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Blue-field

轉貼:電影中的人生悟境

2006年09月16日
電影中的人生悟境: 心靈病房
http://infodate.nctu.edu.tw:8080/claire/teaching/pa/hw/92/
hw29242514.htm
常說人活著, 就是為了爭一口氣, 這一口氣, 就是尊嚴. 而尊嚴從何而來? 他來自你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你有能力讓一個東西或事情變得有意義, 透過團體的肯定, 使你的存在變得與眾不同. 這時你就有尊嚴.

但如果你只是一個物體(Object), 那還會有尊嚴嗎? 在劇中貝寧教授因罹患了末期的癌症, 同意科醫生的建議, 接受最新且最強的化學療程. 在他簽下名字的同時(導演還故意給了一個突兀的短暫特寫), 貝寧教授就失去了他的主體性, 而變成了一個研究的個體.

如果一個研究對象是一個植物或是動物, 我們往往忽略, 或甚至說無法得知它們的感受, 但如果是個”人”, 那”人性尊嚴”與”物件”之間的心理衝突就令人動容了.

在本劇中, 有好幾個場景都是用來描寫這樣的一個衝突:

場景一: 老醫生為了訓練年輕醫生, 要他詢問病人的過去歷史與生活習慣, 即使老醫生早已經做過一次. 不巧的是, 這位年輕大夫以前也曾是女主角貝寧小姐的學生. 第一個物化的隱喻是來自問診. 問診的內容就如同商品的標示一般, 目的是讓使用者(醫生)了解這個物件(Object)的特性. 在問診完後, 緊接而來的是令人受窘的內診. 貝寧小姐此時不但要放下老師的身段, 將自己的生活細節攤開在熟識的小輩面前, 還要將私處任其檢查. 心理上的衝擊之大, 無怪乎女主角要稱之為 ”degrading”. 而且在檢查的過程中, 這個年輕醫生因缺發經驗, 還將病人以極為不自然的姿勢晾了好一陣子, 口中還直嚷嚷內診要護士陪同是個愚蠢的規定等等.

場景二: 教學醫院(例如台大榮總等)的早上巡房是一件大事. 常常可見到一名教授帶著好幾位小醫生一床一床的探訪. 但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真的要問你好不好, 而是教學. 教學的器材就是你. 在劇中也有這樣的場景. 在某一個早上, 柯教授浩浩蕩蕩帶著六個學生來到貝寧小姐的病床前. 在簡短的問候之後, 就開始他的教學. 只見病人的衣服被無理地翻起, 好幾雙手肆意地在患部拿捏. 在鏡頭的運用下, 貝寧小姐的”人的部分”似乎與”物的部分”抽離. 她就如一個旁觀者(和我們一樣), 看著自己的身體成為教學的對象, 又看著小醫生們彼此之間合作又競爭的微妙關係.

場景三: 另外一個令人深刻的場景是照超音波. 無視於病人的心理狀態, 在醫師的堅持下貝寧教授被送往超音波室. 但諷刺的是, 操作超音波儀器的人員在完成病人的”點收”之後就休息去了, 只留下病人一人在空曠冰冷的房間等待. 再一次, 導演又讓我們見識到病人是一個物件(Object)這個現實.

醫生也試圖用一些技術性的手法去表現對人性的尊重. 例如, 在問診前和病人問好, 以及說一些鼓勵的話. 劇中年輕的醫生腦子裡只有實驗, 常常忘了和病人互動, 而指導他的老醫生就會提醒他. 但是形式上的關心真的會讓人感到開心嗎? 在劇中, 這位年輕醫生從來就沒有真正關心過病人, 他總是來去匆匆. 只有談到他自己時才滔滔不絕. 即使到最後, 病人過世, 他還是不顧病人的遺願只想要搶救他的實驗對象. 但護士長就不同. 他時常站在病人的立場為病人著想, 力爭, 雖然每次都沒被採納. (這是否影射在物慾名利前尊嚴是奪麼的微不足道呢?)

生命現象

什麼是活著? 會呼吸有心跳就算活著嗎? 就醫學的定義來看, 這也許是對的. 但若是沒有意識, 這也算活著嗎? 生命到了最後, 總免不了要演一齣搶救生命的戲碼. 但若明知沒有明天, 這搶救還有意義嗎? 既然如此, 為何不讓這個肉體有尊嚴的決定他停止的時間呢?

冥冥之中

RUNAWAY BUNNY大概是這部戲中最有宗教意義的一段戲了. 小Bunny要逃跑, 兔媽媽去找他心愛的小Bunny. 小兔子要變成魚, 兔媽媽就是漁夫. 小兔子要變成鳥, 兔媽媽就是讓他棲息的樹. 最後小兔子撒嬌地說: 我還是留在媽媽的懷裡吧.
年輕的醫師野心勃勃地想探索更多的新知, 就如同當年的貝寧小姐汲汲於學問的追求一樣. 但到頭來在死亡面前, 或是說在上帝面前都是一場空. 爭什麼? 忙什麼? 求什麼? 還是回到媽媽(上帝)的懷裡吧.

死亡與永生: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死亡之所以令人恐懼, 是因為對他的未知. 但是只要參透了解, 或是說有信仰, 那死亡就無所懼了. 死亡是永生的開始, 是過去與現在的分界, 我們無須大驚小怪, 也不必驚慌. 他就像生命中的一個短暫的停頓(一的逗點), 然後再展開一段新的旅程.

“然而死亡將不復有, 而死亡你將從此真正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