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給女兒的私房話

2006年07月16日
好文章網站→http://www.lcenter.com.tw/trend/FamilyList.asp

給女兒的私房話
又到開學、就業、出國留學的季節,會否擔心她不會獨立生活,被人欺負?從小到大似乎跟她說了很多,但現在卻仍覺得好像還沒叮嚀夠……
文�蕭蔓
康健 第082期 2005/09/01 出刊
小婕與媽媽,有時候,你分不清,到底,誰是媽媽?誰是女兒?
 我說的不是外表,而是她們之間的「氣氛」──小婕還戴著矯正牙套,媽媽的眼角已經逐漸下垂。但是,母女倆的角色,卻常常互換。
 她們在一起,最常出現的,是媽媽跟女兒撒嬌、耍賴:「拜託,再讓我喝一杯咖啡,好不好嘛!」或是「我不管,這次我一定要跟妳爸爸把話說清楚。」
 然後,是女兒跟媽媽告誡、提醒:「不行!妳今天已經喝過第二杯咖啡了!」或是「妳明明知道,爸爸最不喜歡別人跟他翻老帳了!」
 其實,小婕在家裡,跟弟弟搶起電視遙控器,任何人都會覺得她根本還是個小女孩,一點兒也沒有快上大學的成熟、穩重。而媽媽在辦公室裡,處事一向明快篤定,是個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從何時開始?母女倆的關係,完全亂了套。
 平常過日子,倒也無傷大雅,女兒總愛說:「我媽媽,根本搞不清楚狀況。」關鍵時刻,媽媽很傷腦筋:「我女兒,她根本不聽我的。」

心虛自己不是典範
 的確,小婕長大了,她開始要把自己「裝備」起來,預備面對更複雜的生命情境與人際關係。
 而,媽媽卻收縮了,她不知該跟小婕說些什麼?
 說感情問題嗎?要小婕慎選男友?談戀愛要小心?回頭看自己,不也是跌跌撞撞,一路走來險象環生?
 談婚姻嗎?每當夫妻吵嘴鬧氣,小婕夾在爸媽中間,哄爸爸、勸媽媽,年紀輕輕還沒談過戀愛,說起夫妻相處之道;要容忍、要睜隻眼閉隻眼、不要撕破臉……等等,看著,真有一種無法承受的老氣橫秋。
 談學業?談前景?小婕的世界,飛快的轉變;生物科技、知識管理、企業倫理、環境心理學……,媽媽逐漸跟不上,也聽不懂。忽然間,步入中年的媽媽,對應該如何「女兒啊!讓我告訴妳」,有了隱隱約約的不安與不確定。

深深的愛、冷冷的疏離
 當然,還是有一些媽媽,用一種比較「蠻橫」的態度,堅持自己的權威。小薇的媽媽,每次看電視連續劇,總會對著她不滿意的女性角色,恨恨地說:「這要是我的女兒,我就把她打死!」
 結果,小薇什麼事都不跟她媽媽說,母女間的溝通,簡單一句話,就只是客套問候。孝道盡了,卻絕不說知心話。
 這樣的母女關係,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並不陌生。四、五年級這一代,跟上一代的距離,有時不只隔著年齡的差距,也是情感上的疏離。
 天底下的女兒們,總在一夕之間,忽然發現我們的母親,再也不能教給我們什麼了。
 這真是一個令人傷心、惶恐的處境。回想當我們17、18歲即將成為「大人」之前,我們是多麼需要一位智慧、理性、溫柔的母親,聽她們娓娓道來,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其實並不可怕。
 或者,告訴我們,什麼是面對這個未知世界,最需要把握的幾件事?
 《魔鬼終結者》男主角阿諾是現任加州州長,2年前他當選,致詞時特別轉身感謝身旁的老婆瑪麗亞.史瑞佛(Maria Shriver):「我知道這其中有許多選票,是因為妳我才得到的。」
 瑪麗亞出身美國顯赫家族,她是甘迺迪總統的表親,也曾是明星級的電視主播。最近,她出版了一本新書《And One More Thing Before You Go》;內容不是她如何幫阿諾拿到許多選票,而是試著跟年輕大女孩分享幾句話。她坦承自己年輕時,也希望有人智慧地、理性地、溫柔地跟她說「媽媽私房話」。

 1 女兒啊!害怕,並不可怕 不論是上大學、工作、離開家,「第一次」獨自一個人生活,所有女孩最需要的,不再是「晚上不要隨便出去」、「記得多喝水」、「不要受涼了」這些習慣性的叮嚀。而是,面對新環境、新關係、新挑戰……,該怎麼辦?
 瑪麗亞引用某人告訴她的一句話:「焦慮,是對大膽出發,輕輕地一瞥。」
 句子真美,而且也很對。若是沒有冒險、不需要突破,不需要用到膽量、勇氣,當然就沒有焦慮、害怕。
 於是,每一次的害怕,同時也代表著往前進的動力。成長,也就從一次一次的害怕、焦慮中,脫蛹而出。

 2 女兒啊!放棄,並不是絕望 有時候,我們不免覺得只要自己多一分堅持、多一分努力,事情會更圓滿、美好。但是,有時候,「放棄,不是結束,而只是一種改變。」
 愈是對自己有期許的女孩,愈是容易被自己的計劃、期望,壓得喘不過氣來,而且非常相信「妳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克服。」
 但是,有時候,事情有了變化,外界的條件、局勢改變了,甚至是我們自身有了變化,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允許自己放棄。這不只是一種寬容,也是相信把人生拉長來看,過程中的放棄,不需要絕望,因為它不是結束、終止,而是另一種改變的開始。

 3 女兒啊!錯誤,讓妳學習 我們都很怕犯錯,也總以為「從錯誤中學習」是一句安慰人的話。但仔細想想,通常,我們一定是不會做某件事,才需要去學習,而學習的過程中,犯錯又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沒有人是從不犯錯,他們頂多比較有經驗,或是早已從錯誤中學會了。犯錯,並不嚴重,學到了,才是真正的意義。

 4 女兒啊!勇氣,勇氣,妳需要很多勇氣 並不因為有了勇氣,妳就不害怕了。妳還是會害怕,但是所謂勇氣,就是妳踩在害怕的肩膀上,仍然堅定、勇敢的往妳要去的方向前進。
 需要勇氣地時候,妳一定會感覺到掙扎、痛苦,這是很自然的,不需要覺得這是軟弱。要記住,勇氣是妳生命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也是最核心的力量。

 5 女兒啊!從典範身上,找尋妳的勇氣 有時孤單一人時很難自創勇氣,這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想一想妳生命中,那些勇敢的女性,她們或許是媽媽、是外婆、是祖母,或是老師、朋友、同學、同事……,想一想她們在人生中,經歷過的艱難,又用著何等的勇氣,衝出了困境。
 這些妳周圍、關心妳的女性,總是能夠提供妳真切的典範,從她們身上,妳會感覺到自己也有著原生、屬於妳自己的勇氣。

 6 女兒啊!平衡、平衡、平衡 不論妳的母親是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在她們身上,妳可能總是看到「焦頭爛額」或是「犧牲自我」。顧事業,家庭怎麼辦?管家過日子,那自我如何實現?直到今天,還是不容易見到兩全其美的女性。
 但是,新一代似乎有了比較多的機會。切記,生命中將有許許多多的抉擇,妳必須擬定一個清晰明朗的優先次序單,才有可能一步步,維持身心的平衡、價值的平衡,以及生命的平衡。
 而維持一個平衡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

 7 女兒啊!存一點感恩的心 這聽起來,很像一首流行歌曲,不痛不癢。但是在新一代身上,特別重要。因為大家的競爭都愈來愈激烈,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一直面對各式各樣的成功,或失敗。
 成功時,不過份驕傲、自大;失敗了,不自憐、不嫉妒。這一切,都需要學會「感恩」──感激幫助、愛、關心妳的每一個人;父母、朋友、工作夥伴、甚至陌生人。不論成敗,懂得謝謝別人的人,從來都不會是一個迷失的人。

 8 女兒啊!保持赤子之心 倒不是說要永遠像孩子般的幼稚、傻氣,而是保有一顆如孩子般的好奇心。
 透過對事物的好奇,妳會不斷的探索、學習。妳跟智慧的人學習、跟經驗豐富的人求教。整個世界,都成為妳提問的對象,妳的好奇,讓妳不斷成長。
 瑪麗亞試著跟「大女孩」對話,那個可能是妳家裡,逐漸甩掉嬰兒肥,開始要談戀愛、要離家、要獨立的寶貝女兒;也可能是那個多年前的妳自己,當時妳覺得很孤單,面對整個世界的開懷,卻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些迎接改變的「成年私語」,同時也希望,媽媽與女兒之間都開始智慧的、理性的、溫柔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