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昔日舊稿3

2006年12月15日
《吃人博士的往事》刊登於1993年7月香港明報副刊
挾著電影《沉默的羔羊》輝煌的賣座成績,湯瑪士•哈里斯的另一本暢銷著作《紅色龍》,據說正在緊鑼密鼓的開拍。

以整個故事架構來說,《紅色龍》應可說是《沉默的羔羊》的上集。書中提到「吃人肉博士萊克特」如何被捕入獄的一段往事,然後串連出一個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件。

理所當然,與《沉默的羔羊》一樣,《紅色龍》也有相當深刻的對人性心理的側寫。我就非常偏愛哈里斯在《紅色龍》一書中,對「惡龍」童年生涯描述的那部份。這顯示了作者並不是一味的偏重在兇手犯案手法的殘酷上,來達到令人驚顫的效果。

哈里斯其實提出了一個深切的問題,就是提醒我們:童年的成長經驗,往往對人的性格鑄成了巨大的影響。這點在《沉默的羔羊》中的女主角身上也反映了出來。

以驚慄故事為導線,引申出對人性的關懷與了解,我想這才是作者想表達的主題意識。

可惜這麼生動的文字內容,在電影以「商業」手法拍攝時,大概只有膚淺的以幾個鏡頭帶過吧!而我們所看到的,便只是一幕幕的變態殺人、血腥、噁心...那隱藏在視覺娛樂之外的一點東西,也就被人遺忘了。

也許我們都看過《沉默的羔羊》,但我們所遭遇的心情卻完全不一樣。除非在我們的夢中都曾注視著一隻哭泣的羔羊,又或者我們都對「紅色龍」有著深深的同情,是的,只有那樣才能促成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