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Blue-field

《正念的奇蹟》

2006年10月21日
From '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 by Thich Nhat Hanh:

"Whatever the task, do it slowly and with ease, in mindfulness. Don't do any task in order to get it over with. Resolve to do each job in a relaxed way, with all your attention. Enjoy and be one with your work."

"The feeling that any task is a nuisance will soon disappear if it is done in mindfulness."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48162
《正念的奇蹟》
 學僧有源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最近怎麼用功?」大珠答道:「飢來吃飯睏來眠。」「平常人不也吃飯睡覺?這也叫修行?」大珠禪師說:「平常人吃飯時千般計較,不肯吃飯;睡覺時百般思索,不肯睡覺。」悟道的禪師和凡人一樣要吃飯睡覺,只是他「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這就是禪真正的活在當下。

清醒的奇蹟�Thick Nhat Hanh著 林武瑞譯
譯者按:《清醒的奇蹟》 (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是越南一行法師 (Thick Nhat Hanh)幾本著作之一,由莫比.華倫(Mobi Warren)譯成英文。本文僅摘譯其中精要片段,每段後面加上譯者個人心得註釋。

吃橘子的故事
記得幾年前,我和吉姆一起在美國旅行,我們坐在樹蔭底下共同分享一個橘子。他開始談起我們將來想要做的事。當想起那個計劃是多麼地有趣,而且令人振奮,吉姆整個人陶醉其中,完全忘了當時正在做什麼事。他把一瓣橘子塞進嘴裡,還沒有開始咀嚼,又把另一瓣準備送進嘴內,全然沒有察覺到自己正在吃橘子。我只好提醒他:「你應該吃的是,你嘴裡的那瓣橘子。」吉姆這才驚覺到他當時的動作。

他似乎一瓣橘子也沒吃到。若要說他當時正在「吃」什麼,應該說正在「吃」他將來的計劃。一個橘子裡有好幾瓣,假使你能好好的吃下每一瓣,你就可以吃下整個橘子。反過來說,你若連一瓣也不會吃,就不可能真正地享受那個橘子。吉姆體悟到這一點,慢慢放下手,把注意力集中在已放在嘴裡的那一瓣,把它完全咀嚼吞下,再伸手拿另一瓣。

吉姆後來因從事反戰示威活動被捕入獄,我擔心他能否忍受,每天面對著牢房的四面牆壁,於是寫了一封簡短的信給他:「還記得我們以前在一起吃橘子那件事嗎?你現在的處境,就像那個橘子,好好吃它,與它融為一體,明天它就消失不見了。

註:人生是由每個極微細的片段連接而成,我們若能把握每一個當下,只活在現在,就能把握整體。在事實無法改變的情形之下,吉姆若能與牢獄生活合為一體,不期待出獄那一天的來臨,就能在裡頭過得很自在。「未來」只是人類的意識狀態,它是不存在的。「未來」永遠不會到來,只有永恆的「現在」。一個人若虛度了一分鐘,可能也會虛度一天一日,乃至一生一世。

洗盤子和喝茶
我在美國有位好友名叫吉米.佛洛斯特,八年前初次認識他時,他正在天主教和平會服務。去年他來看我。我通常在用過餐,洗了碗盤之後,才坐下和訪客喝茶聊天。那天晚上,吉米自告奮勇說他要洗盤子。我說:「可以,不過你若要洗盤子,必須懂得方法。」他不以為然地答道:「嗯,你認為我不會洗盤子嗎?」我回答:「洗盤子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為了使盤子乾淨而去洗它,第二種是只為洗盤子而洗盤子」。他會心地微笑道:「我選擇第二種方法--只為洗盤子而洗盤子。」從那一刻起,他知道怎樣洗盤子。我把整個星期的任務都交給他做。
若在洗盤子時,我們心裡還想著,待會兒還有一杯茶等著我們,就會急忙而草率地,想把它們解決完畢,好像是一件惹人嫌的玩意兒,這時就不再是「只為洗盤子而洗盤子」。更嚴肅說,我們並沒有活在洗盤子的當下時刻。事實上,當我們站在水槽旁邊時,總是無法真正體會到生活的奇蹟。假如我們不會洗盤子,同樣的情形,也不能好好喝一杯茶。喝茶時,腦子裡又思索其他的事情,完全沒有感受到手中的杯子。我們被未來所吸引,不能真正地過生活裡的每一分鐘。

註:無始以來的慣性,使我們不停的往前衝(無明衝動),往外攀緣(執取),往未來投射(後有愛),這是生命輪迴不息的原動力。所謂「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涅槃是澎湃不止的生命大海(焦躁、不安、貪愛、馳求‥‥)恢復寧靜罷了。

走路的奇蹟
人們通常以為能在水面上走,或者在空中飛是項奇蹟,我卻以為那都不算是,真正的奇蹟是在地面上走路。當你在通往村莊的小徑上行走時,可以修持清醒的法門。走在兩旁點綴著一片片綠草的泥地上,假使你在這個時刻練習保持內心的清醒,就可以體驗這條小徑。持此一念;我正走在一條通往村莊的小路上。不論今天是陽光普照,或者陰雨濛濛,僅此一念,但不像是機械般一再重覆,機械似的意念與保持清醒是背道而馳的。假使我們真能完全保持清明的心態,那麼走這條路上,所踩的每一個步伐都充滿無限生機,心靈的喜悅就像花朵般綻開,足以使自己契入真實的世界。

註:解脫者是內心清淨,煩惱已盡,平常心、平常行罷了,顯異惑眾,裝神弄鬼,勢必我執未去,我慢未斷,尚在凡夫位而已。

居家修行
艾倫昨天帶著他兒子來訪。我問他:「居家生活容易嗎?」他沒有直接回答,卻說在過去幾週,自從安娜出生後,從沒有好好睡過覺。他太太蘇在半夜搖醒他,要他去看看安娜是否安然無恙,因為她自己也累壞了。他起身去探視過小女兒後,回來一頭倒下繼續睡。像這種情形,往往一個夜晚重覆兩三次。
我問他:「結婚比單身好過嗎?」他支吾其詞,但我心裡明白。我再問:「很多人說,婚姻可以使人減少寂寞,增加安全感,真的如此嗎?」艾倫點頭,喃喃而言,但我從他的表情知道事實真相。

稍後,艾倫談起:「我已經發現使自己擁有更多時間的方法。以前我把自己的時間分割成好幾部分,一部分給喬,一部分留給蘇,一部分照顧安娜,另一部分用來做家務事,剩下才是自己的,用來讀書,寫作,做研究,或者散散步。」
「但是現在,我不再把時間分割得支離破碎,我把和喬以及蘇在一起的時刻,視同也是屬於我自己的時間。在那一段時間裡陪他做功課,和他玩耍,從中共享樂趣。和蘇在一起的情形也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我覺得自己現在擁有無限的時間!」
艾倫談起這件事時,臉上露出笑容。我頗感驚訝,知道這不是從書上學來的,是他自己從日常生活中體悟到的。

一首越南民謠裡有這句歌詞:「最難者居家修行,其次在群眾中,再其次在寶塔中。」唯有在活生生的實際狀況發生時,方能考驗我們真正的清醒功夫。

註:觀念的改變即世界的改變,苦樂僅存一念之間。人我之分,使我們的生命愛得有「範疇」可言,若能破除此一妄見,則能超越相對,有限的世界,契入生命的永恆與自在。心得解脫者,處一切境界中皆能自在,否則,即使身置極樂世界蓮花座上,亦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