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ncent 媽(amber)

0-3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教育課程

2011年10月23日

0-3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教育課程_img_10-3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教育課程

0-3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教育課程_img_2   0-3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教育課程_img_3
 


2011 / 10 / 23 (1 歲 7 個月)

 
  陳君卿老師的0-3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教育課程

http://goo.gl/sI6Np

 

 

《依附理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E%9D%E9%99%84%E7%90%86%E8%AB%96)


以下則由黃維仁(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博士所敘述:

依附理論(Attachment)是由 Dr. John Bowlby 所提出,後來 Dr. Ainsworth 做了一 
個研究,觀察一歲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與母親回來時,孩子會有什麼反應?根據系統性的觀察,發 
現依附關係有四種型態:

一、安全型。孩子在媽媽出去時哭了,但一下子就安靜下來。媽媽回來時,他張開雙手希望媽媽 
抱。媽媽把他抱起來,孩子黏了媽媽一會兒,心理安全以後,便離開媽媽的懷抱,想要去探索世 
界。

二、逃避型。孩子在媽媽要走時和回來時,似乎都沒有什麼反應。其實孩子內心情緒很激昂,只是 
沒有顯露出來。

三、焦慮型。媽媽走時,孩子哭天搶地,抱著媽媽不讓她走,媽媽還是走了,孩子就在房間裡一直 
哭。媽媽一進來就馬上抱住她,還是一直哭,有很焦慮的感覺。

四、紊亂型。媽媽要走時,孩子想去抱媽媽叫她不要走,但他不知道該怎麼做。當媽媽回來時,孩 
子張開雙手想抱媽媽,卻又往後退。

依據實證研究發現,18個月大的孩子的依附型態,可以預測他18歲以後的依附型態。因為周邊的 
人際環境會影響我們腦的發展,而在3歲之前影響最大。父母的愛是我們安全感的基礎,研究顯 
示,70%~80%的子女會重複父母的依附型態。


四種依附類型日後的表現是:

安全型:自小得到很多愛,內化出很多安全感。看自己和別人都是好的;情感較成熟;能信任別 
人,能適度依賴,也不怕被人依賴;能給人空間,也能與人親密。

逃避型:不喜歡和人在一起,可能是小時候沒有得到太多溫情。他看自己是好的、看別人卻是不好 
的,過度需要掌控,不分享感受;不輕易信任或依靠別人;怕被別人依賴,習慣以事物代替情感交 
流。

焦慮型:看自己不好、看別人卻是好的;很渴望愛、怕被拋棄、怕別人不想與他親近;敏感、易受 
傷,對親密對象愛恨交加;情感太過依賴,不給人空間。

紊亂型:看自己和別人都是不好的;渴望愛,卻充滿懼怕,無法信任人。徘徊於極端逃避型極端焦 
慮型之間。


藉著愛的關係得到醫治

若父母能在孩子需要時適切回應,當孩子痛苦時在身旁呵護,這樣的孩子便能把父母慈愛的面容跟 
影像內化到心中,在腦中產生健全的連線,在未來面臨焦慮或壓力時,就能有自我撫慰的能力;面 
對危急時,也會相信所愛的人將和他一起面對風暴;當別人受挫折、受傷時,才能將心比心地幫助 
別人、處理人際衝突。

過去人生的情感經驗,已經烙印在腦中,整個連線已定型。但我們的腦仍可藉著愛的關係,重新建 
立新連線,幫助我們疏導情緒、醫治心靈創傷。醫治的步驟是:學會有效處理差異與衝突→刻意地 
經營友情→發展健全真我→建立愛的關係→將愛內化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