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瑞比寶貝媽

感動

2010年01月20日
結業式的午後
桌上擺著比比寶貝這學期來的努力成果
---學期總成績優良獎狀
感動_img_1

看著這張在台北市家長心中趨之若鶩的紙張
媽咪內心的感動其實是遠遠超過開心

從小生活在「求學天堂」--東部的媽咪
讀書就是這麼開開心心
對比比寶貝這一路在首善之都的求學過程
心中的矛盾/掙扎/不知所措
算是一部坎坎坷坷的心酸史...

一直以為教育的本質是「適性」
獨立個體的天生氣質沒有好壞高低之別
成績的高低只是單純在求學這個區塊裡面的一小部份表現
更重要的是態度的建立和責任的培養

但從比比寶貝小一那一年
發下第一張平時考卷開始
挑戰理念的衝擊就沒停過
只要考到80幾分
還不錯的分數
名次就是倒數一或二名
單科滿分全班十幾個
媽咪常想怎麼會全班都是讀書的料
這種畸形到底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在台北市
家長對成績/分數錙銖必較
印象最深刻是五上的家長日
劈頭第一個討論主軸竟是
---「市長獎的計分方式/如何在小五就開始為市長獎加碼」
當場只能用傻眼來形容

所以為求公平/弭平爭議性
任何學科都拿來紙筆化測驗
健康.生活.電腦....
只要能考的都不放過
就像比比寶貝這次的「健康」考題
選擇優良就診地點的要素:
天真的女兒
把「明顯的招牌」、「病人饋贈的感謝匾額」都勾選起來
結局當然是中箭落馬被扣分
但回頭想想
沒有招牌的診所誰敢去呀?
哪家診所沒高掛一些歌功頌德的匾額?

無所不考之外
也無所不努力的變化考題
國語課本裡的語詞是「挫」折
但考題就改為股市重「挫」
說實話連老爸從事金融業的比比
也壓根不知道什麼是「股市重挫」
從小三開始更是百分之十加考課外閱讀
問的題目有的根本超過語文的理解

有時候真的很困惑/不解
這基礎教育的考試到底是考孩子會不會/懂不懂
還是考倒孩子.....


這個高度競爭化的都市
競爭白熱化從商業蔓延到教育
甚至下修到嬰幼兒的潛能開發
2.3歲的嬰幼兒就有排滿的課程
到了學齡後更是變本加厲
父母親都卯足力幫孩子復習
有些安親班甚至變相的copy教師用的命題光碟
幾千幾百題的讓孩子「重覆練習」
孩子不是輸在「沒學會」
而是輸在沒有「訓練有素的作答」

爸比/媽咪從不會盲目的要求孩子追求一百分
但也沒辦法大喇喇的講出:
「我們不重視小孩的成績,功課一點都不重要。」
平時努力完成功課/固定複習.預習
考試時盡力作答
這些敬業態度與責任的驅使
還是在爸比/媽咪的大原則中

回想起媽咪的童年
在國小的這個階段
每天就是在田裡的泥巴/溪裡的大筒蝦中攪和
不然就騎著單車在田野阡陌之間競逐
哪需要寫評量/測驗卷這種怪玩意
說實話
媽咪已經回想不起來小時候的月考考幾分
但打棒球K到阿婆送救護車/偷拔地瓜被追/在溪裡摸到滑溜的蛇
跟童年隔壁家的玩伴們做過的冏事
卻是充塞腦海久久不忘

所以天真的想要孩子跟媽咪一樣
有個開心的綠色童年
卻又擔心缺乏督促
會讓比比寶貝在這病態的競爭下
處於弱勢
喪失對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數度夢迴 數度掙扎
在規律基本的撰寫功課/定期預習.複習中
爸比/媽咪選擇有勇氣的做假日就盡量帶孩子出遊的家庭
有勇氣的讓孩子只複習一份考卷
有勇氣的讓孩子到高年級還上著自己喜歡的興趣
而不是將比比埋在寫不完的作業和測驗卷
上不完的國.英.數學科補習


說實話
媽咪也不確定這樣對不對/好不好
當父母後愈顯得自己的渺小與微弱
但可以確定的是
比比寶貝臉上的笑容跟天真多過同年齡的孩子

而爸比/媽咪很幸運的生到一個乖巧的女兒
總是如期的完成該完成的課業
也很幸運的生到一個勁量電池的女兒
(雖然小時候因為她的勁量頭痛不已)
出遊回到家
還有滿滿的體力把該星期老師教的課業
作簡單的複習
更幸運的生到一個疼愛弟弟的女兒
在瑞瑞寶貝每天開心的在家玩樂時
她還能靜下心來好好讀書

爸比/媽咪最親愛的女兒
我們真的以妳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