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茵茵的媽

台灣的喪事禮儀如何??過程如何??要怎樣辦理呢??

2005年12月14日
台灣自光復後,經政府勵精圖治,早已由農業社會進入精密工業社會,而資訊時代人們因經濟繁榮與富足,由光復初期的打赤腳、穿木屐一躍而為西裝革履;三輪車完全不見了,代之而起是汽車在街上大排長龍,更多的是摩托車,平均每戶兩部,成為世界之冠。可是關於喪儀方面卻承襲明清及日據時代的舊制,當然其中部份已隨時代改良,但大部分因襲舊習。

國人平日皆忌言喪事,喜談吉慶,故家族中有喪事發生,即無從料理,一切聽從葬儀社、僧道及地方上三兩位幹辦(頭兄),結果花了一大堆不必要的錢。因此,既然有生就有死,為了替親長辦理喪事,避免花錢又受氣,破壞喪事哀 之情,故處理喪事之基本觀念,為人家屬者不能不知。
基本上台閩地區喪葬活動是由一系列的儀式所組成,而非單一的典禮。整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及「殮」(淨身入棺)、「殯」(停棺祭拜)、「葬」(造墳入土),每一階段都具有一些特殊的儀式及陳設。從這些儀式中,可對台閩地區喪葬活動有大體上的了解。以上三階位進一步說明如后:
1. 斂:主要對死者身體做一番恭敬的處理及掩藏。
2. 殯:主要係停放死者進行弔唁,安排後續喪事為主。
3. 葬:主要以告別及安頓死者最後歸宿為主。
前者所述是以程序、空間加以說明:另外,不同的宗教亦有不同的生死觀及葬儀。以下,簡述台灣地區各宗教的生死觀及葬儀。
1.佛教與葬儀:佛教認為死亡不足懼。死可以是輪迴的開始,也可以是解脫的來臨,完全看 個人能
否徹底放下而定。因此,佛教主張葬儀簡單、隆重即可。靈前不宜用葷腥祭祀亡者,應以香花、素食、蔬果供養,遺體最好採用火化。奠儀除喪葬及生活所需外,其餘最好供養三寶,弘法利生或公益慈善用途,將功德迥向亡者。
2.道德與葬儀:道教與佛教在為人治喪、送葬的觀念與習俗上有相似之處。佛教講求超渡亡靈,以
求早日轉生。道教則講求煉度「薦亡」,早日煉成「真行」。因此,台灣道教講求「薦亡」的儀式。由於台灣地區道教接近天師道,為喪家所作的功以課誦「度人經」、「太上三元慈悲減罪水懺」、「冥王經」等,透過「給牒」、「過橋」已表亡魂已被超拔渡化,不會沈淪於地獄之中。
3.天主教(基督教)與葬儀:基督徒相信耶穌的死亡與復活,人可透過對主的信仰,改變人與死亡
的關係。沒有信仰的死亡是上帝的罪罰,有主信仰的死亡則是永生的開始。因此, 為了保持生命的完整,基督教在葬法上採取「土葬」的方式。但天主教近年來亦容許教徒 採用「火葬」的方式。墳場中基督教的墳墓之墓碑及雕塑造型精緻,可以藝術精品森林形容。
4.回教與葬儀:回教認為人們都要經歷今生和後世。今世是暫時的,後世是永久的,後世才是生命
永恆的歸宿。因此,在葬式上有土葬和灑葬兩種。其中,土葬不用棺墎,而是直接將屍體放入土中,以符合「入土為安,回歸本原」之意。至於是否要留墳頭和立石碑則沒有特別規定,有的地區在屍體埋好了之後,只在上面蓋一塊石板而已。另外,灑葬則是親人骨灰灑散於花園或火葬場內之草坪上,由火葬場闢一專區(牆),提供家屬釘牌誌念 。
參考資料
http://www.lec.com.tw/m-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