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enny 的娘

分享~讓孩子把情緒「走」完

2011年11月25日
讓孩子把情緒「走」完
專業心理諮商師&親職教育專家王瑞琪◎著
>>>歡迎加入「新知大耳朵粉絲」<<<

某日造訪友人家,一進門就看見他們家兒子坐在沙發上生悶氣,孩子的媽也板著臉,客廳裡瀰漫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我忍不住問道:「怎麼啦?」媽媽當著孩子的面說了:「他不講理啊!我要送給別人的東西,他非要先吃不可。我跟他說啦,送給人家的東西一定要是包裝完整的,不能先拆來吃吃看,他就不高興了!」



聽到母親這樣數落他,五歲的孩子原先還能忍住的眼淚悄悄地滑落,他用手臂去擦,那模樣真是惹人憐愛,我已經想過去一把抱住他了,可是媽媽看到孩子的眼淚卻更添怒火:「你還哭!明明就是你不對,有什麼好哭的?」平常很講理的孩子索性豁出去了,也不管家有客人,乾脆放聲嚷嚷:「我不管!我要吃!我要吃!」……,一場親子間的戰爭又延燒了十幾分鐘。



我在大學開的「親職教育」課程裡,經常強調「同理心」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但總有學生懷疑地問:「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要用同理心嗎?那會不會寵壞了孩子?」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解說,「同理心」並不是「同情心」,也不是毫無原則地同意孩子所有的行為;同理心只是讓孩子知道你瞭解他的心情,才能把自己的情緒放下。



就以這個例子來說,媽媽可以堅持到底,不讓孩子吃那樣東西,但孩子的情緒應該被接納。成年人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不是同樣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嗎?將心比心,你就能體會孩子的心境,進而包容他的情緒表現。



是的,不論大人小孩,每個人都有情緒。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他也需要我們給他一點時間空間去消化它。我在心理諮商的工作裡常發現,倘若我們能夠讓孩子把好的、不好的情緒都「走」完,而不是用權威去壓抑孩子,很快地就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合作,而且,通常不費吹灰之力。反之,父母若跟孩子槓上了,罵得聲嘶力竭,兩人都在情緒震盪中,孩子恐怕也不容易理解,你要教導他(她)的到底是什麼。



那一天,朋友的五歲兒子在媽媽的斥責聲中又哭又嚷了一會兒,我蹲在孩子身邊(用肢體語言表達我想靠近他,並與他的眼神接觸,平等地和他對談),輕輕撫摸著他的手臂(用最不具侵犯性的肢體接觸,讓他知道我支持他表達自己的情緒),柔聲問道:「你好想吃那個,對不對?」(揣想一個五歲的孩子想吃一樣東西的渴望,用他能懂的語言為他陳述出來,這就是同理心)他點了點頭,哭聲暫歇(奇妙的是,經驗告訴我,孩子的情緒被接納之後,通常便會漸漸平靜);我什麼都沒說,只是拍拍他,用諒解的眼神看著他(此時無須多言,可以用肢體語言繼續表達你的安慰),很快地,他安靜了。我拿起了自己的手機,坐在他身邊想發個簡訊(我問他要不要看,幫他找臺階下;是的,孩子也愛面子,也需要臺階下),他湊過來,搶著要看,跟我鬧成一團,過了一會兒,他笑得比誰都大聲呢!



★親子便利貼

「同理心」並不是「同情心」,也不是毫無原則地同意孩子所有的行為;同理心只是讓孩子知道你瞭解他的心情,才能把自己的情緒放下,並且把焦點回到事件的本身,而非情緒上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