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夏比鼻馬麻sophie

幼兒自理能力訓練No.1∼如廁習慣

2006年01月01日
當孩子一歲半開始,父母便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開始訓練他如廁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從中慢慢認識生理現象、清潔動作,與向父母、師長尋求協助的必要。此舉對於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及日後擁有愉快的成長經驗都是不可少的喔!

唉,光想到要這麼小的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腦中真是千頭萬緒,不知從何教起!爸爸媽媽別擔心,觀察孩子顯現在外的反應,就能知道是否已達訓練的良機,生活中多給小朋友嘗試的機會,待他稍長一些,還可和幼稚園老師合作。如此一來,無論是排尿或排便的自理,他都能自然地學會囉!

孩子的生理進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佩琪表示,孩子在15∼18個月大時,已具備一定的生理、心理及認知條件,是著手訓練如廁習慣的好時機!按照他的生理發展,順序應為:1晚上能夠控制大便→2白天能夠控制大便→3白天能夠控制小便→4晚上能夠控制小便,並依各階段的表現,教導他洗手、擦拭、更衣,及相關禮儀等。

從一歲半開始訓練起,到孩子夜間能夠控制小便,需歷時約8∼10個月的時間。約有50﹪的孩子在兩歲半的時候,已經沒有夜尿的情形了!不過有些孩子學得快,有些孩子學得慢,只要在一定範圍內,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切莫太過心急,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但家中的寶貝若超過五歲還有夜尿的問題,則要帶至醫院檢查。

至於完整的如廁動作發展,以下為學者的統計資料,僅供父母做為參考:

年齡    如廁習慣的變化及成長
1歲   排尿、排便的事後告知
1歲半  排尿、排便的預告
2歲   有大人陪伴能自己排泄
2歲半  排尿、排便的預告,並能自行穿脫內褲(尿褲)
3歲   大人幫忙下,能自己完成排尿、排便的動作
3歲半  排尿的自理
4歲   排便自理(使用衛生紙)�熱中遊戲而尿濕褲子的情況消失
4歲半  排便的完全自理(使用衛生紙)

Step By Step~掌握訓練的良機

孩子的成長其實是很奇妙的,當他的狀態已達到可接受訓練的條件,自然就會表現出種種徵兆,彷彿在提醒著父母,該與他一同迎接下一階段的變化囉!

★When可以開始了嗎?
光仁文教基金會附設育仁幼稚園老師鐘美齡表示,以訓練的時機來說,「夏天」優於「冬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冬衣遠比夏裝厚重許多,穿脫不易,相對地提高失敗的機會。而且當他無法控制排泄而弄髒衣服,家長與老師通常較難察覺,幫他清理的同時還得擔心他會染上感冒。反之,夏裝輕薄短小,可以不斷替換,不斷訓練,非常地方便。故建議家長們都能把握夏天這個訓練的時節。

1生理:一歲半的孩子,肢體動作及相互協調性已成熟到一定程度,會蹲、坐、站、走路,自己也能夠將褲子拉上拉下。而且此時控制大、小便的肛門、膀胱等括約肌的發展亦較為成熟,這些都是訓練如廁的基礎。
2心理:要著手訓練孩子,當然他要已具備相當的認知能力才行喔!某種程度上,他能理解父母的語言,跟他說「嗯嗯」、「噓噓」,知道這是代表大、小便的意思。即使孩子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但仍可藉著外在的動作讓父母了解他的需求。
3其他:年紀越小的寶寶,大小便的次數越多,到了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尿布乾的時間增長了,便代表了他的控制能力有所進步。當他尿濕了,會表現出哭鬧不舒服的感覺,希望父母幫他換尿布,當家長幫小朋友換尿布,發現他的表情變得比較輕鬆,就可以知道他也喜歡乾爽的感覺,然後開始著手訓練。

★What該為他準備什麼?
1小馬桶:為他準備一個專屬的幼兒馬桶,當他出現排便暗示的時候,幫他把尿布解開,先讓他在小馬桶上坐一會兒,若他出現排斥反應,也可以先包著尿布坐馬桶,逐漸習慣坐馬桶的感覺。日後若要培養他規律的排便習慣,也可在起床時,或是飯後、睡前帶他去廁所蹲一下。
2馬桶坐墊與防滑椅:在家庭的馬桶上裝置特殊的坐墊,讓孩子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安全。馬桶前可放置防滑椅,讓小朋友能踏著它坐上馬桶。
3穿脫方便的替換衣物:一開始,父母可先幫孩子脫下褲子如廁,但當他要開始自己來的時候,有鐵扣、拉鍊及吊帶褲裙等,常使他難以招架。每每發生衣服尚未褪下,便已尿出來的窘境,令他更加沒有信心!所以在訓練階段裡,媽媽應盡量為他準備鬆緊帶式的褲裙,便於他進行穿脫練習。如果家中寶貝已近入幼稚園就讀,亦可每天為他準備2套替換衣物帶至學校。

現在起養成好習慣∼

好的習慣,絕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在孩子、家長及老師的共同配合下,才能順利地達成。台北縣保母協會專職保母江淑卿認為,隨著他的年齡及相關能力的增長,每個時期的訓練重點也不同,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導致他變成一個退縮、緊張型的孩子。但如果父母輕忽自己的任務,沒有適度地訓練他,則可能造成他將來我行我素、過於大而化之的性格喔!

爹地、媽咪放輕鬆∼

孩子在能夠完全如廁自理前,還需經過多次失敗的嘗試,所以爸爸媽媽可能隨時需要收拾小朋友留下的爛攤子,給他正面的回應。舉凡如:

★案例1:明明告訴媽媽要尿尿了,可是無法忍耐到廁所,半路就尿在身上了!

建議的處理:雖然他還是無法控制排泄,但對於他事前提出的告知,還是應予與讚美,謝謝他告訴你,並鼓勵他繼續維持下去。

★案例2:告訴父母說要尿尿,但帶他到廁所的時候,坐了很久卻毫無動靜,這是為什麼呢?

建議的處理: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是因為之前因不小心尿出來、排泄在自己身上而被你責罵,故他當稍有尿意的時候,就馬上急著跟你說。還是請盡量以鼓勵取代責罵,不要拿他和其他小孩比較,傷了他的自尊心,養成規律的如廁習慣才是訓練的重點。

許多失敗的經驗,都是過渡期中無法避免的現象,家長不必焦慮,認為孩子學習能力怎麼那麼差,又擔心他到了幼稚園,會因此而受到排斥。其實只要有父母的輔助,搭配老師的共同努力,孩子終會有所成長,達到預期的目標。


(取材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