吃力」,所以老師一直強調合作時的「給」與「取」。  這次在決定參賽後,他們一如以往,先列出所有的工作,再依自己的長處認養工作,然後每週聚會討論並確定進度,因此他們能在寒假時做完所有工作,留下一週反覆練習上台報告的內容與台風,最後拿到第一名。  他們的話讓我非常感動。王爾德說,真正的學校應該是街頭(The real schools should be the streets.),我們要教學生實際用得到的東西,老師不必用甜的分數討好學生,只要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然會記得老師。大園空難時,一位研究生來跟我請假去參加公祭,因為他看到國中的一位老師在罹難者名單中。他說這位老師很嚴,還會打人,但這位老師幫助他奠定了理化的基礎,讓他能有今天,所以他想去參加公祭。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現今的網際網路社會,學生自己可以上網找到很多的知識,老師的責任,說實在的,只剩下傳道了。我們應該儘量教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天下的知識是教不完的,但只要教會他讀書的方法和做事的態度,就像給了他開門的鑰匙,以後世界就是他的。  求學本來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是這個「引進門」不是靠不停的考試,而是靠他從生活中去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可以分辨出單獨(alone)與孤獨(lonely)的差異,可以一個人獨處而不寂寞,不需要一回家立刻打開電視來避免孤獨感時,教育就成功了。  但願台灣的每個人都能看到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

食慾差面黃肌瘦

2009年12月19日
公開
58

小朋友食慾差、面黃肌瘦 多半脾胃出問題 許多父母一碰到小朋友不吃飯,往往拿他沒輒。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小朋友挑食、食慾差、臉色萎黃、消化不良、活動力差、發育遲緩、肌肉消瘦、腹脹便秘、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容易感冒等,皆與「脾胃」有著連帶的關係。 廖醫師指出,小朋友的肺嬌嫩,形氣未充,不能跟成人相比較,但已經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其生理或病理反應跟周邊環境變化有很大的關連性。 若小朋友常常飲食不當,吃太多油炸、燒烤、麻辣、燥熱及烘培性食物,或是喝太多甘甜厚味的冰涼飲料,長期下來將引起脾胃運化失治,導致脾胃虛弱、飲食不消,這時不應只治療某個出現病變的器官,而是要看整體情況,以及是否有其他的併發症,才能治療調理,真正解決問題。 廖桂聲表示,不愛吃飯的小朋友依辨證論治原則通常可分為脾胃寒濕、積滯傷脾型及氣血兩虧型等三種類型,分別針對個別證型給予調理脾胃等藥物來改善。 廖醫師指出,脾胃寒濕型患者常有飲食不節制,濫吃冰涼飲料的壞習慣,因為吃太多甘甜厚味的零食,以致於造成胃腸病變,進而引起胃排空遲緩,以及出現食慾不佳、腹脹腸鳴、噁心、討厭吃飯、大便清稀等症狀,甚至出現水瀉引起的慢性營養不良,若小朋友有上述情況者可服用胃苓湯加減方。 積滯傷脾型患者經常愛吃高熱量、高油脂、缺少纖維質的食物,以致於造成精神不好、腹脹、腹痛、不想吃飯、膨脹拒按、大便秘結或便如羊屎狀等症狀,若小朋友出現上述症狀者可服用柴胡桂枝湯。若腸胃消化不良可加入消食導滯的中藥酵素包括雞內金、麥芽、山藥、神麴、山楂、穀芽等皆是。 至於氣血兩虧型患者常有憔悴、臉色蒼白、精神萎靡等症狀,身體常骨瘦如材、四肢無力,腹部凹陷如舟一般,且有厭食或偏食現象,不但會使體重減輕、發育遲緩,甚至於抵抗力還會跟著減弱,若小朋友出現上述症狀者,可用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七味白朮散等處方,加上小建中湯等皆是臨床上治療脾胃虛弱、瘦小兒童且易患感冒的溫補脾胃方。不過不論哪種證型用藥都要經醫師辨證。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2009年10月22日
公開
58

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一、 觸覺活動 用大球或厚棉被在趴姿下滾壓其身體四肢,或坐在搖椅上可使安靜下來。 在鋪地毯或毛毯的斜坡上側翻滾。 手伸入觸覺箱內找尋玩具(觸覺箱內裝各式豆子、米粒、通心粉、玉米粒、種子等)。 玩黏土遊戲,例如將黏土做成各種動物形狀。 玩手指畫(可以顏料、醬糊、砂等當材料)。 全身抹乳液.若孩子有排斥現象,建議他自己擦 二、 前庭覺活動 溜滑梯(坐著溜下或趴著俯衝下來)。 慢速規律性盪鞦韆。 讓小孩坐在大球上,雙手扶住其腰部,幫他做上下彈的動作,或趴在大球上做上下彈。 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抓住小孩的腿做來回向下俯衝動作。 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扶住小孩的大腿或腰部,令小孩彎俯撿起地板的球或沙包 ,再抬起身將球或沙包投到籃子裡。 趴在大球上做活動,如繪圖或拼圖。 雙手抱球高舉過頭,全身似木頭翻滾一段距離. 三、促進兩側統合活動 袋鼠跳或小白兔跳。 船行前進,即長坐在地板上,以手或腳前後移動。 雙腳跳格子 雙手滾大球類(或海灘球) 用粘土以雙手搓湯圓 四、 促進動作計畫能力 大人手腳做出不同姿勢,讓小孩模仿。 大人臉部做不同表情,或口部做出不同表情,令小孩模仿。 大人以積木疊成不同模型,令小孩模仿。 大人做出兩個(可依小朋友能力增加)步驟的動作,令小孩模仿。 五 . 本體覺活動 跳床活或邊在跳床上彈跳,邊投球入籃框 在運動軟墊上袋鼠跳 以雙腳夾布球方式運球比賽 小牛耕田(孩子在地皮上呈狗爬式,大人將小孩的雙腳抬起,令其以雙手走路) 鑽呼拉圈或椅子山洞 以各種方式比力氣 什麼是感覺統合? 轉載 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李欣怡 感覺統合是一種神經系統正常運作的過程,對來自環境中的感覺訊息作選擇性的吸收, 再加以組織、整理,使個體可以適當運用其肢體、情緒與環境互動。例如:寶寶剛開始 學走路,一開始相當不穩又常跌倒,但在不斷練習中,寶寶整合視覺、觸覺、前庭覺、 本體覺及一次比一次走得更好的成就感,最後寶寶終於可以自己放手走路。又如:寶寶 一開始學拿湯匙時,尚不知該用多少力量來拿湯匙或舀東西,抓湯匙的動作亦相當笨拙 ,手眼也相當不協調,但經過多次的練習中,寶寶會不斷的修正他的反應,最後它可以 適當的運用湯匙舀起不同種類的食物,在這過程中,寶寶結合了視覺、味覺、觸覺、本 體覺以及練習過程中的回饋反應,才使他學會如何操作湯匙。所以,感覺統合的發展是 從嬰兒、幼兒到學齡的過程中,藉著環境的刺激,內在及外在的需求,引導個體不斷去 整合這些刺激,做出適當反應,再藉著這些經驗不斷去修正下一次的反應。一般大約在 8~10歲,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已大致成熟,但終其一生會因感覺的經驗再作一些細部的 調整。 小朋友的大腦,在正常狀態下,是一個組織良好的系統。我們雖然無法透視小朋友的大 腦,但是,小朋友外顯的行為表現,就是大腦活動的反射。當小朋友表現出來的行為, 與一般兒童不太一樣,或是沒有依循著發展程序發展時,我們便可以猜想,小朋友的大 腦,是否有組織整合不佳的問題。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理論,可以提供我 們在治療上某種程度的幫助。但由於大腦中感覺整合的過程,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 而且臨床上,小朋友表現出來的情形,也會不太相同,因此,感覺統合理論也同其他治 療性的理論一樣,都有被不斷修正研究的必要。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   (一)觸覺系統 :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 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 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 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 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二)前庭系統: 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 及運動。而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 的功能,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所以對於小朋友視覺-動 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使 小朋友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產生動 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此外,它會告訴我們個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使人 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三)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 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 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 ,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 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 ,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 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何謂感覺統合失調? 大部份的兒童平常遊戲活動中,就能發展出感覺統合的能力,但一部份的兒童無法按照 正常的步驟來發展,當感覺統合的過程發生失調時,一些動作、學習、情緒、行為也會 發生問題。引起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目前並沒有一個定論,可能的原因包括遺傳、化 學因素、生產過缺氧、腦傷、早產、腦膜炎等各種經系統的傷害;自小缺乏刺激或過早 給一些訓練,以至於?奪早期該有的感覺運動經驗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在行為上會有一些徵兆,以下列出幾種情形供做參考,但是否有感 覺統合失調,仍需專業的職能治療師做詳細的評估後才能作判斷。 感覺處理障礙的行為表現 感覺處理障礙的行為表現,有以下數種形式:  逃避感覺刺激的孩童 有些感覺處理障礙孩童對感覺輸入過度反應,他們的神經系統很容易感覺到外界的刺激 ,有時即使是一般強度的感覺刺激他們都感受很強烈,他們覺得外界的感覺訊息好像「 炸彈」一般在轟炸他們,以致他們有抵抗或逃避的反應,這種情況稱為「感覺防禦」 (sensory defensiveness)。這些孩童會逃避或想辦法降低外來的感覺訊息,例如避免 被碰觸,挑剔衣服的質料。 常見的行為反應有: ●對他人的碰觸回以攻擊行為或退縮 ●害怕運動或爬高,或運動後或爬高後覺得不舒服 ●對新的事物小心翼翼或不願意嘗試 ●在吵雜或繁忙的環境中覺得很不舒服,例如球賽或超市 ●很挑食,或對食物的味道過度敏感 尋求感覺刺激的孩童 有些孩童對感覺刺激反應不足,他們的神經系統似乎對感覺輸入不曾知覺到。以致他們 對感覺刺激的需求不曾滿足過,他們不斷的尋求感覺刺激,或尋求較強或較長的感覺經 驗,例如動個不停,坐時會搖椅子,站著會在原地跳躍或四處觸摸,喜歡自高處跳下來 等。 常見的行為反應有: ●因他們不斷的尋求感覺刺激顯得過動 ●常察覺不到被碰觸或疼痛,或常去碰觸他人,或碰觸得太用力,以致被人誤以為是攻 擊行為。 ●從事危險活動,例如爬得很高,或自高處跳下來 ● 喜歡大的聲響,例如電視或收音機開得很大聲 運動技巧問題     有些孩童因為無法適當處理感覺訊息,以致對於計畫和執行新的動作以及形成 目標或概念或發展新的動作技巧有困難,這些孩童通常動作笨拙,容易發生意外。  他們常見的問題有: ●精細動作技巧差,例如書寫 ●粗動作技巧差,例如踢球、丟、接球。 ●模仿動作困難,例如玩「請你跟我這樣做」 ●有平衡、順序動作、兩側協調上的困難 ●僅喜歡玩他熟悉的遊戲或活動,例如常將玩具排成一排鮮少有變化 ●僅喜歡靜態活動,例如看電視,讀書,玩電玩。 這些孩童容易受挫折,而且常很固執。有些小孩可能喜歡與比他小的孩童玩或避免玩新 的遊戲活動。 *即使你的孩子有以上的幾種狀況,請不要過度緊張,並不一定代表他有這方面的問題 ,請找職能治療師做進一步諮詢或評估。 何謂感覺統合治療 感覺統合治療是依照孩子的發展與特殊需要所設計的活動,而非教孩子作某一特定的活 動或學習某種運動技巧。設計活動時須注意到這是有目標的活動過程,強調孩子的主動 參與性或依其需要適當的引導,在活動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對這些活動刺激的適應 性反應、神經系統反應,以隨時修正活動。治療需由接受過專業訓練之職能治療師執行 ,越早治療療效較佳。所以一般坊間有許多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主張他們是做感覺 統合訓練,且不適當的誇大其效果,造成感覺統合這幾個字的濫用,使有些人對這方面 的真正療效造成誤解。其實感覺統合理論只是職能治療師在解決孩子問題的一個參考架 構,治療一個孩子的問題時,我們還需多方考量其它因素及其它參考架構。所以有些人 不適當的誇大,認為只要做感覺統合就可以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其實是相當錯誤的。

提振食欲.從飲食做起

2009年06月04日
公開
46

如何讓孩子愛上吃蔬菜?各種營養素對孩子的好處?需要攝取多少?寶貝「轉骨」期吃什麼有益處?幫助孩子長得像大樹一樣高的學問都在這~~ [營養百科]文章列表: 提振食欲開胃健脾 媽媽寶寶雜誌◎編著 撰文�曾家鳳 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 陳曉蒨 炎炎夏日,悶熱的天氣總讓人食欲低下,但正值成長發育期的幼兒,食量不可少於每日營養攝取量,究竟,爸媽們應該如何提振幼兒食欲呢? 炎炎夏日,家長們可能已經發現孩子的食欲正在悄悄減少,因為夏季溫度升高,孩子大量出汗,身體內的鹽分會隨著汗水流失,而使胃液分泌不足,導致食欲下降。 不過,孩子不似大人少吃點無妨,正值發育期的他們,必須仰賴充足營養,維持生長所需。擔心孩子食欲不好,什麼也不想吃。這時就需要媽媽費盡心思,找一些能夠開胃健脾的食材,讓孩子食欲大開,才不會因為吃得少,影響了生長發育! 提醒媽媽,千萬不能讓孩子喝太多又甜又冰的飲料,或吃太多零食,這樣只會更加沒胃口! 提振食欲.從飲食做起 臺安醫院營養師陳曉蒨說,想要改善幼兒食欲不振問題,最直接的方式還是從「飲食」著手,平時多選用可促進食欲的食材,幫助孩子開胃,除此之外,也應該盡量避開過於燥熱的食物,像「油炸」、「辛辣」或「焙炒」類的食物,都不應該提供給幼兒食用。 陳曉蒨表示,以 1 歲以上幼兒而言, 1 餐至少要吃 1 碗主食(澱粉類)才可提供幼兒成長所需,但到了夏天,孩子多會大幅降低食用量,她建議父母,不要過度強迫幼兒進食,以免造成親子關係緊張,更何況若是幼兒心情不好或用餐氣氛不佳,也會導致幼兒食欲不振。萬一孩子食用量不足,可使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以餐與餐之間添加點心(主食類)的方式,加以改善。 食欲 up! 究竟應該如何提振幼兒飲食?以下透過解熱、促進食欲等 2 大面向,讓媽媽們在炎炎夏日中,也可輕鬆帶養小孩。 選對食材促進食欲 陳曉蒨指出,夏日很容易因為天氣炎熱而導致食欲下降,然而只要善選食材,也可幫助幼兒開胃,以提升食欲,她從「主食類」、「蔬菜類」及「水果類」等 3 點說明,教爸媽們如何慎選開胃食材。 •主食類:蓮子、山藥、玉米。 她說,當孩子正餐食欲不佳時,無須勉強其進食,可在餐與餐中間適度添加主食類點心,像是「蓮子」、「山藥」,因此兩者皆具有健脾胃的功效,可幫助幼兒增進消化吸收的功效,有效提升食欲。 此外,具有開胃功效的「玉米」也是不錯的選擇之一。不過,她也提醒家長,因這些食材皆可提供澱粉(熱量),並不適宜於點心時間大量攝取,建議約可攝取半碗的份量即可,以免影響正餐食欲。 •蔬菜類:洛神花、甘草、洋蔥、香菇、四季豆、紅蘿蔔。 陳曉蒨表示,以上的蔬菜不但具有促進食欲的功能,即使大量進食也不用擔心幼兒變胖,還可幫助幼兒排便,但像是洋蔥、紅蘿蔔,氣味較濃,孩子容易排斥,建議父母烹調時,可與其他食材相互混合,以加強適口性。而洋蔥則是愈軟愈甜,家長不妨多煮一下。她提醒家長,因為四季豆、洋蔥可能造成幼兒脹氣,不建議大量及頻繁食用。 •水果類:陳皮、山楂、檸檬、柳丁、酸梅、奇異果、櫻桃。 酸度較高的水果對於開胃有所幫助,不過,也必須提醒家長,水果的糖分較高,不能無限制的供應幼兒,陳曉蒨指出,幼兒一日需攝取 2∼3 份的水果, 1 份約 60 大卡,適量食用並無益處,特以表格方式顯示各水果 60大卡的份量,好讓父母準確掌握攝取量。 ★水果60大卡的份量 檸檬 2顆 柳丁 1顆 奇異果 1顆 草莓 1碗(家用碗) 櫻桃 8顆 選對飲品有效解熱 每到夏天,炙熱的溫度導致人們食欲降低,只是說也奇怪,吃得少了,為何體重還是往上增加呢?因為每到夏天,為了消暑,大家總愛吃冰淇淋或是冰涼飲料,其中所含的盡是糖分,喝多了等於是人體多攝取了額外的糖分,即使沒有食欲吃不多,還是可能發胖。 陳曉蒨表示,夏日想要消暑不見得需要喝冰品,選擇性寒的食材,也可有效達到解熱效果,像是菊花茶、仙草、愛玉、冬瓜茶、冬瓜湯、蘿蔔湯、西瓜(瓜類水果)或椰子水,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需要額外添加冰塊,就能消暑解熱,一旦熱的感受解緩,食欲自然也就上升了! ★專家小叮嚀 1.適當補充蛋白質 食欲不佳常導致幼兒無法攝取足夠蛋白質,對於正值發育期的幼兒而言,將會影響生長曲線,導致生長落後,陳曉蒨建議,若是幼兒的正餐蛋白質攝取量不足,可在點心時間額外補充高蛋白的食品,像是牛奶、奶酪、優格、優酪乳、布丁、豆花、或是乳酪(其鹽分較高,若要食用,應儘可能挑選低鹽分)皆可。 2.適當補充礦物質 bobo在夏日常常流汗,身體排出水分的同時,也流失許多礦物質,如鉀、鈉等元素,家長應當多幫幼兒補充水分,她說,可在水中添加檸檬,因其含有鉀和維生素C,也有助促進食欲。另外,也可多飲用運動飲料或是果汁,因為其中的鉀含量較高,陳曉蒨提醒家長,必須將水:市售產品以 3:1 比例稀釋,以免糖分過高,增加幼兒攝取熱量。 專家小檔案 陳曉蒨 現職�台安醫院營養師 學歷�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碩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營養師

構音器官運動練習

2007年05月26日
公開
56

構音器官運動練習 一.舌頭 (一)把舌頭伸出伸入 (二)把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翹 (三)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 (四)舌頭在口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侧 (五)用舌尖舔上下唇 (六)舌頭用力舔餅乾 (七)舌頭在牙齒外側轉動,坐清潔牙齒狀 (八)捲舌做馬蹄聲 (九)舌頭捲起由齒槽後掃至軟顎再掃回來 二.嘴唇 (一)噘起嘴唇做吹口哨狀,說/嗚/ (二)拉開嘴唇,說/咿/ (三)不停交換說/咿-嗚-咿-嗚-咿-嗚/ (四)露出上下兩齒後放鬆,反覆的做 (五)兩頰內縮,噘嘴做聲 (六)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吧/ (七)上下唇含住管狀物品,用力往外拉 (八)吸半吸管的水,以舌唇抵住使水不下掉 (九)中型紐扣,穿線至牙齒與嘴唇間,用手往外拉] 三.顎 (一)儘量張開嘴後噘起嘴,說/啊-嗚-啊-嗚/ (二)說/啊-咿-啊-咿 (三)說/啊-嗚-咿,啊-嗚-咿/ (四)/啊-喂-啊-喂/ (五)上下牙相碰出聲 (六)做大咀嚼狀,或嚼餅乾或口香糖 四.吹氣 (一)做不要說話的信號,噓--噓 (二)吹火柴或蠟燭,碎紙片或口哨 (三)用吸管吸水 (四)慢慢哈氣越長越好 (五)置舌頭於上下齒之間,慢慢吹氣 (六)鼓脹兩頰,持續越久越好 (七)鼓脹兩頰,然後爆/啪/聲 (八)鼓起兩頰做漱口狀 五.其他 (一)說劈-啪-劈-啪 (二)說噗-潑-噗-潑 (三)說滴-答-滴-答 (四)說踢-他-踢-他 (五)說他-他-他 (六)說啪-啪-啪 (七)說卡-卡-卡 (八)說啪-他-卡 (九)說啦-啦-啦 (十)說發-發-發 (十一)說嘶-嘶-嘶 (十二)學小鳥叫吱-吱-吱 (十三)學鴨子叫呱-呱-呱 (十四)學小狗叫汪-汪-汪 (十五)學小貓叫喵-喵-喵 (十六)學火車開動聲,啾-啾-啾 *以上資料為林口長庚兒童復健科之語言治療居家學習單 *捲舌音大概要到5-6歲才能發的很好 平時多以遊戲的方式做口腔肌肉練習~ 用果醬塗在上唇或盤子上,讓小朋友練習舔的動作~ 不要太嚴格,要慢慢導正--否則反而會讓孩子有挫敗感唷!

千盼萬盼,孩子快點說話吧!

2006年10月01日
公開
51

千盼萬盼,孩子快點說話吧! 孩子的語言學習需要父母循序漸進地教導,只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練習機會,寶寶就能發揮潛力,學得又快又好喔! 相信每個初為人父或初為人母的爸爸媽媽都有過類似的經驗:迫不及待地希望這個剛降臨的小天使,能夠快點開口叫一聲「爸爸」或「媽媽」,即使寶寶只是含糊發出了類似的語調,都會讓全家人振奮不已。每個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能夠儘早學會說話,而這樣的期望也讓許多的父母擔憂:「這麼大了還不會講話,正常嗎?」、「孩子的舌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其實孩子的語文發展是有階段性的,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教導方式;每個孩子學習語文的程度也都因人而異,因此探究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的主因,才能幫助他克服障礙進而順利學習。 學說話的階段性 寶寶剛出生時就像是一張白紙,當然語言的學習也是從零開始,一點一點累積而起;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對語言的學習程度也會越來越提升。 1.準備期:約1歲以前,屬於牙牙學語階段,會發出一些簡單但是沒有意義的聲音。 2.單字句期:約在1歲到1歲半之間,開始會說出第一個字,是真正語言的開始,特徵是用單字代表整句的意思。 3.電報句期:約在1歲半到2歲之間,所說出的單句簡略而結構不完整,就像電報文件一樣,如「爸爸─車車─玩」。 4.造句期:約在2歲到2歲半之間,開始懂得較簡單的文法,能夠造些簡單的句子,而不只是單純將單詞串連起來。 5.好問期:約在2歲半到3歲之間,能表達的句子更長了,並且產生因果句,如:我餓了,要吃飯等。另外也開始出現疑問句,因此這時期也稱為「好問期」。 如果你的寶寶還不會說話…… 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遲緩 想知道孩子是不是在語言的學習上有障礙嗎?你可以觀察看看他是否有下列的情形: 1.六、七個月的寶寶卻對聲音沒有反應。 2.兩歲還無法講出任何字詞。 3.三歲卻還不能講出簡單的句子。 4.三歲之後講話仍不清楚。 5.年齡越大越不喜歡說話。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的徵兆,可以請求醫師或專家的協助,了解是否有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礙,或只是個人發展的差異。 孩子可能生病了 當孩子的語言發展遲緩時,可能跟生理或心理上的因素有關: 1.腦部發育:智能不足或是大腦受到傷害。 2.聽力障礙:聽力損傷導致模仿學習說話困難,自然就無法說話。 3.口腔問題:經常流口水或是吃東西容易掉落,都可能是口腔發育有問題。 4.互動機會少:父母無暇與孩子互動,或因病較少與其他小孩互動。 5.情緒障礙:例如自閉症兒童。個性過於內向、退縮,天生學習力較差。 如果孩子有先天的障礙,提早先幫孩子規劃未來的學習與應對方案;如果孩子急需治療,更忌有所拖延,以免耽誤了孩子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而影響他恢復正常的契機! 叮嚀 1歲至3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如果發現孩子遇到語言障礙,記得儘早求助醫師或專業人士,尋求最佳的解決之道。而除了讓孩子學會語言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的好、發音清楚,環境便是影響孩子學習的最大因素;家中的父母長輩一定要以身作則,陪孩子多說好話,太多的情緒用語或是髒話連篇都會讓孩子有樣學樣,不知不覺出口成「髒」!

改善兒童偏食

2006年04月18日
公開
44

兒童偏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進而抵抗力、免疫力變差,營養專家建議父母、托兒所幼稚園教師加強食物天然調味、形狀、顏色上的趣味性,導正攝食觀念,養成良好習慣,健康自能由口而入。  為什麼兒童會有偏食的情形呢?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教授翁玉青指出,幼兒自 2、 3歲起,對食物的形狀、味道、色彩、溫度等,開始表現出喜歡或厭惡的感覺,而幼兒的模仿力很強,加上學習對象如父母、兄姊等長輩中有人偏食,兒童也會出現偏食行為,此外,不愉快的飲食經驗如被魚刺哽到、被熱湯燙到、被逼迫吃某種食物等,也會造成幼兒拒吃或害怕的心理。  解決偏食問題,翁玉青建議民眾多花點時間耐心與小朋友一起進食,分享食物的好處與美味,藉機解釋食物的營養素對成長的幫助,讓兒童更有動機來接受食物;巧思裝飾食物例如以模型切割、切碎、磨泥、打汁等方式改變形狀,或加入其他的食物中,由少量開始給予,逐漸加到正常量,或用透明玻璃紙來包裝後切成像糖果大小的起士三明治,孩子就會被誘導而發生轉變。  檢討是否應該改變烹調方式,父母可嘗試找出孩子喜歡的烹調方式,有時孩子不一定是不喜歡某種食物,常常在烹調方式一改變後,孩子接受的程度就提高了,例如把炒青菜變成焗烤方式,也要廣泛地提供各種類食物,讓兒童有多一點的選擇機會,避免因偏食而造成營養不良或維生素缺乏的後果,有些人不吃羊肉或魚肉,是因為它的特殊氣味,當改變烹調方法、加些檸檬去魚腥味後,兒童往往就不再堅持了,也不妨一起動手做,惜福、發揮創意,有益導正孩子不走偏 ●〝吃魚 可改善幼兒社交能力 吃魚會變聰明、吃魚頭好壯壯、吃魚顧眼睛…。沒錯,多吃魚,好處多多,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表示,吃魚可讓人變聰明,還可抗老化,最新研究還發現,嬰兒每天吃魚,可使情感表達有更出色的表現。  不過,問題是,環境污染、海洋污染、養殖污染及人工添加劑問題嚴重,加上大陸黑心漁獲充斥,吃魚是否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呢﹖  因此,如何選購魚產,避免病從口入顯得格外重要。江守山醫師特別提出吃魚 10大守則教導民眾如何挑選好魚,挑魚原則分別是,過紅過白不吃、水色不對不吃、醃製產品不吃、超量生產不吃、價格離譜不吃、魚皮及內臟脂肪少吃、大型深海魚少吃、大陸水產少吃、生魚片冷凍後吃、魚以烤、蒸、煮為主。  至於吃魚有哪些好處呢﹖研究發現,吃魚的防癌效果更勝於水果。江守山醫師進一步指出,研究證實,吃魚可降低 80%的乳癌死亡率,還可減少結腸直腸癌、胃癌與食道癌等癌症的發生率,惟攝取乾魚或鹹魚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美國方面研究指出,魚肉中富含 Omega-3脂肪酸,不僅可讓人變聰明,還具抗老化作用,研究顯示, 65歲以上老人, 1星期只要吃 1次魚就可減緩智力退化現象,每天吃魚持續 1年後,愛吃魚的老人家比不愛吃魚的老人,智力少衰退 10%到 13%,相當於年輕了 3到 4歲。  另外,魚肉中所含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已被證實有利胎兒的腦部發育;魚肉中的 DHA不飽和脂肪酸成分同時也是大腦皮質及視網膜主要的傳導物質,因此吃魚有助於保護眼睛、增進視力。  此外,江守山醫師指出,根據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半歲到兩歲半的孩子,如果能每天攝取定量的魚,一段時間後就能獲得語言和社交能力的改善,對學齡前兒童的認知、聽說讀寫和行為能力等都有正面幫助,部分過動的孩子,過動症狀甚至還可因多吃魚而獲得改善。 ●〝吃魚!小心藥劑殘留 吃魚有什麼好處?老一輩的人總說,吃魚可以顧眼睛、補充鈣質,還能變聰明;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不少研究證實,吃魚的好處遠勝吃紅肉,但因環境汙染嚴重,民眾挑選漁貨時,應格外注意品質。  江守山說,不同於雞鴨牛羊,魚肉富含Omega-3脂肪酸,已證實可維持大腦的正常功能、防止老化,有助胎兒、幼兒智力發育,還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脂等,預防心血管疾病。  江守山指出,研究也顯示,魚肉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DHA,是大腦皮質、視網膜主要的傳導物質,而魚類含量豐富的維他命A除了有助避免夜盲症,更是幫助視網膜發育的營養素。  曾有一名婦人長年為尿蛋白過高所苦,常人為每百西西100毫克,她則高達1800毫克;江守山說,這名肉食主義的婦女,後來改採他的建議,每吃三份魚肉,才敢吃一份紅肉,兩個月後,尿蛋白值降到180毫克,效果明顯。  不過,他也提醒民眾,由於自然環境遭破壞,市場上販售的漁產,多半都有汙染問題,加上不肖商人添加不當的添加劑,更成為食品衛生的隱憂;「例如汞、多氯聯苯、雙氧水、抗生素……等,甚至農藥,都曾在市場上的漁貨中被檢驗出來!」  為求自保,江守山建議民眾,可以向衛生機關洽詢是否有免費的「試劑」可以索取,例如台北市衛生局便提供多種檢測試劑,可用來檢查食品是否含有害物質 ●〝選魚吃魚 10撇步 吃魚有益健康,但因環境汙染嚴重,如何挑選、食用漁貨才安全?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出十種「撇步」,供民眾參考:  一、肉質顏色過紅、過白都不吃:過紅可能是被充灌一氧化碳,過白可能泡過雙氧水。  二、水色不對不吃:魚塭的顏色應呈現淡綠色,標榜活魚多吃的餐廳,水族箱的水則應該呈現透明無色。  三、醃製品不吃:鹹魚、鹹小捲、鹹魚乾等,含鹽量過高,肉質如何也不得而知,加上醃製品容易有亞硝酸,易與發酵物結合成致癌物。  四、超量生產的漁貨不吃:例如陽澄湖的大閘蟹熱賣時,不肖商人可能會利用抗生素來縮短大閘蟹生長時程,選購這種「大市」的漁貨,最好要小心。  五、價格離譜者不吃:經檢疫進口的大閘蟹,每隻行情至少三百元,若有商人推銷一隻百元的大閘蟹,若非品質有問題,就是冒牌貨。  六、魚皮、內臟、脂肪少吃:戴奧辛、汞、銅、鉛等,多半會累積在這些部位。  七、大型深海魚少吃:由於大魚吃中魚,中魚吃小魚,所以,大魚體內所累積的環境毒素非常可觀,儘量少吃為妙。  八、大陸水產少吃:大陸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加上漁貨保鮮設備不足,商人多半利用人工方式來製造生鮮假象,這也是為何大陸漁產屢被檢驗出含有福馬林、孔雀石綠、抗生素的原因。  九、生魚片冷凍後再吃:吃生魚片最怕魚肉上的細菌、寄生蟲,低溫冷凍可以殺死寄生蟲,抑制99%以上的細菌。  十、魚肉、盡量以烤、蒸、煮烹調:若用油炸、煎煮,容易吃到過量油脂,並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