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毅怡安媽咪

成長痛症候群

2005年08月06日
成長痛症候群
成大醫院 骨科林啟禎
 
兒童在生長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肢體的疼痛,而被醫師診斷為「成長痛症候群」。加上「症候群」來描述成長痛,表示它並非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種因為許多不同問題皆可導致其發生的一種表癥。
 
成長痛這個名詞在文獻上已出現一百五十年了,但後來被發現並不是個正確的名稱。因為痛不會成長,成長本身也不會痛;成長特別快的青春期發生率並不特別高,同時生長的兒童不一定會發生便是明証。但為什麼這個名稱仍然沿用至今呢?!最重要的,它發生在成長的兒童,而且這個名詞很容易被父母所接受及了解。
 
根據成大醫院骨科的統計,百分之九十的痛發生在下午及晚上,大多在兩側的下肢,對支撐體重的大腿前側肌肉、膝蓋、及小腿後側肌肉特別偏好;痛時很難受,卻不合併發燒,局部沒有紅腫熱痛,平均不會超過兩小時;而且許多的痛在父母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之時,便自動不藥而癒。所有的偏方通通有效,包括安慰劑、維他命C、熱敷、按摩、止痛藥、藥膏布、針灸等。
 
為什麼會有個別差異呢?!為什麼會發生呢?!其實,這是兒童本身肢體體能,在經過一天的活動之後,所累積的疲勞,如果超過主觀可容忍的程度,在肢體逐漸安靜冷卻下來之時,便會表現出來。這可以解釋其好發的部位及時間,也可以解釋有的經常發生,有的卻如「紅毛刺骨」一樣沒感覺的主因。
 
所以,當孩童長大成人了,社會化了,所有的活動都運動化了,他分得清運動傷害、運動疲勞、體能升降了,成長痛也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