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umin(mindy)

我喜歡當媽媽、當孩子、當女人也當自己。 我,就是不良宅媽。

我喜歡當媽媽、當孩子、當女人也當自己。 我,就是不良宅媽。

是情緒,不是問題

2017年10月17日

餐桌上的時間,常常是我跟孩子聊天的時間,雖然平常母子間的話就已經夠多了,可不知道怎麼的,一坐上餐桌,孩子卻還是有講不完的話題。上學期,女兒跟我聊了學校同學間的趣事...

是情緒,不是問題_img_1

說到哪些同學的摺紙功力高強、

說到哪些同學總在上課時候被老師點名、

說到哪些同學總是帶著小點心到學校發送,

又說到哪些同學總會多給她一份……

說著說著,女兒眼眶居然一紅,

說到有一些同學對待別人的方式很粗暴,

就連自己都被他們兇過。

我這個機車媽不忘機車一番的回應女兒說:

『你是不是先是對人家不禮貌,不然同學幹嘛兇你?』

沒想到經我這麼一問,沒想到女兒居然哭了,說:

『我真的沒有對他們不禮貌,我只是跟他們說話,還是老師叫我問他們問題,他們就對我很兇很兇的說話。』

看著女兒這麼委屈,我趕緊摸摸她的背問著是哪些個名字,沒有意外的,就是我有機會到女兒學校時,常會遇見的那幾位大嗓門的同學。

說這大嗓門,其實不只是說話聲音大點而已。

 

有幾次,我有機會看到這幾個同學與媽媽的互動,

說真的,虎母無犬子、有其母必有其子這幾個字真像是為了他們造出來的,

這些媽媽罵孩子的聲量,不用大聲公遠遠的就可以知道她在兇孩子。

 

不過這些媽媽對孩子並不是無意識的謾罵,只是真得很嚴格。

 

話說這樣的嚴格有什麼不好,有在教孩子總比放任好!

 

不過,我發現到這些媽媽的嚴格並不是有目標性的……

這麼說的意思是,

這些媽媽無論面對什麼場合或是什麼事情,都是用很負面的口氣跟言詞在對待孩子。

當然,每個人有教育孩子的模式跟手法,只不過在女兒的同學身上,這些模式跟手法,被孩子整個翻版複製,用來對應在每個跟他們有交集的同學身上。

 

我當然無權去改變他人的教育方式,我也沒有資格去評論每個家庭教育的對錯,只不過看著女兒受了傷害的模樣,我禁不住的告訴女兒...這是每個家庭教育的不同,所以你們每個孩子也都才這麼的不一樣。

我對著女兒說~~

 

『一開始馬麻先認定是你不禮貌,一定傷到你了,真得很對不起。不過馬麻不是不相信你,只是怕你是不是不小心忘了禮貌所以才讓同學生氣。

不過聽你這麼說,馬麻也想起來看過這幾個同學對其他同學說話的時候有多兇悍,所以你真的受委屈了。

不過馬麻要跟你說,有些時候有些孩子就是因為看著家裡大人的說話方式,所以學了起來,不是刻意要兇你的。』

女兒這時候眼淚掉得更大顆了,她說到這些同學真的就是對她兇,有時候其他同學他就不會這樣兇對方。

於是我又說~~

『你知道嗎?你是一個很棒的孩子,無論老師還是馬麻的朋友都說過你很棒。

但是在怎麼棒的人,都有人會不喜歡的。

這麼說吧....你不是很喜歡亮晶晶的寶石?

可是馬麻就不喜歡,但是可以說這寶石就不漂亮嗎?

還有啊,像是好多女生都喜歡的鑽石,馬麻也不喜歡啊,但可以說這些讚石都沒有價值嗎?

有時候我們就像這些寶石跟鑽石,再怎麼漂亮還是有人會不喜歡的。』

看著女兒的眼淚停了下來,我接著又說~~

『馬麻跟妳說過,要試著跟每個人做朋友,但就像妳自己,不也是會有不喜歡的同學?

但是重點是,妳可以不喜歡他,但是不可以欺負他對不對?

相對的,兇妳的同學也許真的是不喜歡妳,那又怎麼樣?

喜歡妳的人比不喜歡妳的人多,不用為了讓每個人都喜歡你而改變你自己。

你是不是為了怕他們討厭你反而會去靠近他們跟他們說話,結果他們更兇?』

女兒點點頭,看著孩子的眼睛,我慎重的講著~~

『不要給別人傷害自己的機會。

也許這些同學只是不知道怎麼好好跟妳說話,

也可能……他真的是不喜歡你,

但那又怎麼樣?

並不表示妳就不夠好。

如果有些人讓你覺得就是想刻意讓你難過,那你就離他們遠一點,用不著為了一點點人對你的不喜歡,去放棄很多人對你的喜歡。

不過要是可以,馬麻希望妳可以試著告訴這些同學,你對我這麼兇到底是為什麼?我並沒有對你不禮貌,而你這樣對待我是不對的。

或許他們真的沒有發現自己對你有這麼的不友善。

還有!

要是你很認真的想過,自己真的沒有做了不好的事情讓他們討厭,那你也不要討厭自己,因為這絕對不是你不夠好,有時候只是很單純的被喜歡跟不被喜歡而已。』

女兒露出了笑容跑跳著離開了餐桌….原來這女娃介意的根本不是誰兇了她,而是一股腦排解不了的情緒讓她否定了自己,篤信就是自己不夠好,所以才被兇狠狠的對待了。

事隔一個學期,剛剛幫女兒吹頭髮的時候問到這件事,沒想到女兒回答我:

『有嗎!?我有這樣說過嗎?XXX跟我講話很禮貌啊,不會兇我啊?我們都會玩在一起啊。』

女兒的反應讓我更確信,很多時候孩子希望我們幫忙解決的其實是情緒,而不是問題本身。

#親子溝通 #情緒管理 #同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