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露比~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孩子的「數概念」

2012年11月07日
公開
76

Q:孩子的「數概念」如何形成? A:孩子數字概念的認知發展 爸媽應該瞭解各個年齡層孩子數概念的發展特徵與能力所在,並給予適齡、適宜的教導。 •未滿1歲的嬰兒:這個階段的嬰兒已經能粗略區辨出個數間的差異(一個和兩個,兩個和三個是不一樣的),將近一歲的嬰兒能大致理解數量上的變化(一個加上一個,數增多了;三個少掉一個,數變少了)。但是對唱數、數目字的學習並不能理解,也不感興趣。 .1歲~未滿3歲的幼兒:1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大致理解數量多少的概念,例如兩個比一個多,四個比三個多。會開始學習唱數,但容易遺漏或出錯。將近三歲可唱數到5以上,但並未了解數字的實質意義,例如對著餅乾數:「1、2、3、4、5、6」,問他有幾塊餅乾,卻回答「三個」。 •3歲~未滿5歲的幼兒:3歲多的幼兒可唱數至10,能用手指點數至少5件物品,也開始能辨識數目字與簡單幾何圖形;快到5歲的時候可唱數到20,用手指點數至少10件物品。 .5歲~未滿6歲的幼兒:通常六歲以前孩子已能辨認並說出0到 10的數字,還可仿寫出若干數字,也會進行10以內的簡單加減運算。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計算策略變得較有效率,能以直接往上計數的方式加總(例如問他:三個再加上五個是多少個?他會從三開始向上數:4、5、6、7、8,八個),甚至可以開始作具體實物的減法計算。 .6歲~未滿7歲的幼兒:能將數字和具體數量搭配在一起,完全理解數字符號所代表的意義。逐漸具有數量保留概念,明白即使將一組物品散開或聚集,數量也不會改變。也能明白物品的類別之下還有類別,並且依照不同的標準作分類。能進行個位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學習理解算式與具體問題之間的聯繫。開始具備分數、乘法與除法概念。 生活中學數學 在我們的生活裏,處處都有可供幼兒學習「數學」概念的內容。你可以這樣跟孩子一起學數學: 一、 數: 1. 範圍:唱數及點算、比多少、分解與合成、零的概念、進位、序數、認數字、寫數字。 2. 學習例子: •上下樓梯時,一面走一面數1、2、3、4……(練習唱數)。 •吃飯時,請幼兒幫忙擺餐具,每人一個碗、一根湯匙、一雙筷子……。 •在家或外出時,隨時讓幼兒數一數:房子裏有幾張椅子?幾扇門?幾部車子? •請幼兒幫忙,把東西收到第2個抽屜裏;把架子上從右邊數過來的第3本書拿給媽媽。 二、 量: 1. 範圍:大小、長短、遠近、深淺、高矮、厚薄、面積、體積、重量、容量、時間、濃淡、序列、快慢。 2. 學習例子: •用手掌量量看桌子有多寬?媽媽的手要量5次,幼兒的手要量幾次?我們家客廳有多寬,數數看鋪了幾塊地磚?(以單位測量) •玩翹翹板時,那一邊比較重?那一邊比較輕? •在家裏用大水盆裝些沙、水或小石子、黃豆、綠豆……,再放一些瓶瓶罐罐,讓幼兒裝、倒、堆……,以體會量的多少、輕重……。 三、 圖形與空間: 1. 範圍:區別直線與曲線、裏外、上下、左右、前後、平面圖形、立體圖形。 2. 學習例子: •找找看,房子裏有那些東西是圓的?(鐘、盤子、燈罩、膠帶卷……)那些東西是方的?(書、月曆、窗戶……) •在日常用語中,讓幼兒體驗有關空間的概念: 今天「外」面風很大,我們在房子「裏」玩吧! 看!媽媽的「左」手上戴了一個漂亮的手環。 四、 邏輯與關係: 1. 範圍:包含分類、全體與部分、推理、因果關係。 2. 學習例子: •幼兒玩過玩具後,請他按照玩具的種類收拾放好:積木放在箱子裏、書放在書架上、蠟筆放在抽屜裏。 •帶幼兒到市場去,看看每個攤位賣的是那一類的東西。 •三輪車一踩就動了,踩得越快,就跑得越快。讓幼兒觀察、體會因果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