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包蘿拉

布:細支氣管炎

2009年10月20日
看了中和四號公園的王俊傑,覺得還不錯。
不過現在連媽媽都中獎了,只好帶阿布去永和的謝璧光確認還有沒有發炎,
因為他也是母乳顧問,他開的藥我比較敢吃。

http://www.drugnet.com.hk/health/024-4.htm
【Health FAQ──RSV與細支氣管炎】

小兒科專科醫師 駱鴻銘
[email protected]
1998/04/05

Q讀者詢問:

我的小孩現在六個月大。前陣子感冒時醫生說他患了細支氣管炎。
什麼是細支氣管炎?該怎樣預防?

A小兒科專科醫師駱鴻銘回答:

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是由呼吸道合體病毒(RSV, Respiratory Syncycial Virus)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兩歲以下幼兒常因此感染而住院。
冬季是這個病毒最活躍的季節,一到流行,
在醫院診所中常可以見到氣喘咻咻的幼兒。

這個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的表皮細胞,受感染的細胞會變得腫大並且分泌許多的黏液。在大一點的小孩及成人,這會引起拖比較久的感冒樣症狀,鼻塞、比較深的痰等等。在小小孩,這些黏液加上腫脹的呼吸道,會引起幼兒的深部支氣管(細支氣管Bronchiole)阻塞,引起呼吸困難、喘鳴聲,嚴重者就需要住院,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病童,更是需要住院的高危險群。

絕大多數的幼兒在兩歲以前都會被此病毒感染,不過六週以下的嬰兒因為仍有獲自母體抗體的保護,較少有嚴重的感染症狀。

從受到感染到出現症狀(潛伏期)大約是四天。通常是家中成員,如父母或上幼稚園的哥哥姊姊先得到咳嗽較厲害的呼吸道感染;感染源會經由散佈在空氣中的粒子及經由手的接觸傳到嬰兒的鼻子或嘴巴,感染嬰幼兒。經過潛伏期,嬰幼兒開始出現流鼻水及喉部的紅腫。接下來症狀益形嚴重,幼兒會出現咳嗽帶喘鳴聲,有時也會有發燒或合併中耳炎。大多數的小孩症狀就是如此,過程約十到十四天,痰音、咳嗽就會漸漸減少。有少數病童的呼吸會變快(呼吸次數每分鐘超過60次),或有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的現象,這些都是需要住院的情況。

要預防感染,最重要的辦法就是養成洗手的習慣,尤其要接觸嬰幼兒之前,如果有洗過手,可避免大多數的感染。咳嗽或打噴嚏時記得使用衛生紙,在流行期要避免接觸感冒的病人。

受過感染的人雖然會產生一些抗體,但是第二年RSV又流行(多半在冬季)時仍
有可能受到感染,這是因為RSV是感染肺部表皮細胞,它的散佈是經由細胞到細
胞的途徑,無法引發身體免疫系統產生足夠的抗體所致。不過,第二次感染的症狀通常較第一次為輕,除了抗體的保護,氣管管徑比較大也有關係。大於兩歲的幼童,在流行季節的感染率大約只有15%。

如果家族中有過敏體質,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氣喘,感染RSV也有比
較嚴重的喘鳴者,日後較有可能產生氣喘;年齡超過一歲仍有喘鳴聲,也比較與日後的氣喘有相關。

在疾病期間,應該給予足夠的水分。家長應該學會拍痰,讓小孩趴在大腿上,扣擊背部,目的是使黏在氣管上的痰經過震動,掉落下來,引發咳嗽的反射;另外藉由重力,將痰引流出來。如果痰液很濃,有時必須藉助噴霧蒸氣機的幫助,將細小的水分子及藥物送到小支氣管中幫助化痰。此外,提供足夠的營養,添加維他命(尤其是維他命A),避免有煙的環境,也幫助病童早日痊癒。

http://74.125.153.132/search?q=cache:73oqs6KibvkJ:www.cgmh.org.tw/chldhos/intr/c4a80air/contents/ye11.doc+%E5%AC%B0%E5%85%92+%E7%B4%B0%E6%94%AF%E6%B0%A3%E7%AE%A1%E7%82%8E&cd=4&hl=zh-TW&ct=clnk&gl=hk

幼兒細支氣管炎及肺炎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

葉國偉醫師


嬰幼兒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除了一般的喉嚨發炎、咳嗽、流鼻水等上呼吸道感染外便是下呼吸道感染,其中最常發生的是所謂急性細支氣管炎,這也嬰幼兒住院是最常見的原因。冬季病毒蠢蠢欲動,現在可是好發的季節,家長可要多注意。


急性支氣管炎主要是因病毒的感染造成,最常引起的致病病毒為呼吸道融合病毒,其他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都可能造成類似的症狀。主要是藉由飛沫傳染,因此家中若有較大的小朋友感冒便容易傳給其他的小朋友。許多家長納悶小嬰兒保護的非常好,也沒有帶出門,而且家中也只有這一個寶貝,怎麼還會被傳染?其實家長在外工作,出入公共場所便有可能被傳染,只是這些病毒沉積在我們的鼻腔或喉頭,但大人可能早有抵抗力所以沒有表現出任何症狀,或只是覺得喉嚨怪怪的而已,但就有可能因此而傳染給小朋友。感染初期時也許只是打噴嚏、流鼻水、發燒等輕微症狀,漸漸地便出現呼吸急促,呼吸時聽得到喘鳴聲、痰聲等,更甚者可觀察到小朋友鼻翼搧動或肋骨下緣會明顯凹陷,這通常表示小朋友呼吸困難,需要用到輔助性的呼吸肌肉。有時家長手掌貼在兒童的背部都可感受到痰在肺部內振動。小朋友這樣的不舒服自然食慾降低、躁動不安、睡眠不穩了。


造成這樣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小朋友的小支氣管因病毒感染而造成小支氣管發炎腫脹並蓄積痰液,因此在原本就很小的細支氣管又發生了阻塞,自然造成呼吸急促困難了,而在較大的小朋友或成年人,即使有痰液,但因氣管的管徑漸漸成熟、增大,相對的阻塞的程度就不會影響太大了,所以細支氣管炎這個醫學名稱可說是兩歲以下兒童的專利。


小孩得到細支氣管炎,不僅小朋友難受,父母必定也擔心又心疼,只可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特效良方針對此病治療。因為是病毒感染,所以抗生素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即使有痰,其實服用咳嗽化痰的藥效果有限,這時用流鼻水的藥來治療流鼻水,有時反而會讓痰變黏稠而不易排出。而要化痰以免痰積在細支氣管中,最重要的「藥」其實是「水」。小朋友呼吸急促其實無形中在呼氣時便呼出了許多水份,再加上因身體不舒服胃口不好,進食的量也減少,水份的攝取自然跟著減少,所以在證據醫學中,治療細支管炎最重要的方法是「補充水」。至於吸入支氣管擴張劑來改善喘鳴的現象,事實上幫助的效果有限。若住院一般會給予濕潤的氧氣用以幫助潤濕細支氣管內的痰;在家裡可利用浴室內放熱水形成的水蒸氣來幫助化痰,另外可以將小朋友趴放在大腿上,肚子墊個小毛巾形成頭低腳高的姿勢,將我們的手掌彎凹形成杯狀,扣擊小朋友的背部,適當出力拍痰來幫助小朋友咳痰。不過一方面小朋友不見得配合,容易扭動;另一方面家長心疼不敢用力拍擊就沒有效果,其實拍痰正確小朋友並不會受傷或痛的。


至於肺炎是指肺實質因感染產生的發炎反應,也就是下呼吸道的細小支氣管,肺泡,肺泡囊等都發炎了。同樣的也是藉由空氣中的飛沫傳染的,不過在不同的年齡層有可能有不同的感染源。臨床上要由痰液或血液培養出治病細菌的機率並不高,所以只需由胸部X光及臨床症狀便可診斷。例如在一個月大以下的新生兒肺炎多是B族鏈球菌為主;較大的嬰兒或兒童還是以病毒引起的肺炎為多,至於細菌引起的要考慮B型嗜血桿菌或肺炎雙球菌;學齡兒童除了肺炎雙球菌外常見一種稱黴漿菌肺炎,其非細菌也非病毒,一般症狀並不嚴重,往往可不藥而癒。因此醫師根據臨床症狀或必要時所照的胸部X光來下診斷,若認定是病毒性感染並不需抗生素治療,也不一定有黃痰就一定要服用抗生素。若判定是細菌性肺炎則會根據不同的年齡層可能感染的菌種給予適當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給予是依照病況及菌種而選擇,所以即使診斷為肺炎若是像病毒感染並不需抗生素治療,水的補充仍是最重要。若是細菌性肺炎也不必懼怕抗生素的副作用,一定的療程並不會傷肝傷腎的,適當的治療才能藥到病除。另外前述的拍痰及補充水份仍是治療的不二法門。但若是醫師判斷錯誤,誤將細菌性感染當成病毒感染而沒用抗生素會不會延誤病情?或者乾脆先吃抗生素以防萬一?如此便容易造成抗生素濫用,易造成抗藥性。因此臨床診斷與治療是經驗的累積,知識的應用,也是一門藝術,當然也有其風險性,但也絕不能亂槍打鳥,將所有可能的用藥一起給予,那麼每個人便都成藥罐子了。不過一般細菌性肺炎的臨床表現較嚴重,病程進行的較快,小朋友的活動力變差。所以小兒科醫生評估小朋友的病情並不是指靠發燒程度,也就是即使發燒到40℃,也不一定代表是嚴重感染,小朋友的食慾,精神,及活動力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舉例而言,小朋友發燒咳嗽有痰,照了X光發現明顯右肺有肺炎,但是還是活蹦亂跳,不太像嚴重生病,這時臨床上會考慮是黴漿菌肺炎,也許吃吃紅黴素類的藥便可改善了。


細支氣管炎或病毒性肺炎是自然會好的病,我們的治療是幫助小朋友的因症狀帶來的不舒服,然而最簡便且最有效的治療藥物不是咳嗽藥、怯痰藥,而是平淡無奇且隨手可得的「水」及家長的耐心了。若不幸感染到細菌性肺炎就必須加上抗生素甚至住院。均衡營養,時常洗手可以減少感染的機會,其實小朋友並不脆弱,每一次的感染也都在鍛鍊我們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