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瑞比寶貝媽

對孩子說「好棒」的威力與損傷

2012年11月05日

(引自http://lishu.typepad.com/parenting/2012/05/%E5%B0%8D%E5%AD%A9%E5%AD%90%E8%AA%AA%E5%A5%BD%E6%A3%92%E7%9A%84%E5%A8%81%E5%8A%9B%E8%88%87%E6%90%8D%E5%82%B7-120528.html)

對孩子說「好棒」的威力與損傷 120528



我不曉得這是臉書的”讚”所帶來的感染或什麼,現在的家長,很輕易就會對孩子說:「你 好棒。」 我們的親職文化,從日式教育的爺爺輩走出來,在對應於”嚴格與責罵”為主的親職文化下,提倡鼓勵孩子,提倡讚賞孩子,成為親職教育的必須。

很奇妙地,在那樣的文化背景下,父母偶而或難得出現一句或兩句:「你好棒。」「好厲害。」對孩子真是充滿了鼓舞的威力,滿滿的empower能量,灌注孩子的心靈,孩子的力道被增強了,動機被增加了,之前挫敗或沈悶的陰鬱瞬間一掃而空。




逐漸地,我們吸收了美式親職教養的”人本精神”,”尊重孩子”,”聆聽時,以孩子為中心”的各種親職理念與方法,逐漸成了每個父母與師長,即使無法實踐這精神,亦能朗朗上口的標語。 在親職轉型的初期,這美式的人本精神,剛好用來領導我們,從父權為主的軍訓精神離開,在那樣轉型的時代,真是一股清涼的微風,溫柔的春風,好好地,迎接著母性的溫柔能量,來到孩子們的心靈。

然而,在這幾年內,我逐漸觀察到這樣的教養哲學的陰影,也即將形成。 這陰影掌什麼樣? 我會說,如果,在你的家,孩子在你嚴肅說話時,無法集中精神對你有敬意。 在你行使父母的權力時孩子不會立即明白「爸媽大,我小」這樣的本質力場。 在孩子吃苦或受罪時,你太多心疼太快去阻擋.... 那麼,陰影就瀰漫這個家了。

我會給這陰影一個名字:”父母失去了自然的威權,孩子失去了靈魂的力量”



♡♡

這個週末,樹兒的班級,到台中比了一場中區國小,樂樂足球賽。 在週六,他們踢了兩場球賽,贏了一場平了一場。 在週日,他們以失去平日水準的踢球方式,輸掉了兩場。 最後,拿了第四名的獎杯,沒有人責怪孩子,大家心中各自抱著小小的失落、困惑、扼腕....也沒有討論沒有說破,溫柔的安慰,繼續讚賞,就這樣,回了家。

因為去台北工作,沒有親臨現場的我,一回到家,就接收到三個層次的經驗。

首先是旦旦,她興奮地展示,這兩天,在陪同哥哥踢球賽的旅程中,所得到的各種獎品。 充氣的憤怒鳥,吃不完的養樂多...... 旦旦說:「我們吃得好好喔∼每個人都有一個便當,便當太多了,連我都可以單獨吃一個,裡面還有雞腿喔∼ 好多飲料,西瓜、養樂多.....」

旦旦的經驗充分描述了這場球賽,孩子們所享受到的物質充裕。 熱心而富足的家長,全力支持的校方,他們租了一部遊覽車,就這樣浩浩蕩蕩,陪孩子踢球賽。 家長們都穿了學校的校服,陽光色的光海,一整片,佔滿觀眾席。 加油、扇子、飲料、便當...... 這些孩子們,充分地,像是個愉快的旅遊一樣,享受著家長們滿滿的,溫暖的愛。



接下來是樹兒, 我一回到家,等不及旦旦展示完所有的好東西,他就跑來抱抱,「媽媽,輸了。」 神情有些落寞,問他好嗎? 他說:「還好。」 這「還好」的底下有東西,只是過於歡樂的氣氛,其實是碰觸不到,他內心的真實的。 展爸忙著煮飯,滑蛋蝦仁,絲瓜蝦仁...凌亂的廚房,熱呼呼的抽油煙機,我感覺到這兒子有失落,卻又沒有表現出來。



在吃飯期間,父子倆開始討論起球賽來。 原來,那個很在乎輸球,一直百思不解,充分投入思考能量的,是展爸,而不是樹兒。 這也許不是動機問題,而是,展爸跟隨著兒子踢過幾年的球賽,去年,他看到這個球隊的陰影....今年,他把每場球賽的錄下了,他思考戰略,思考孩子們的耐力、體力、應變力..... 這些思考能力的欠缺,讓樹兒對於輸球,有一種”無法掌控”的無力感,就連要討論,也只能說出表面的檢討。



接著,是洗碗期間。 孩子們幫忙收拾,做自己的事了。 展爸終於,能來到我的耳朵邊,避開兒子,說說說說,說說說說。 展爸說:「決賽的第二天,來最多家長的我們,卻是輸最多的。 贏最多的那一隊,只有教練,和1─2個家長跟著。」(我心裡想,這就像是「去遠足的球隊」vs「去打仗的球隊」) 展爸說:「你知道休息時,其他的孩子在閉幕養神,我們這群孩子追逐來追逐去,歡樂極了,一點都不像在比賽,比較像是來玩的。」 記得展爸去年形容,樹兒輸給全國第一名那一場球賽,他的註解是:「城市來的肉雞隊,遇上了鄉下的土雞隊。」

展爸扼腕之餘,思考很久,他說:「理書,我知道了,這些孩子,在第一天的初賽,迎了球之後,得到太多的『你好棒。』 這太早的你好棒,讓孩子感覺比賽已經結束了,讓孩子失去了準備第二天球賽的決心。」 我問:「真的嗎?」 他說:「我不知道別的孩子怎樣,但至少,我們家這隻,從比賽後到晚上,跟在他旁邊的我,至少聽到15聲以上的『你好棒』」 展爸急著出門,烙下這句話,就出門了。

展爸不在家,孩子們跟我,就會有特殊的氛圍,這是Heart to Heeart 的時間。 還在洗碗的我,叫樹兒來,問他:「這兩天,是不是聽到很多次『你好棒』?」 樹兒回答:「對呀。」 我問:「那麼,當別人跟你說你好棒時,你心裡怎麼想的?」 他說:「我覺得『我沒有那麼棒阿,可是又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笑一下。』」 然後,他就碰觸到自己心碎之處(註解)了,開始眼眶濕了。

在我們的對話中,得知,當大人說你好棒時,這孩子的心路歷程是這樣。

其實我沒有那麼棒。

都還沒踢決賽呢! 我們今天會贏,是因為對手沒有那麼強。

我好棒? 那我明天還要更棒才行,好有壓力喔!

於是,他開始緊張起來了。



在展爸眼中,第二天,追逐玩樂,毫無決賽意志的樹兒,其實是充滿了焦慮,緊張,他開始”怕輸”起來。 他承受了讚賞背後的期待,開始,害怕起,自己會辜負這份期待。 他說,第一天就是認真踢球,不怕輸。 第二天,他怕輸,家長團隊震耳欲聾的加油聲,讓他分心。 他的日記這樣寫著: 「我在比賽時,家長們都叫嚷著:「踢的好!」、「好厲害!」、「加油」這些話。 我覺得,這些話會讓我分心、有壓力、還有一大堆不好的影響。」



當然,這些話,可能是孩子輸球,把挫折投射到加油浪聲帶來的情緒影響。 他還說,家長們大聲幫新竹縣的球隊加油,害那個本來要進球的小朋友,回頭看是誰在加油,結果就沒踢進了。 對於這第一天備受稱譽,第二天卻輸球的孩子,他的心情是這樣的: 「當我們比賽結束,受到了那麼多鼓勵,卻輸了!真諷刺。」



當樹兒說出這些心聲,就開始觸碰到自己的內心,他大哭起來。 面對他的哭,我尋思著,要怎樣,使用這痛苦的力量? 於是,我說:「找個角落,好好地,單獨哭泣吧!」 「讓眼淚出來,讓自己明白裡面是什麼。」 沒有擁抱與安慰,我給了他一個角落,把旦旦帶開,幫他點了蠟燭陪伴,讓他安靜地,與自己在一起。 聽著他的哭泣,我聽到了,這孩子內心,有挫折、有懊悔、有自責....這些美好的重要人性。 我想支持孩子,與這些人性相處,不用太快的擁抱和安慰,阻擋他,品嚐人生的機會。

現在,剩下的,是我們怎樣,能凝聚與把握,這難得的,珍貴的”失敗”經驗。 如果,展爸能啟動,嚴格地,觀看錄影,來教會孩子看到自己的弱點,與偏差的習慣。 激勵孩子動,找到方法去練習,那麼,孩子就有機會,從這裡,透過練球的力量,來刺激,靈魂力量的滋長。



♡♡

面對孩子的內心澎湃,我不禁循思,如果我在場,是否也會隨俗地加入加油的聲浪,是否也會隨俗的太快給予孩子讚賞,太快給予孩子安慰? 是否明明心中知道,孩子們越往上打球,就會是越來硬的球賽。 然而,因為習慣使然,還是用甜甜的愛,來養出,軟軟的孩子?

幾年前,當部落格開始興盛以後,我很怕看到一種部落格。 在那部落格中,家長會在滿滿的版面上,貼上孩子的各種美美的照片,畫畫、活動記錄、....如同報紙的報導,孩子儼然在部落格中,成了小明星,小公主。 在這樣的報導中,家長用心聚焦在孩子的鮮豔的表現,因為這局部放大的效果,呈現在上面的孩子,有一種”不真實的虛假自我”樣貌,被宣傳出去了。 我也好怕看到那樣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犧牲自己的工作,犧牲自己的選擇,全家的生活步調,以孩子的教育為主。



♡♡

在過敏的防治中,有個新名詞,叫做「免疫教育」。免疫教育的意思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在年幼時,就練習接觸各種環境。 不能讓孩子被養在無塵室,錯過那些長出各種免疫力的關鍵時刻。

痛苦、失敗、挫折、分離的哀傷; 飢餓、跌倒、受傷.....都是成長歷程中,最必要的養分。 嚴格的要求,提出真實的觀察與回饋,看著錄影帶,教孩子看出自己有什麼樣的習慣缺失,什麼樣的偏見...... 與鼓舞孩子,是一樣的重要。



♡♡

經過反思後。 我想像著,如果,在孩子比球賽時,我在場,也許,能成為這樣的家長。 聽到孩子贏了,凝聚力量,看著他:「好,這是第一場,感謝上天,你贏了。 接下來,還有第二場,專心的,調適好身體,安靜休息吧!」 然後,帶孩子避開,熱鬧的家長溫熱圈,去到一個,可以冷靜觀看其他球賽,找出對手的習慣與策略。

如果,我聽到,別的大人,對樹兒說,「你好棒。」我會說:「是贏球讓人振奮。孩子棒與不棒,還是等球賽結束了,讓他自己判斷吧!」

然後,我會這樣說鼓勵。 「你在...的那一球,我看到你傳球很精準,就是力道還要在增加。 來,你做做看,當時你怎麼踢的?」 於是,我會有機會,用真實看見,信任孩子能進步,陪伴他繼續練習的方式,來鼓舞孩子。(後記)



♡♡

能支持孩子,活出靈魂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自己,活出靈魂的力量。

當我們真正在自己靈魂的力量中,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小小成就高興得太多,讚揚與傳述得太多,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培養真正力量的可能。



「你好棒。」這句話,有力量之處,在於,當孩子真正吃過苦,真正揮過汗,奮力超越了自己原來的限度時,在這時候來說,是非常具有鼓舞力的。 若孩子,其實還沒有盡全力,還沒有自身感受到,因為發揮力量的鼓舞時,過於浮泛的說,反而閹割了孩子發揮力量的動機,或是,創造孩子反而害怕自己不夠棒的焦慮。 樹兒之所以,會因為「你好棒」而緊張,那是因為,鼓舞他的人,說了不真實的話。 孩子還沒有真實體驗到那種「我好棒」的經驗,卻得承接「我好棒」的期待。



♡♡

註解:樹兒不常哭,他這輩子所有的哭,都被我寫出來了。

後記:原來,對於說「讚」我是這麼認真,難怪,一直沒辦法,進入臉書的文化。
對孩子說「好棒」的威力與損傷 120528



我不曉得這是臉書的”讚”所帶來的感染或什麼,現在的家長,很輕易就會對孩子說:「你 好棒。」 我們的親職文化,從日式教育的爺爺輩走出來,在對應於”嚴格與責罵”為主的親職文化下,提倡鼓勵孩子,提倡讚賞孩子,成為親職教育的必須。

很奇妙地,在那樣的文化背景下,父母偶而或難得出現一句或兩句:「你好棒。」「好厲害。」對孩子真是充滿了鼓舞的威力,滿滿的empower能量,灌注孩子的心靈,孩子的力道被增強了,動機被增加了,之前挫敗或沈悶的陰鬱瞬間一掃而空。




逐漸地,我們吸收了美式親職教養的”人本精神”,”尊重孩子”,”聆聽時,以孩子為中心”的各種親職理念與方法,逐漸成了每個父母與師長,即使無法實踐這精神,亦能朗朗上口的標語。 在親職轉型的初期,這美式的人本精神,剛好用來領導我們,從父權為主的軍訓精神離開,在那樣轉型的時代,真是一股清涼的微風,溫柔的春風,好好地,迎接著母性的溫柔能量,來到孩子們的心靈。

然而,在這幾年內,我逐漸觀察到這樣的教養哲學的陰影,也即將形成。 這陰影掌什麼樣? 我會說,如果,在你的家,孩子在你嚴肅說話時,無法集中精神對你有敬意。 在你行使父母的權力時孩子不會立即明白「爸媽大,我小」這樣的本質力場。 在孩子吃苦或受罪時,你太多心疼太快去阻擋.... 那麼,陰影就瀰漫這個家了。

我會給這陰影一個名字:”父母失去了自然的威權,孩子失去了靈魂的力量”



♡♡

這個週末,樹兒的班級,到台中比了一場中區國小,樂樂足球賽。 在週六,他們踢了兩場球賽,贏了一場平了一場。 在週日,他們以失去平日水準的踢球方式,輸掉了兩場。 最後,拿了第四名的獎杯,沒有人責怪孩子,大家心中各自抱著小小的失落、困惑、扼腕....也沒有討論沒有說破,溫柔的安慰,繼續讚賞,就這樣,回了家。

因為去台北工作,沒有親臨現場的我,一回到家,就接收到三個層次的經驗。

首先是旦旦,她興奮地展示,這兩天,在陪同哥哥踢球賽的旅程中,所得到的各種獎品。 充氣的憤怒鳥,吃不完的養樂多...... 旦旦說:「我們吃得好好喔∼每個人都有一個便當,便當太多了,連我都可以單獨吃一個,裡面還有雞腿喔∼ 好多飲料,西瓜、養樂多.....」

旦旦的經驗充分描述了這場球賽,孩子們所享受到的物質充裕。 熱心而富足的家長,全力支持的校方,他們租了一部遊覽車,就這樣浩浩蕩蕩,陪孩子踢球賽。 家長們都穿了學校的校服,陽光色的光海,一整片,佔滿觀眾席。 加油、扇子、飲料、便當...... 這些孩子們,充分地,像是個愉快的旅遊一樣,享受著家長們滿滿的,溫暖的愛。



接下來是樹兒, 我一回到家,等不及旦旦展示完所有的好東西,他就跑來抱抱,「媽媽,輸了。」 神情有些落寞,問他好嗎? 他說:「還好。」 這「還好」的底下有東西,只是過於歡樂的氣氛,其實是碰觸不到,他內心的真實的。 展爸忙著煮飯,滑蛋蝦仁,絲瓜蝦仁...凌亂的廚房,熱呼呼的抽油煙機,我感覺到這兒子有失落,卻又沒有表現出來。



在吃飯期間,父子倆開始討論起球賽來。 原來,那個很在乎輸球,一直百思不解,充分投入思考能量的,是展爸,而不是樹兒。 這也許不是動機問題,而是,展爸跟隨著兒子踢過幾年的球賽,去年,他看到這個球隊的陰影....今年,他把每場球賽的錄下了,他思考戰略,思考孩子們的耐力、體力、應變力..... 這些思考能力的欠缺,讓樹兒對於輸球,有一種”無法掌控”的無力感,就連要討論,也只能說出表面的檢討。



接著,是洗碗期間。 孩子們幫忙收拾,做自己的事了。 展爸終於,能來到我的耳朵邊,避開兒子,說說說說,說說說說。 展爸說:「決賽的第二天,來最多家長的我們,卻是輸最多的。 贏最多的那一隊,只有教練,和1─2個家長跟著。」(我心裡想,這就像是「去遠足的球隊」vs「去打仗的球隊」) 展爸說:「你知道休息時,其他的孩子在閉幕養神,我們這群孩子追逐來追逐去,歡樂極了,一點都不像在比賽,比較像是來玩的。」 記得展爸去年形容,樹兒輸給全國第一名那一場球賽,他的註解是:「城市來的肉雞隊,遇上了鄉下的土雞隊。」

展爸扼腕之餘,思考很久,他說:「理書,我知道了,這些孩子,在第一天的初賽,迎了球之後,得到太多的『你好棒。』 這太早的你好棒,讓孩子感覺比賽已經結束了,讓孩子失去了準備第二天球賽的決心。」 我問:「真的嗎?」 他說:「我不知道別的孩子怎樣,但至少,我們家這隻,從比賽後到晚上,跟在他旁邊的我,至少聽到15聲以上的『你好棒』」 展爸急著出門,烙下這句話,就出門了。

展爸不在家,孩子們跟我,就會有特殊的氛圍,這是Heart to Heeart 的時間。 還在洗碗的我,叫樹兒來,問他:「這兩天,是不是聽到很多次『你好棒』?」 樹兒回答:「對呀。」 我問:「那麼,當別人跟你說你好棒時,你心裡怎麼想的?」 他說:「我覺得『我沒有那麼棒阿,可是又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笑一下。』」 然後,他就碰觸到自己心碎之處(註解)了,開始眼眶濕了。

在我們的對話中,得知,當大人說你好棒時,這孩子的心路歷程是這樣。

其實我沒有那麼棒。

都還沒踢決賽呢! 我們今天會贏,是因為對手沒有那麼強。

我好棒? 那我明天還要更棒才行,好有壓力喔!

於是,他開始緊張起來了。



在展爸眼中,第二天,追逐玩樂,毫無決賽意志的樹兒,其實是充滿了焦慮,緊張,他開始”怕輸”起來。 他承受了讚賞背後的期待,開始,害怕起,自己會辜負這份期待。 他說,第一天就是認真踢球,不怕輸。 第二天,他怕輸,家長團隊震耳欲聾的加油聲,讓他分心。 他的日記這樣寫著: 「我在比賽時,家長們都叫嚷著:「踢的好!」、「好厲害!」、「加油」這些話。 我覺得,這些話會讓我分心、有壓力、還有一大堆不好的影響。」



當然,這些話,可能是孩子輸球,把挫折投射到加油浪聲帶來的情緒影響。 他還說,家長們大聲幫新竹縣的球隊加油,害那個本來要進球的小朋友,回頭看是誰在加油,結果就沒踢進了。 對於這第一天備受稱譽,第二天卻輸球的孩子,他的心情是這樣的: 「當我們比賽結束,受到了那麼多鼓勵,卻輸了!真諷刺。」



當樹兒說出這些心聲,就開始觸碰到自己的內心,他大哭起來。 面對他的哭,我尋思著,要怎樣,使用這痛苦的力量? 於是,我說:「找個角落,好好地,單獨哭泣吧!」 「讓眼淚出來,讓自己明白裡面是什麼。」 沒有擁抱與安慰,我給了他一個角落,把旦旦帶開,幫他點了蠟燭陪伴,讓他安靜地,與自己在一起。 聽著他的哭泣,我聽到了,這孩子內心,有挫折、有懊悔、有自責....這些美好的重要人性。 我想支持孩子,與這些人性相處,不用太快的擁抱和安慰,阻擋他,品嚐人生的機會。

現在,剩下的,是我們怎樣,能凝聚與把握,這難得的,珍貴的”失敗”經驗。 如果,展爸能啟動,嚴格地,觀看錄影,來教會孩子看到自己的弱點,與偏差的習慣。 激勵孩子動,找到方法去練習,那麼,孩子就有機會,從這裡,透過練球的力量,來刺激,靈魂力量的滋長。



♡♡

面對孩子的內心澎湃,我不禁循思,如果我在場,是否也會隨俗地加入加油的聲浪,是否也會隨俗的太快給予孩子讚賞,太快給予孩子安慰? 是否明明心中知道,孩子們越往上打球,就會是越來硬的球賽。 然而,因為習慣使然,還是用甜甜的愛,來養出,軟軟的孩子?

幾年前,當部落格開始興盛以後,我很怕看到一種部落格。 在那部落格中,家長會在滿滿的版面上,貼上孩子的各種美美的照片,畫畫、活動記錄、....如同報紙的報導,孩子儼然在部落格中,成了小明星,小公主。 在這樣的報導中,家長用心聚焦在孩子的鮮豔的表現,因為這局部放大的效果,呈現在上面的孩子,有一種”不真實的虛假自我”樣貌,被宣傳出去了。 我也好怕看到那樣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犧牲自己的工作,犧牲自己的選擇,全家的生活步調,以孩子的教育為主。



♡♡

在過敏的防治中,有個新名詞,叫做「免疫教育」。免疫教育的意思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在年幼時,就練習接觸各種環境。 不能讓孩子被養在無塵室,錯過那些長出各種免疫力的關鍵時刻。

痛苦、失敗、挫折、分離的哀傷; 飢餓、跌倒、受傷.....都是成長歷程中,最必要的養分。 嚴格的要求,提出真實的觀察與回饋,看著錄影帶,教孩子看出自己有什麼樣的習慣缺失,什麼樣的偏見...... 與鼓舞孩子,是一樣的重要。



♡♡

經過反思後。 我想像著,如果,在孩子比球賽時,我在場,也許,能成為這樣的家長。 聽到孩子贏了,凝聚力量,看著他:「好,這是第一場,感謝上天,你贏了。 接下來,還有第二場,專心的,調適好身體,安靜休息吧!」 然後,帶孩子避開,熱鬧的家長溫熱圈,去到一個,可以冷靜觀看其他球賽,找出對手的習慣與策略。

如果,我聽到,別的大人,對樹兒說,「你好棒。」我會說:「是贏球讓人振奮。孩子棒與不棒,還是等球賽結束了,讓他自己判斷吧!」

然後,我會這樣說鼓勵。 「你在...的那一球,我看到你傳球很精準,就是力道還要在增加。 來,你做做看,當時你怎麼踢的?」 於是,我會有機會,用真實看見,信任孩子能進步,陪伴他繼續練習的方式,來鼓舞孩子。(後記)



♡♡

能支持孩子,活出靈魂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自己,活出靈魂的力量。

當我們真正在自己靈魂的力量中,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小小成就高興得太多,讚揚與傳述得太多,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培養真正力量的可能。



「你好棒。」這句話,有力量之處,在於,當孩子真正吃過苦,真正揮過汗,奮力超越了自己原來的限度時,在這時候來說,是非常具有鼓舞力的。 若孩子,其實還沒有盡全力,還沒有自身感受到,因為發揮力量的鼓舞時,過於浮泛的說,反而閹割了孩子發揮力量的動機,或是,創造孩子反而害怕自己不夠棒的焦慮。 樹兒之所以,會因為「你好棒」而緊張,那是因為,鼓舞他的人,說了不真實的話。 孩子還沒有真實體驗到那種「我好棒」的經驗,卻得承接「我好棒」的期待。



♡♡

註解:樹兒不常哭,他這輩子所有的哭,都被我寫出來了。

後記:原來,對於說「讚」我是這麼認真,難怪,一直沒辦法,進入臉書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