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J媽咪

南部怪病/類鼻疽疫情--轉貼

2005年08月01日
「類鼻疽」疫情在南台灣持續擴大!目前疑似感染通報病例已增至19人,其中已有7人(台南市1人、台南縣1人、高雄市1人、高雄縣4人)死亡。
南部地區爆發類鼻疽病疫情,患者多半居住在二仁溪流域附近,不過,也有例外,例如在高雄市的兩個類鼻疽病例都不是因為颱風造成土壤與水中病菌散播所致,跟二仁溪畔案例並沒有地緣或群聚關係,可能是因為患者抵抗力虛弱,病菌入侵造成類鼻疽症。
類鼻疽疫情擴大,根據專家研判,這種桿菌只要太陽照射就會死亡,為何這次引爆連鎖感染,國內臨床醫師懷疑,有2種可能,一種是類鼻疽菌已經變種,另外則是附近掩埋的醫療廢棄物,讓這些桿菌能夠繼續生存。雖說變種機會偏低,但明明是炎炎夏日,但類鼻疽桿菌活動力旺盛,專家懷疑是這些桿菌遇到保護。
類鼻疽菌是一種生長於溫濕土壤、稻田或死水中的細菌,存在土壤底下3到6公分的地方,台灣處於亞熱帶地區,氣溫和溼度皆高,濕土及淤水環境非常適合類鼻疽伯克氏菌生長。人和動物之所以遭到感染,是因暴露於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經由傷口接觸,或者吸入、食入受污染的水或塵土而遭受感染。疾管局說,在一般情況下,此病並不會經由人傳人,但此病的潛伏期,短則兩天,長則可能多達20幾年,而且因症狀與感冒很相似,以致容易被誤判。
一般而言,患者發病時,會出現惡寒、發熱、咳嗽、血痰、下痢、出血斑等,不過,臨床症狀表現的差異相當大,有人僅有皮膚傷口化膿,也有人肺部出現感染或發炎症狀,甚至引發容易致死的敗血症。死亡率高達4成,比SARS還高!
而要避免感染類鼻疽之道,包括:身體有耗弱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及外傷者),應避免暴露於受污染的泥土或水中,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在地方性流行地區中,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以水沖洗乾淨並就醫。此外,在可能流行區內,執行農業、園藝或其他相關職業者,最好使用保護性鞋套或手套,要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溼土中。
*******************************************************************
啥?類鼻疽菌是一種生長於溫濕土壤、稻田或死水中的細菌?那海灘算不算?我咧...昨天才剛帶佑佑去海邊玩而已,而且他的腳踝有個被蚊子叮咬、且又被他抓破皮的小傷口耶!而且此病的潛伏期,短則兩天,長則可能多達20幾年?天啊∼潛伏期也未免太久了點吧?海灘應該不算吧?又不是死水且溫度應該算高吧?嗚∼有點擔心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