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lvave

小宇二歲一個月∼優兒_線上評量結果(兒童發展)

2006年10月01日
孩子生產史-
1. 自然生產
2. 足月
3. 沒有黃疸
4. 沒有照光
5. 出生體重 2960 公克

有無下列疾病: :::
孩子發展史-
1.可以填寫幾個月或填寫0代表尚未發展
7 個月會坐
8 個月會爬 
14 個月會走 
12 個月會叫爸媽 
16 個月會說字詞
19 個月會講句子  

2.不一定要填寫的資料
現在上什麼學校:
最喜歡吃什麼東西:紅蘿蔔
最喜歡誰: 奶奶或媽媽
最怕什麼東西或誰:

3.一定要填寫的資料
由誰照顧: 奶奶
孩子是否使用學步車:有

時 間:20060929-130158


================評量過程==========================
評估之年齡層: 2歲到2歲11個月

評 量 尺 度: 從 不 ←─ 有 時 ─→ 總 是

1.在家的活動量大,總喜歡爬上爬下---->5

2.玩溜滑梯時動作總是十分小心---->2

3.偏食、挑食,不太會咬食東西---->3

4.可以配合聽從簡單的指令---->5

5.可以分辨東西的大小、長短---->5

6.會自己穿脫鞋子---->5

7.可以用簡單的句子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4

8.喜歡在床上或椅子上跳躍---->3

9.不喜歡站在高處,坐手扶梯時容易緊張---->1

10.不喜歡陌生人或其他小朋友身體的接觸---->2

11.喜歡重覆聽同樣的故事,有固執的傾向?---->3

12.可以專心的看圖畫或卡片達5分鐘以上---->3

13.會畫出線條代表不同的物品---->3

14.開始學習形容詞的應用(如:大小,長短,高低等等)---->5

15.常有丟擲東西的動作出現,常有打人或破壞的行為---->5

16.對於公園的搖搖馬或蹺蹺板等玩具缺乏與趣---->1

17.情緒容易緊張,不喜歡人太多的地方---->2

18.對時常聽到的音樂可以很快的哼出節拍和旋律---->3

19.喜歡運用不同顏色的蠟筆塗鴉---->3

20.可以自己使用湯匙吃飯,並維持桌面整潔---->3

21.常常喜歡問「為什麼?」和「這是什麼?」---->5

22.語言發展比同齡的孩子慢---->2

23.上下樓梯時一定要大人牽著手,並手扶牆壁---->2

24.容易怕生,在不熟悉的環境會顯得緊張---->2

25.對於聲音反應很敏感,可以分辨出不同東西發出的聲音---->3

26.能夠正確的分辨三種以上的形狀(○、□、 Δ)---->4

27.玩具使用後會自己收放到玩具箱或架子上放好---->3

28.會說唱兒歌,唱數從1到10---->5

29.常常喜歡在原地轉圈圈或繞著東西轉---->5

30.不喜歡坐車子,容易暈車暈船---->1

31.特別怕熱怕癢,對於一點小傷口也很在意---->2

32.聽覺記憶能力良好,可以很快的熟背兒歌或三字經---->3

33.可以分辨三種以上基本顏色並分辨相同和不同---->3

34.可以自己玩遊戲,開始會提出想法要求太人配合進行角色扮演---->4

35.可以運用200至300個字彙,能成句子嗎?---->4

================評量結果==========================
---------------------------------
★孩子的活動量較大,注意提供孩子足夠的前庭刺激,避免孩子尋求刺激而影響靜態學習效果。
==>促進嬰幼兒身體動作發展的遊戲
採訪�陳姵樺
攝影�于魯光
遊戲提供�長庚護專幼保科專任講師 張翠娥

促進基本動作發展的遊戲

長庚護專幼保科專任講師張翠娥張翠娥表示,嬰兒出生的頭一年,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動作能力的建立,包括抬頭、翻身、扶坐、獨坐、爬、站、走。第二年從走到跑、簡單的跳躍動作,第三年可以雙腳跳、騎三輪腳踏車、投擲球……等。基本動作能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每一個動作發展的里程,就帶領孩子向寬廣的世界更邁進一步。

遊戲1 包春捲

適用年齡︰0個月∼3歲。
環境準備︰床單、被單或毛巾被擇一。
遊戲目的︰提供身體觸覺刺激,經歷翻滾經驗。
遊戲方式︰

讓寶寶躺在床單或毛巾被上,只露出頭在外面。

像包春捲一樣滾捲起來。

拉住被子的一邊,讓寶寶滾出被單外。



觀察重點︰觀察嬰幼兒是否喜歡此活動,觀察嬰幼兒是否能順勢自行翻滾。

注意事項︰最好選在通舖式的床上或在地板上鋪上軟墊。可利用睡前或睡醒時做。孩子若是早上不肯起床,就可以和他玩這個遊戲。

遊戲2 不倒翁

適用年齡︰3個月∼3歲。
環境準備︰木板地或軟墊地板。
遊戲目的︰提供前庭平衡覺刺激,提供身體觸覺刺激,提升頸肌耐力,促進親子感情。
遊戲方式︰

把嬰兒抱坐在腹部,雙手抱住嬰兒。

大人做仰臥起坐,孩子隨著大人如不倒翁般前後擺動。
(做此遊戲時,家長可隨口唸唱不倒翁的兒歌︰「說你呆,你很呆,鬍子一把像個小小孩。說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來」)




觀察重點︰先讓嬰幼兒俯臥地板上,觀察其是否會自己抬舉頭來。能夠獨立抬頭的孩子,可以抓住孩子的雙手做此遊戲。

注意事項︰還不會獨立仰頭的嬰兒要特別注意保護其頭部安全。嬰兒趴臥大人胸膛時,大人腳彎曲,等坐起後,讓嬰兒頭靠著成人的腳,慢慢滑躺下去。做此遊戲次數隨意,視個人體力而定。

遊戲3 彎彎路

適用年齡︰10個月∼3歲
環境準備︰拖鞋數雙或雙色腳印。
遊戲目的︰增進走、跑、跳的動作機能。促進敏捷反應力。
遊戲方式︰

牽手走彎路──當寶寶會站,能牽著媽媽的手走路時,可在家裡客廳無物的地面上擺拖鞋,由媽媽帶著跨步走。

獨自走彎路──等寶寶能獨立走穩後,可讓寶寶學走彎彎路。等寶寶會雙腳跳後,可改用雙腳跳,更大後,還可用單腳跳。

圓圈圈──也可將拖鞋擺成圓圈,繞著走、跳、蛇行都可以。

觀察重點︰觀察寶寶走、跑、跳時會不會動作不穩或絆倒。
注意事項︰注意不要讓寶寶拿拖鞋放入口中當咀嚼的玩具。


幫助身體認知的遊戲

初生嬰兒對自己身體形象的知覺是模糊的,要透過摸索、接觸才會慢慢知覺到,例如︰嬰兒透過接觸會知道原來這是我的手,它可以抓東西、取食物;這是我的眼睛,它可以看到其他物體。這些身體形象認知的形成,是藉由大人不斷的伸出手告訴嬰兒︰眼睛看媽媽這邊、用你的小手抓抓看……,這種不斷用語言、身體探觸與實物探索的聯結,來建構嬰幼兒對自我身體形象的認知。

遊戲1 親子蹺蹺板

適用年齡︰2歲∼3歲。
遊戲目的︰增進肢體運用計劃能力。促進動作模仿力。
遊戲方式︰



媽媽與小孩面對面、手牽手,當一方站著時,另一方就要蹲下去,像個蹺蹺板一樣,可以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

兩人對坐,媽媽的腳將小孩的腳套在內層,雙手拉好,一個往後躺,另一個就往前傾,這樣一來一往就像蹺蹺板一樣。

兩人面對面,做蹺蹺板動作,也可當小飛機,一邊高一邊低。(可配合兒歌音樂做上述的動作)。



觀察重點︰觀察寶寶是否能配合動作,做出高低姿勢。面對面模仿時,是否有左右相反的動作。

注意事項︰注意兩人之間的距離,不要拉傷幼兒。

遊戲2 萬能強力膠

適用年齡︰1歲6個月以上。
遊戲目的︰認識身體各部位的名稱。知覺身體各部位的功能。
遊戲方式︰



媽媽把手伸出來,放在寶寶頭上說︰「哇!黏住你的頭了!」可故意裝著拔不起來說︰「唉呀!怎麼拔不起來!」然後再黏其他的部位。

與寶寶對坐,媽媽示範各種轉頭動作,最後故意不小心,頭與寶寶的頭黏住了。(可換身體不同的部位重複上述的步驟)

讓寶寶主動出擊,去黏媽媽的腳或肚子等部位,並讓寶寶說出身體各部位名稱。(可以同時黏住二至三個部位)

觀察重點︰觀察寶寶是否會模仿說出身體部位名稱。觀察寶寶能不能主動出擊。

注意事項︰先由大人示範說出身體部位名稱,再鼓勵寶寶說出。

遊戲3 磨豆漿

適用年齡︰3個月∼3歲。
遊戲目的︰促進身體協調運用能力。提供身體觸覺刺激。
遊戲方式︰



嬰兒仰躺,或由大人抱坐在膝上。大人用手抓住嬰兒的雙腳,讓雙腳的腳掌相對。

使嬰兒雙腳掌如磨豆漿狀,口唸︰「磨豆漿呀!磨豆漿呀!豆漿一碗多少錢?」當唸到錢時,就把嬰兒的雙腳往外翻。

媽媽握住嬰兒的腳左右搖擺,一邊唸︰一塊錢、兩塊錢、三塊錢……。

最後媽媽抱著嬰兒躺下。

觀察重點︰一歲以上的幼兒可無意間問問他說︰「磨豆漿!」觀察寶寶是否會自行抬舉起雙腳,準備做動作。

注意事項︰抓握寶寶手腳時,請注意手腕力道、姿勢,不要傷及幼兒。


增進感覺發展的遊戲

視覺辨識、聽覺辨識、視覺追視、觸知覺、視聽動協調以及記憶能力等是建構嬰幼兒感官和感覺的基礎,這些能力發展的好,寶寶的感官、感覺才會有好的發展。

遊戲1 今夜星辰

適用年齡︰10個月∼2歲6個月。
環境準備︰手電筒或是鏡子。
遊戲目的︰加強視覺追視能力。經驗光線的變化。觀察光與影的關係。促進視動協調能力。
遊戲方式︰

媽媽先把家中的燈都關掉,並打開手電筒,讓幼兒不會害怕,和幼兒說要去找星星在哪裡。

請幼兒找一找手電筒的光影(即星星)在哪裡,媽媽可以隨時晃動手電筒,移動光影的位置。也可以打開一盞燈,用鏡子反射光影,讓幼兒找光影在哪裡?並隨時移動,看幼兒視線的變化。可讓幼兒用手去抓光影。

觀察重點︰觀察幼兒的視線是否會隨著光影移動而移動,或是固定在同一個方向。

注意事項︰光影移動的速度不可以太快,以免幼兒跟不上而喪失興趣。

遊戲2 胖子、瘦子、捏鼻子

適用年齡︰2歲∼3歲。
遊戲目的︰促進幼兒聽覺與視覺的協調性。刺激幼兒反應力的發展。
遊戲方式︰

請幼兒跟著動作唸︰「胖子、瘦子、捏鼻子」。胖子的動作是學大胖子走路的樣子,瘦子的動作是學瘦子走路的樣子。

等幼兒熟悉上述的動作後,再變化做相反的動作,如︰媽媽說胖子,並做胖子的動作,但小朋友必須說瘦子,並做出瘦子的動作。

可以想像更多相對的動作,如︰高個子對矮個子,大巨人對小矮人。

觀察重點︰觀察幼兒的反應力,以及幼兒是否了解相反詞的意義。
注意事項︰先從具體可做動作的相反詞開始做。


刺激運動平衡的遊戲

張翠娥講師指出,身體的平衡需要適量的前庭刺激,過與不及均對身體平衡的發展有不良的影響。現在的家庭空間較小,提供孩子的跑跳空間不足,所以現代孩子普遍有前庭刺激量不足的情況。前庭刺激量不足,會影響身體的平衡感和空間的位置判斷,若至發展精細動作的年齡仍未改善,則會使精細的視動協調動作發展不良,而導致讀寫的困難,所以適度的前庭刺激活動,可說是平衡動作的重要糧食。但要注意的是,前庭活動多為加速、減速、旋轉的動作,不宜在剛吃完奶、吃完飯或吃過東西後進行,否則易有嘔吐現象,飯後一小時至三小時是最適當的時間。

遊戲1 坐飛機旅行

適用年齡︰1個月∼3歲。
遊戲目的︰提供前庭發展刺激。讓嬰幼兒感受搖晃與速度。提供身體觸覺刺激。促進親子感情。
遊戲方式︰



媽媽或爸爸仰躺在地,腳彎曲,抱嬰幼兒趴臥在小腿上。先上下左右輕晃幾下,讓小孩感受一下坐飛機的快樂。

口唸「飛機飛呀飛」,腳配合上下或左右較大幅度的晃動。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問他要飛到哪裡,地點由寶寶講,此時媽媽把腳緊靠胸膛,讓寶寶與自己更貼近。可重複此動作,次數不限,視大人體力與幼兒興致而定。

觀察重點︰大部份的嬰幼兒都非常喜歡這個動作,會玩得很開心。

注意事項︰當嬰兒頭已可以獨立撐起時,可讓嬰兒的頭懸空(不靠在腳上),以增強其頸肌的耐力。

遊戲2 升降機

適用年齡︰0歲1個月∼3歲
遊戲目的︰提供前庭發展的刺激。促進四肢的抓握力。
遊戲方式︰



坐電梯──爸爸媽媽將雙手放在寶寶的腋下,將寶寶撐起,慢慢輕輕上下晃動,問寶寶要上幾樓?地球儀──同上動作,大人自己轉圈圈,讓寶寶享受旋轉的樂趣。

升降梯——媽媽伸出手臂讓寶寶抓吊掛在媽媽的手臂上,媽媽手臂輕輕上下移動。擺渡過江——方法同上,媽媽手臂朝左右方向搖動。

觀察重點︰觀察寶寶的表情是快樂、驚慌、還是痛苦。注意寶寶的抓握力是否會自行鬆落。

注意事項︰切記不能太快速上下劇烈搖晃。
----------------------------------
★屬於精力充沛型的孩子,對於遊樂設施等遊戲充滿自信與活力,可以觀察孩子對不同遊戲的偏好,依孩子體能發展情況,適時的提供足夠的活動,才不會使孩子總覺得無聊。
----------------------------------
★對這個年齡的孩子講道理,絕對比不上孩子自己的感覺更能影響孩子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設法讓孩子正確的感受到對外界的變化,並做出適當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感覺統合能夠影響孩子的原因。
==>漫談感覺統合

復健醫學系 汪宜霈 講師(88年2月)

在學齡前,小朋友的大腦,可以說是一部處理感覺的機器。在這段時期,小朋友都是直接藉由各種感覺,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和他周遭的環境。他會學習在空間中如何對抗地心引力、做出適當的肢體活動、並且要學習不同的感覺刺激,所代表不同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在這些過程中,小朋友可以學習如何去主宰環境、能夠因應環境的要求,扮演適當的角色,例如做一個好的遊戲者、學習者,並適當的與他人相處。

小朋友的大腦,在正常狀態下,是一個組織良好的系統。我們雖然無法透視小朋友的大腦,但是,小朋友外顯的行為表現,就是大腦活動的反射。當小朋友表現出來的行為,與一般兒童不太一樣,或是沒有依循著發展程序發展時,我們便可以猜想,小朋友的大腦,是否有組織整合不佳的問題。感覺統合(SensoryIntegration)是大腦組織整合感覺訊息,為應付環境需求,做出適應性反應的一個過程。所以,這樣一個理論架構的提出,可以提供我們在治療上某種程度的幫助。但由於大腦中感覺整合的過程,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而且臨床上,小朋友表現出來的情形,也會不太相同,因此,感覺統合理論也同其他治療性的理論一樣,都有被不斷修正研究的必要。

感覺統合的創始者珍•艾爾絲博士,在一九五○年代初,開始致力於感覺統合理論的研究與發展,一開始,她利用此理論治療介入的對象,大部份為學習障礙的小朋友,她發現有許多智力正常的小朋友,但是一直學不會綁鞋帶、動作很笨拙,或是在課業上的學習上,會有學習不佳的情形。後來,這個理論被延伸到其他有神經行為發展問題的小朋友身上,包括智能障礙、自閉症、情緒困擾、不同形式的行為異常,及其他神經感覺基礎的問題。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

(一)觸覺系統: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二)前庭系統: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及運動。而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的功能,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所以對於小朋友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使小朋友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產生動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此外,它會告訴我們個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使人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三)本體感覺: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而其對感覺統合最大的功用,是維持肌肉正常的收縮,使關節能夠自由活動,因為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有抑制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小朋友安靜下來。

而感覺統合的治療原則,就是利用臨床觀察及各種評估工具,去分析小朋友在那些方面產生了問題,而針對上述所提三大系統,直接給予小朋友各種適合的感覺刺激,或者利用特別設計的活動,間接的給予刺激,感覺與動作之間有密切的關連,利用經過設計的活動,來控制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小朋友為了達成既定的目標,自然會整合各種輸入的刺激,做出適當的動作反應。感覺統合理論的提出,使人們不再只著重於運動功能的訓練,而進一步注意到感覺與動作之間的重要關連,而評估的進行、治療活動的設計,都必須經由合格的職能治療師來進行,才能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
----------------------------------
★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不要以為孩子小而隨便應付孩子的問題,因為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所謂『三歲定終身』,孩子的教育要從現在開始。
----------------------------------
★利用玩具或家中的東西,鼓勵孩子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並告訴孩子體驗這些東西的不同,這些活動都是孩子從生活中去學習最方便、好玩而容易的遊戲,如果您想提升寶寶的資優能力,每天持續的親子遊戲才更有效果。
----------------------------------
★請給孩子自己做的機會吧!雖然開始做不好,但請千萬忍住為孩子動手的衝動,以免抹煞了孩子自我挑戰的動機。孩子必須透過不斷的操作來思考事情的解決方法,請提早準備的時間讓孩子練習長大。
----------------------------------
★您的寶寶已進入了語言學習的爆發期,除了讓孩子多聽、多說之外,良好的視聽整合練習和口腔控制能力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父母若能提升孩子的興趣可以讓孩子的語言進步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