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蓮媽咪

堅持與妥協

2010年10月11日
給堅持度高父母×堅持度低孩子的小秘訣;參與討論、策略學習

堅持度低的孩子常顯得較乖、較順從,但有時會過於安逸散漫,有要求的事情才做,沒有要求的事情就「乎伊去」,或是太容易被同儕慫恿,做了些傻不拉嘰的事情而闖禍。若父母因為堅持自己理念的因素,也覺得這個孩子很好商量,而做了過多的限制及要求,孩子可能會變成沒有自己的意見,或因為很愛爸爸媽媽,將父母的期待放在自己的期待之前,想要令大人滿意而過度壓抑忍耐自己。長期而言,並不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在制訂規則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討論,先不要急著講自己的看法或說教,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與希望,然後討論出兩個人都覺得合理的做法。並且爸爸媽媽要協助孩子去看到「真實情境」,例如孩子說:「我這次一定要考一百分」或是「沒問題,我15分鐘就可以把功課寫完」時,父母不要太快的認同,反而要跟孩子一起檢視這些目標的可能性,給予一點彈性,例如可以告訴孩子:「想要考一百分很不錯,表示你很想考好,但是我的期望是你因為粗心錯的分數不要超過3分,真的太難不會的盡量想就好。」或是「今天的功課比較多一點,我想你可能需要30分鐘」。讓孩子知道當要求不合理,或期望不合理時,他可以多一點彈性,並將因應策略變得更具體,讓自己真的可以成功、並且獲得成就感,增加願意持續嘗試的動機。這就是妥協,良好的妥協過程與結果,其實是幫助孩子更堅持的方法。


因此建議爸爸媽媽,我們可以適度的尊重孩子,但也要讓他知道我們的底線在哪裡,並視其年齡發展程度,給予重點式的要求即可。爸爸媽媽可以透過建立基本家規,然後延伸1∼2項具體做法的方式來進行。以下舉幾個例子給您參考:

「有禮貌」

•學前兒童:生氣時要說出來「我生氣了」,而不可以打人。

•學齡兒童:要說請、謝謝、對不起。

•青少年:別人在對你講話時要面向對方。



「要誠實」

•學前兒童:做錯沒關係,但要承認並且道歉,就不會被罵或體罰。

•學齡兒童:有需求要跟父母說,都可以商量想辦法,但不可以偷竊。

•青少年:外出前一定要告知父母要去哪裡、跟誰在一起等等。



「愛整潔」

•學前兒童:玩具玩完,離開房間或做別的事時一定要收回玩具箱。

•學齡兒童:口袋或書包裡的垃圾每天拿去丟掉、早上起來被子摺好。

•青少年:自己的房間地板,兩個禮拜要拖地一次。



基本要求做不到,爸爸媽媽這時就要拿出堅持的態度來,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好才能去做別的事情,忽略過程中孩子的頂嘴、討價還價、賴皮或轉移話題,您必須要保持中性的態度,堅持地重複指令,直到孩子做好為止。當然,這種家規具體做法的內容可以更換,視您與孩子的情況決定。同時執行的家規一次可不要超過3項,否則您堅持得太多,會很累而容易破功,孩子被同時要求太多也會受不了的喔!



希望以上的建議,可以對您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一些做法上的參考。但父母是自己孩子的專家,只有您才真正知道怎麼處理對自己或孩子才是最適合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