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enny 的娘

分享~幸福學堂(親職教育)

2014年11月20日
劉慈慧老師主講~

連續三集的親職教育,主題分別為:

1、教養在新舊之間,好為難?

2、轉個彎講話,和孩子更親密(上和下)。

感謝主,藉由秀卿的推荐,我有機會看到這『很棒的教養分享』,所以決定整理其中的精華和大家分享~

一、影響教養的因素:

1、個人成長史。

2、婚姻關係。

3、社會網絡。

4、職場經驗。

二、一味要求孩子的成績所帶來的影響:

1、自我形像~低落。

2、得失心很重。

3、孩子的負面情緒較多。

4、造成孩子的短視。

三、父母的類型:以愛----對立及控制----自主,所行成的十字交錯,而有四個象限:

1、第一在(愛和自主)這象限裡,父母是:傾聽、堅定型(在愛、要求和控制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2、在第二(愛和控制)象限裡,父母是:主導/過度擔憂型。

3、在第三(自主和對立)的象限裡:是疏離冷陌型。

4、在第四(控制和對立)象限裡:是專制權威型。

傳統的父母,多為:第二象限,西方社會,多為第一象限。但是,在研究裡卻顯示:真正有自信能獨立的孩子通常是在第一象限裡的父母所培養出來的。

在新舊之間,父母的教養要如何取得平衡?西方文化,強調愛的教育、和孩子作朋友是有原則的(指是在情感交流但仍保留父母位份),但是卻被我們濫用了,而失去了『界限』,造成教養上的困難。

我們想要培養孩子成為有愛、自信獨立自主,那我們必須學習當一個『傾聽、堅定型』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必須學習下列的:

1、透過傾聽、溫馨、愛、支持,清楚溝通,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要求。

2、看重親子對話、互動與協商,對於規定給予理由。

3、合理、說理及就事論事的方式,引導孩子的行為及順從。

4、堅定拒絕孩子不當的要求,對於孩子不合宜的行為不會妥協。

5、看重情感性與認知性的發展,包括內在的自主性與外在的服從性。

很多華人在教養上,把傳統的東西丟得太快,去接受西方文化的方式,且接受的太快,但是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養出許多沒大沒小的孩子。

Q:為什麼現代孩子無法用打罵教育?

A:反思,你所使用的方法是『長效還是短效』?你是想解決表面的問題?還是影響他心理層面的問題?

身體與心理的距離所反映的親子關係:

1、第一象限:孩子離家前~身體和心理的距離都是近的:溫馨的暖愛

2、第二象限:孩子離家前~身體距離(近)和心理距離(遠):矛盾的懼愛

3、第三象限:孩子離家後~身體距離(遠)和心理距離(近):幸福的成熟愛

4、第四象限:孩子離家後~身體距離和心理距離都是遠的:疏離的冷愛

時代告訴你,如果硬要用以前的教養方式,孩子和你心的距離很遠,你無法走進孩子的世界,當他發生問題時,你可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當孩子長大之後,如果他的心門不開,你是無法進得去的。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還在身邊時,要盡量營造一個較近的『心理距離』。

學習當一個正確的父母,要知道自己是誰,不要濫用父母的權利。

父母可以帶給孩子:祝福、自信、肯定,但是如果過度以愛之名行掌控之實,則會造成孩子:傷害、否定、自卑。中間只有一線之隔,完全取決於:父母的『說話』,所以父母必須學習『轉個彎說話,讓親子之間更親蜜』。

約翰壹書4章18節: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