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瑞比寶貝媽

精選繪本,好書一百

2010年11月05日
每星期的故事媽媽工作
一直想著怎麼在半小時內呈現繪本和延伸活動

再加上以前選書
就選自己孩子需要的/想看的
難度不高
現在就考量到20幾位小朋友的閱讀胃口

這篇去年底親子天下的整理文
有針對topic推薦繪本
倒是提供有時想與孩子溝通理念的橋梁

用看繪本來傳遞觀念
應該比碎碎念有用
************************************************

精選繪本,好書一百
作者:張淑瓊、劉清彥  出處:天下雜誌



兒童文學與閱讀專家張淑瓊、劉清彥,針對尊重、責任、公平、值得信賴、關懷、公民責任等六個品格要素,精選一百二十本兒童繪本,提供家長與孩子開始「品格閱讀」。



Ⅰ尊重 文�張淑瓊
「尊重」這項品格的目標是:如何被尊重。這個角度頗有趣,不只是希望孩子尊重別人,而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這項品格有六個行為準則,我們可以稍加區分成為三個「要」和三個「不要」。三個要是:要將心比心、要謙恭有禮、別人說話要仔細聆聽;而三個不要則是:不要怒罵或嘲笑別人、不要欺負或找別人的麻煩、在理解一個人之前,勿下斷語。


圖畫書中很難找到一本書可以涵蓋所有的準則,不過倒是可以找到許多有趣的例子討論其中的部份法則。


將心比心


舉例來說:講到將心比心,《莉絲的要和不要》是個很好的例子。在莉絲的眼中,媽媽好像只會說不要,莉絲不要頂嘴、不要在屋裡大叫,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聽媽媽說了這麼多,莉絲決定也要表達一下對媽媽的意見,她也一口氣丟了許多不要,媽媽不要一直講電話、不要皺眉頭嘆氣……。


然後,她們兩人決定停止拋出「不要」,交換了一下對彼此的期待,說出貼心又溫暖的「要」。莉絲說,「我害怕的時候要緊緊抱著我。」媽媽說,「如果我頭髮很亂,要提醒我。」人際互動中真的很需要這樣的學習,莉絲和媽媽在這個故事中學習了將心比心,彼此尊重。


爸爸媽媽們也可以和孩子這樣真心交換意見,好讓彼此有機會對對方的想法有更多理解,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謙恭有禮


透過不同主角觀點的對照,讓孩子看到兩邊說法的故事,常讓孩子有機會從多元的角度思考。


《臭小羊!呆頭鵝!》這本雙封面的書是個例子,小羊和小鵝兩個好朋友有一天鬧翻了,兩個幼稚園小朋友不會有什麼深仇大恨,但引發衝突的核心都在於彼此話語和行為對待缺乏禮貌:說話插嘴、批評別人的作品、霸占玩具。


透過衝突雙方的說法,小讀者們也看到尊重的行為法則中謙恭有禮的重要,尤其是好朋友更需要禮貌的對待。


仔細聆聽


同樣的這本書也可以用來看「別人說話要仔細聆聽」,如果我們可以有機會聽到兩邊的說法,對別人的看法或是對待的方式一定會不同,不然就會像《真是太過分了!》裡頭的動物們,被看起來很可憐的貓耍得團團轉。


被女主人趕出門的貓向動物同伴們訴苦,說牠只是喝了一點牛奶,女主人就用掃把牠掃地出們。


動物們單聽貓對自己惡行惡狀的輕描淡寫,都覺得女主人實在太過分了,不過聰明的讀者讀這個搞笑的故事,就知道真正可憐的是女主人,明明被欺負卻被錯怪。


別人說話要仔細聆聽,有兩層的意思,一方面是尊重說話的人,但同時也才能發現誰是真的值得尊重的人。


不嘲笑別人


孩子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與人接觸,常有機會學習尊重的功課。


像《烏鴉太郎》裡,從山裡來害羞、被冷落的小男孩小不點,不但同學欺負他,就連不同年紀的小孩也會口出惡言嘲笑他,但不管如何他仍然每天走很遠的路程來上學,從來沒有缺席。


可憐的小不點直到遇見磯邊老師,才有機會讓同學了解他。


不欺負別人


校園裡或生活中的霸凌行為其實蠻常見,不管是怒罵或嘲笑別人,或是欺負、找別人麻煩,都應當即時的處理和導正。


這中間除了大人介入處理外,讓孩子學習處理,培養思考和回應的能力也很重要。


《公園小霸王》裡的凱文就在爸爸的提問引導之下,慢慢了解,也許他可以不用每次都逃走,可以嘗試鼓起勇氣,面對山米這個老是霸占玩具,又愛撂話威脅的公園小霸王,兩人化敵為友。


不妄下斷語


說到化敵為友,《敵人派》是個很好的例子,原先完美的暑假,突然殺出一個討厭的小傑來攪局,幸好爸爸有一種殲滅敵人的妙方,就是烤派請敵人吃,不過得要先花一天時間和敵人相處,取得信任才可誘使對方吃下敵人派,而就在這一天的相處過程,兩個孩子開始彼此了解,果真輕輕鬆鬆地把敵人殲滅。


這個故事恰恰說明了理解一個人之前,千萬別輕易就把對方歸類,否則平白多了許多敵人,少掉好多朋友多划不來。




Ⅱ責任 文�劉清彥
小孩從小接受父母照顧,生活所需也多靠父母供給,對他們而言,以自己的能力擔負責任,彷彿是遙遠又陌生的經驗。


然而,這樣的依附和仰賴關係無法永遠持續,每個小孩都必須在成長過程中,循序漸進學習成為負責的人,能夠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瞻前顧後,三思而行,為自己的決定和作為負責,並且信守承諾,完成答應別人的事。


為自己的需求負責


讓小孩從經驗中學習,是養成責任感的重要關鍵。


但是許多父母為了保護和滿足小孩,常常想盡辦法為他們做好每一件事,使他們錯失自己動手和負責的機會,結果養成小孩過度依賴的心態,並且視父母為自己付出的一切為理所當然,就像《謙虛派》裡令人頭疼的小男孩李奧一樣。


李奧的父母幾乎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想盡辦法滿足他所有的需要,卻換來他種種負面的性格和行為表現。


這本書的作者在故事中透過奶奶做的超大謙虛派,為李奧營造一個閉門思過的空間,讓他在跌入派裡之後,從搖搖晃晃、衝撞摔跌的過程中飽嚐自私、貪心和霸道的苦果,然後自派裡脫困,改頭換面成為會主動幫忙父母做事、學會易地而處,並且懂得為人著想的小孩。


作者用輕鬆活潑的敘事調性沖淡了故事中的道德壓力,使小孩在閱讀時不感排拒,還能深刻感受李奧的心情和處境,在他身上看見自己,然後跟著一起體驗、思考和反省。


除了大人在日常生活中適度給小孩機會,放手讓他們嘗試和經驗,也需要讓小孩看見明確又具體的角色示範,使他們有認同和模仿的對象,從那些人身上看見負責任的表現和結果,激發他們實踐的動力。


圖畫書創作者早在近百年前,便開始透過這樣的角色安排,溫柔地提醒小孩成為有擔當的人。


一九一○年於瑞典出版的《貝雷的新衣》,正是這方面的經典作品。作者艾莎.貝斯寇筆下的小男孩貝雷,為了擁有一件新外套,從自己養羊和剪毛,然後以交換工作的方式,一路請託人梳毛、紡紗、染色、織布和裁縫,最後終於穿上自己辛苦工作換得的嶄新外套。


作者從小孩實際生活相關的角度切入,讓小讀者清楚看見明確示範,藉此鼓勵他們學習為自己的需求負責,以勞動和付出換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這本書也成為日後許多相似主題圖畫書的創作原型,一九八二年出版,改編自二次世界大戰後真人真事作品的《安娜的新大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透過向故事中的角色看齊,閱讀的小孩也能學習做好份內的工作,並且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


《培培點燈》和《愛彈琴的安娜》中都有盡忠職守的角色,一個是忠人所託,每晚按時出門點路燈小男孩;另一個則是不畏長途跋涉、努力學習和練習彈琴的小女孩,他們看重自己的本份,並且盡心盡力完成,讓閱讀的小孩從他們身上看見,責任感是一種全力以赴完成工作的態度,過程雖然辛苦,但完成後便能享受負責任的甜美果實。


至於《妮妮的紅長褲》和《依莉的娃娃》,則是從錯誤中學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例子。不管是為了刻意主張自我意見,反對母親提議,執拗買下那條自己不喜歡的紅長褲的小女孩妮妮,還是和男友初嚐禁果後不慎懷孕的大女孩依莉,都因為沒有好好思量決定和行為的後果,使自己深陷不易脫困的難局。


但可貴的是,她們都願意認真面對自己犯的錯,並且甘願為此付上代價。這種負責任的態度,使她們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寶貴的功課,因此得以成長,使自己在將來有能力擔負更多的責任。


負責的人能夠將自己的事規劃、處理得井然有序,不會帶給別人麻煩,更能夠妥善照顧身邊的人。


《豬奶奶說再見》中,即將臨終的豬奶奶仍不忘細心打理自己的事,她去圖書館還書,到銀行結束帳戶,還帶著孫女一起創造值得紀念的回憶。


最後她安祥辭世,卻留給孫女繼續面對人生的勇氣和力量,她也用自己的一生向閱讀的小孩證明,負責任的態度不僅能為自己造就美好的人生,也能為別人帶來祝福。


Ⅲ公平 文�張淑瓊
「公平」品格的目標是:如何成為一個公正的人。公平和公正確實是一個優質社會最需要的品格,但要建立卻需要許多的學習和每一個個人的努力。


遵守遊戲規則


在這項品格的行為準則中,同樣提到對待別人要將心比心,還有要遵行遊戲規則、讓別人也有機會、說實話、要以開放的心胸聆聽,同時想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別人。


「遊戲規則」很重要,不但需要建立且需要切實遵守。看過《南瓜湯》的讀者都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三隻動物住在一起各司其職,煮出來的南瓜湯美味可口。但有一天負責加鹽的鴨子決定改變規矩,引發了一場風波。


理解己身行為會影響別人


規矩並不是不能改,可是需要參與的人共同商量。記得有一次和小朋友分享這個故事,他們一聽完馬上就正義凜然地說,「鴨子應該要商量啊!」這個要商量代表著以開放的態度聆聽,三隻動物各有立場和想法,如果能善意地開放溝通又能遵行遊戲規則,鴨子多想想自己的行為會引響別人,其他兩隻動物讓鴨子也有機會嘗試改變,他們就能繼續煮出好喝的南瓜湯,又能學習到不同的煮湯工作,不是更好嗎!


想要成為公平公正的人,可不能胡亂生氣,不過遇到不公平的事難免一下子很難克制,像《菲菲生氣了》裡,心愛玩具被姐姐搶走,媽媽又不站在自己這邊的菲菲,怒氣沖天地跑到外頭,幸好大自然的涼風和景物慢慢撫平她的情緒,小小的菲菲學習在怒氣中不讓自己影響到別人,等到回到家以後,可以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關於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別人,《在圓木橋上搖晃》是個巧妙的例子。


原先是掠食者與食物間緊張關係的狐狸和兔子,意外同時卡在一座斷裂的獨木橋,上下不得。這下子兩人就轉成唇齒相依的關係,因為任何一位稍有閃失,他們就會一起掉到水裡去!


兩個角色一路從意圖相害,到相依為命,後來當兔子因為太累睡著時,黑暗中在橋的另一端聽到打鼾聲的狐狸,竟奮力地喊道,「不能睡,要愛惜生命啊!」真是弔詭又張力十足的安排!


與人分享


擁有一塊舒服又整齊的草坪很幸福,可是如果能讓別人有機會分享一下不是也很好嗎?可是在《魯拉魯先生的庭院》,魯拉魯先生總是用彈弓狠狠地對付想要來躺一躺的動物。


直到來了他不敢招惹的鱷魚,鱷魚要魯拉魯先生也來躺一躺,感受一下有些刺刺卻很舒服草坪,從此以後,魯拉魯先生的庭院就成為大家都可以躺一躺的好地方。


老實說那是他的草坪,魯拉魯先生當然可以獨享,不過讓別人也有機會更快樂些。


公平三「不要」


「公平」的行為法則裡還包括三個「不要」:自己的錯誤,不要怪別人、不要佔別人的便宜、不要搞小圈圈。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原先想要找一塊地方可以平平安安工作、生活的六個男人,最後卻變得讓別人不能安居,讓人一聽到「六個男人」就會開始擔心侵掠者,這一小群人為要維護自己的利益,甚至擴大利益,早就忘記原先對平安生活的小小期望,開始向外搶奪,攻擊鄰近的農場,佔據別人的財物土地。


這本《六個男人》裡有很多可以和孩子討論的空間,搞小圈圈有什麼壞處,看六個男人一錯再錯,一發不可收拾的連鎖反應,真讓人有許多提醒!




Ⅳ值得信賴 文�劉清彥
值得信賴的人誠實又可靠,而且有足夠的勇氣做對的事,即使面對困難也不輕言放棄,更能成為令人敬重的益友,因為他不會背叛朋友對他的信任。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擁有這些美好的人格特質,但是小孩很難單從抽象的解說和教導明白這些特質的重要性,就算明白了,也不易落實在行為上,除非有具體可見的實例成為他們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才能幫助他們,透過向那些角色模範趨近靠攏,逐漸將這些特質內化,在自己的生命中彰顯出來。


不輕言放棄


在圖畫書中,這些為小孩做人生引航和示範的角色,經常由老人擔綱演出,因為他們不但是小孩生活中熟悉的情感連結對象,同時就生命經歷而言,他們也具備足夠的說服力。


許多創作者喜歡呈現老人的生命故事,或藉由他們發聲,傳遞這些重要的品格和價值觀,從情感觸動進入理智思維,讓道理不著痕跡地進入小孩心中。《叔公的理髮店》和《最重要的事》中,兩位堅毅、可靠又誠實的老先生,便是絕佳的範例。


一生都在為開理髮店夢想而努力的傑德叔公,儘管過程曲折不順遂,卻仍然踏著堅定持穩的腳步朝夢想邁進。他在姪孫女生病時成為她情感和經濟支援的靠山,也在七十九歲完成夢想之際,向她證明自己是個說到做到、有始有終的人。叔公不僅用他的一生教會姪孫女「相信自己的夢」,也使閱讀的小孩深受感動和激勵。


有個小男孩就曾經告訴我,他正打算放棄自己以為完成不了的軍艦模型時,猛然想起傑德叔公,於是有了再嘗試的動力,熬夜到凌晨五點,終於完成那件困難的作品。


誠心彌補錯誤


至於《最重要的事》中那位剛從墨西哥移民美國、不懂英語的外公,則是在小外孫幫忙他接洽臨時工作說謊犯錯時,即時幫助他思考,做出正確的決定。


小男孩的外公誠心彌補錯誤,為雇主著想,不僅換來雇主的信賴,願意提供一份正式的工作給他,更為自己贏得尊嚴和信譽。


這本書的作者伊芙•邦婷,常常藉由故事中的角色和他們遭遇的難題,引領小孩同理設想,因為她認為,小孩必須認識生活中的困境和抉擇,而他們身邊的大人,更該責無旁貸協助他們做正確的決定,並且學習這些重要的人生課題。


堅持做對的事


然而,做正確的事,往往需要過人的勇氣和不畏艱難的堅持毅力。這方面,真實人物的故事對小孩來說更具啟發和信服力。


《胡安娜的圖書館》讓小孩看見一個身處女性權益被忽視年代的女孩,如何打破刻板成見,把握每個能夠接觸書本的機會學習和自我充實,最後成為拉丁美洲著名的女詩人,並且一手建造當時美洲最大的圖書館。


《讓時間旅行的約翰.哈里遜》,雖然是出身英國貧苦鄉下、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的木匠和鐘錶匠,卻同樣憑藉過人的膽識、勇氣和毅力,從知識份子與權貴的打壓和箝制中突圍,不斷實驗和改良,以四十多年的時間製作出五個航海時鐘,終於解決測量經度的問題,使英國晉升統領海上霸權的日不落帝國。


胡安娜和哈里遜都用自己一生證明,只要堅持做對的事,不怕困難和挑戰,必定能有所作為,不僅使自己成為值得信賴的人,也能為別人帶來福祉。


他們的故事因為真實,讀來格外令人動容,也發人深省。大人陪伴小孩閱讀時,不妨一起分享和討論各自從這些人身上發現的美好特質,以及他們為何能夠達成這些令人嘆服的成就,又如何造就自己成為值得信賴的人,藉此拉近這些歷史人物與自己的距離,激發更大的實踐動力。


透過閱讀,小孩有機會看見不同的生命風景,走進這些故事角色的人生,也在無意中開啟心中的那扇門,邀請他們走進自己的人生,將他們生命中展現的那些美好特質,內化為成長的養分和力量,為自己帶來美好的影響。



Ⅴ關懷 文�劉清彥
「關懷」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表現,是人與人之間情感連結的重要關鍵。


懂得關懷的人會對人有興趣,能夠靜心傾聽,在乎別人的感受,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以寬厚的心待人,並且願意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這樣的人心中充滿愛,樂意慷慨付出,時時為他人著想,即使必須自己有所犧牲才能成就別人,也能甘之如飴。


這是每個小孩不可或缺的人格特質,但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只考慮自我和自己的需要,如何幫助他們將目光從自己移轉到別人身上,激發他們由衷的利他心態和行為,情境的體驗非常重要。這也是圖畫書創作者,在表現這個主題時側重著墨的部份。


將愛與溫暖推己及人


他們利用小孩高度自我涉入和感受強烈的閱讀特質,在作品中設計和小孩切身相關的利他情境,使他們透過閱讀去經驗關懷所帶來的快樂與滿足,然後在心中慢慢凝聚愛的力量,進而有能力在生活中展現出來。


《我會關心別人》便是以小孩熟悉的生活實境,幫助幼兒學習關懷他人的作品。


作者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角度出發,強調同理感受,讓閱讀的幼兒明白: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必須先怎樣對待別人的金科玉律;以及自己接受別人關懷時所感受到的溫暖,也正是你關懷別人時所帶給他的感受。


使閱讀的幼兒隨著故事中的角色經歷,開始將關懷帶來的愛與溫暖推己及人,一點一滴建造關懷別人的心。


用實際行動幫助別人


對於年紀稍長的小孩,圖畫書的創作者則強調關懷的積極意義:從別人的需要看見自己的責任。


不論是《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中細心為家人撿拾遺落的東西、準備聖誕禮物的小熊;縮瑟在白雪靄靄的寒冬街角,等不到擦鞋客戶上門,卻不斷將自己身上的帽子和手套,送給衣著單薄的流浪小男孩的《發光人》;還是《嗨!路易》中願意將他們心愛的玩偶,送給孤單小男孩路易的蘇西和羅伯特,都在鼓勵閱讀的小孩,看見並關心別人的需求,並且將關懷的心轉化為實際行動幫助他們。


圖畫書創作者塑造動人的故事情境和氛圍,讓小孩在閱讀中體驗關懷他人的美好和溫暖,也藉由這些故事角色親身示範如何真心為人付出。


他們同時明白地向小孩揭示:犧牲自我是關懷他人時必然的代價,而勇氣更是愛人的必要條件。


就像《爺爺的肉丸子湯》裡失去老伴的爺爺,為了應付不斷湧入家門的動物和小孩,煮湯的鍋子雖然愈換愈大,卻總是不夠自己喝;還有在《露芭——貝爾森的天使》裡,那個必須冒著生命危險,想盡辦法在納粹集中營裡搶救五十四個小孩性命的女英雄露芭。


他們的作為看似不利己,卻也在幫助別人時造就了自己。煮湯的老爺爺原本孤寂落沒的心情,隨著門外的腳步聲和喝湯的聲音愈來愈熱鬧豐富,漸漸開朗起來;而露芭也因為拯救這群落難孩子的英勇事蹟,贏得眾人的愛戴和敬重。


從了解、尊重到關心


關懷的心從自我和周遭的人開始慢慢養成和蓄積能量,然後逐漸擴展影響的範圍,終有一日能發揮無遠弗屆的力量。


用攝影鏡頭和文字創作《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的日本作家山本敏晴,就是最好例子。


他捨棄醫學博士學位所能帶來的豐厚利益,無私地投身各種國際人道組織的協助活動,為第三世界的小孩盡心盡力。


他在這本書中,利用相機捕捉柬埔寨小孩的面容,以及他們認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透過真實的相片和那些小孩自述的心聲,拉長並擴展閱讀小孩的關懷目光和胸襟,從了解、尊重到關心,為他們建造關懷全人類的價值觀。


美國著名的童書家伊芙.邦婷曾經在一本自述傳記的圖文小書《Once Upon A Time》中寫道,「從前我們破壞樹林,現在讓我們學習不要重蹈覆轍;從前我們參與戰爭,現在讓我們學習和平的重要;從前我們不會彼此關懷,現在讓我們努力付出關心,互相了解。


如果真能這樣,我們共享的世界豈不變得更美好嗎?」我相信,這不僅是邦婷的心願,也是所有童書創作者的由衷期盼吧。




Ⅵ公民責任 文�張淑瓊
「公民責任」這項品格的目標是:如何成為一個好公民。


這一項品格指的公民並不侷限在小的地域範圍,而要延展為世界公民的概念。


因為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進步,這已經是個真實天涯若比鄰的時代了,但不管如何,世界公民的實踐,需要先從最小範圍的周邊開始。
從每一個人思考如何用自身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好開始。


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


如何盡自己的一份力,讓小至學校、社區,大至世界都能變得更好呢?這個自己的力量到底是什麼呢?


也許就像《花婆婆》這本感動許多人的圖畫書,我們也要像花婆婆一樣,在一生中不斷地思考:如何「做一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花婆婆選擇在年老的時候帶著種子四處播撒,讓自己所在的地方到了春天繁花盛開。


撒種子不是件難事,但一個人可以改變的不只如此,也可以像知名的美國生態學家瑞秋.卡森一樣,花了四年的時間,把她發現殺蟲劑造成的環境改變,寫成了一本書,讓更多人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


在《瑞秋.卡森的故事》裡,我們可以讀到這位熱愛大自然的女孩如何冷靜地面對攻擊,為了盡自己的全力做點什麼。


如果我們帶著孩子仔細地觀看生活周邊的事物,其實是很容易找到一些他們可以投入改變的事情,像是發生在學校場景中的《不是我的錯》,書裡被欺負的小男孩在掩面哭泣的時候,他的同學們一個個發言表明「不是我的錯」,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這些說法和理由,找到一些可以改變的機會。


另外,雖然看來搞笑又誇張,《怕浪費的奶奶》可是一本提醒我們要珍惜事物別浪費的好書,讀完書後和孩子一起回頭檢查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或行為,會讓怕浪費的奶奶不斷搖頭,也因此可以不花掉或是浪費環境太多資源。


如果你問,「小孩子有沒有機會參與社區服務,甚至改變社區的樣貌呢?」委內瑞拉有一群小孩一定會大聲地說,「當然有!」因為住的地方房子愈蓋愈多,孩子們都找不到地方可以活動,於是他們很認真地想辦法向市長陳情,希望能有一座遊戲場。


他們的熱情讓本來很忙碌的大人也開始一起參與。


《街道是大家的》這本圖畫書裡的孩子不只是抱怨而已,還站起來用行動解決問題。


社區的改變需要參與,環境的保護也需要我們參與。


像《艾莉絲的樹》裡,因為有人一個不經心的錯誤行動,讓一棵老橡樹中毒枯死。艾莉絲從小愛這棵老橡樹,她原先以為樹會一直在那裡,就像天空和草原一樣。


當她和家人發現有人在土地上倒了有毒的東西害死了樹,真的非常難過。也許那個人不是故意的,但是我們需要避免自己成為因為無知而犯錯的「那個人」,同時要像艾莉絲一樣,雖然救不回老樹,但她種下了新的種子,並且懷著希望等候新的橡樹長出來。


延續美的效應


你知道一個漂洋過海的小小包裹可以奇妙地改變好多事嗎?《凱琪的包裹》描述了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住在荷蘭的凱琪收到一個包裹,在物資最缺乏的時刻,這個美國小女孩蘿西寄來的禮物,開啟了兩個城鎮間一段美好的故事。


但這個故事有個重要的關鍵,是因為凱琪的樂意分享。每次當她收到包裹時,她總是慷慨地分給周邊的人,聖經上說,「有給人的,就有給你的。」因為凱琪的給,帶來了許許多多人得到祝福,她自己也得了滿滿的祝福。


你一定很希望能遇到像凱琪這樣慷慨的好鄰居吧!那就先讓自己成為像凱琪一樣的好鄰居!


我知道這幾年確實有好多人效法蘿西,在聖誕節的時候號召親朋好友,寄出「凱琪的包裹」給需要的孩子,一本童書引發這麼美的效應真的很厲害,希望這個效應可以一直延續,鐵定會有更美的事會發生!


想要成為一個好公民,其實孩子的生活周邊有很多機會可以學習操練。《聰明小公民系列》就處理了五個孩子生活中會面對的議題:金錢、性別、人的差異、暴力和環境。


透過故事的引導,和情境的選擇與討論,刺激孩子做出經過思考的行為。


孩子的生活周邊充滿了各樣的衝突和挑戰,像這樣能夠在充分的資訊提供和討論之後,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回應或選擇,才能培養出真正優質的聰明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