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Blue-field

轉貼:珍愛北京的衚同

2007年05月21日
轉貼:珍愛北京的衚同 作者:佚名

“衚同完了!”一位德國教師在結束他第二次中國旅行回到柏林後滿臉沮喪地對我說。“沮喪”二字用在這裡毫不過分,因為德國人太珍愛古跡,而古跡屬於人類共同的歷史。這位老兄每年夏天雷打不動地要選一個國家去旅遊,他第一次到北京時還是個孩子,是30年前中德剛建交時隨父母去的。他告訴我,他走了世界上這麼多地方,北京古城的特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類比:城墻環繞(儘管他沒有見過),皇宮坐中,全城的建築顏色和風格協調統一卻又從貴族到平民區分出不同模式,絕了。這次重返故地,面對衚同的大面積消亡和代之而起的樓房,他大失所望,說無法想像一個具有3000年曆史的古城在未經戰火破壞的情況下能一步步地走成今天這個樣子。

一個坐輪椅到北京旅遊的德國婦女在回國後投稿華人報刊寫道:“溫暖、友好的感覺隨著我們進入北京衚同時便立即消失了。整條的衚同沒有了,剩下的僅是一片廢墟。並且明年這一行動還要繼續下去,因為很多的衚同的墻上標著拆除的字樣。我們並不覺得這是一種進步。我們認為,只有將這些圍繞故宮的老城房屋整體翻修改造,重新利用,這才能叫進步。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再也沒有理由從德國飛越一萬多公里,花上這麼多的錢跑到北京來看這些金屬、玻璃和水泥的建築物。”

衚同果真完了嗎?問題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不可否認的是,北京確實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衚同已經被拆除。“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或許因為我們的文明歷史過於悠遠,文物寶庫過於豐足,北京人在對自己歷史財富的認識上反而不如這些外國朋友。在很長時間內,我們只懂得珍惜皇城古廟、古玩字畫,卻很少把古代民宅視為古跡文物,納入我們文物保護視角的通常只是古都的象徵性標誌,卻不懂得如何保護這座城市的整體歷史氛圍。從城市地皮使用的經濟性出發,從改善民眾居住條件出發,從激發房地產開發商投資北京建設的需要出發,從緩解北京日益擁擠的交通狀況出發,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拆掉那些妨礙北京發展的狹窄的衚同和年久失修的老房,而無需顧慮我們的後人是否會在若干年後像我們現在批評60年代拆除北京城墻那樣評說我們這些先人的無知。所以,我們才會在為上個世紀拆除北京城墻之舉痛心疾首的同時又把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拆”字寫在北京殘舊的古老民宅的墻上。在由我們決定衚同的命運之前,我們首先要真正搞清的是,衚同究竟是什麼?

建都史已有1000多年的北京歷經遼、金、元各朝的發展衍進和明、清兩朝的大規模擴建,成為中國六大古都中氣勢最為恢宏,風格最為嚴謹,保存最為完整的歷史名城。這座古城在城墻佈局、皇宮設計、水系規劃和民宅建築方面處處凸現中華文化的傳統底蘊,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方古都,而它的基本構成就是皇宮和衚同四合院。這些歷經滄桑縱橫交錯的衚同和金碧輝煌的皇宮一起共同組成了京城的萬千氣象,是北京文化的象徵,更是歷史的見證。應該慶倖的是,古城北京在達到它的發展鼎盛時期後從未受到大面積的戰火破壞,歷史把一個基本完整的豐厚遺產交到了當代中國人的手上。

北京舊城的民宅區由不可勝數的四合院有序構成,而每排院落間的通道就是衚同。衚同產生於元代,那時衚同的間隔較寬,和三進大四合院的距離相近。後代再建四合院時就選擇這些空地動工,於是出現了在許多大衚同裏的小衚同。“衚同”之稱由蒙語中“忽洞格”轉變而來,代表“井”的意思。北京沒有大江大河,元大都的中軸線傍水而劃,皇宮亦是依湖而建。民間用水則必須取之於地下。居民或是先挖井而後建房,或是預先留出井的位置再造屋,由於因井而成巷,巷謂之於“井”便順理成章。北京衚同的命名涵蓋豐富,除以水井(大井、小井、幹井、濕井、甜水井、苦水井)命名外,還多以衙署機構、寺廟、倉庫、作坊,橋梁、河道、集市、商品、人名、景物等命名。以衙署機構命名的衚同有祿米倉、惜薪司、西什庫、按院、府學、貢院、兵馬司等;以貴族稱謂或官銜命名有永康侯、武定侯、三保老爹,吳良大人等;以市場命名的衚同有鮮魚口、騾馬市、缸瓦市、羊市、豬市、米市、煤市、珠寶市等;以寺廟命名的衚同有隆福寺、大佛寺、寶禪寺、護國寺、正覺寺、觀音寺、方居寺等;以工匠命名的衚同有砂鍋劉、汪紙馬、騸馬張、孟端、劉漢、安成家等;由特殊景物命名的衚同有堂子、石虎、柏樹、鐵獅等;由特點或形狀命名的衚同則有喇叭、扁擔、耳朵眼、羅圈、椅子圈、一尺巷、九彎等。每一條衚同名稱之後都隱藏著老北京的一段歷史和典故,每一座四合院都蘊藏著北京人世代的身世衍變和悲歡離合,所以,說北京的文化即是衚同文化毫不為過。那麼北京這神秘古老的衚同究竟有多少呢?

元代時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之說,即街巷衚同共有413條。據學者研究,明代北京城圖上反映出北京共有街巷衚同約620多條,其中直接稱為衚同的有357條,其中有30條衚同的名稱保留至今。但明代張爵的《京師五城坊巷衚同集》一書記載,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衚同約1170條,其中直接稱為衚同的約有459條。另有文獻說,明代內城有衚同900多條,外城300多條。總言之,明代的北京衚同街巷當在1000條以上。清代時的街巷衚同總數有文獻稱達1800多條,但清朝朱一新的《京師坊巷志稿》一書記載當時街巷衚同已達2076條,其中直接稱為衚同的約有978條之多。我們可據此結論,清代時北京的衚同基本上在2000條上下。進入民國後對衚同數量的統計缺乏定論,但根據1944年日本人多田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書中的記載,當時北京共有3200條衚同。截止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北京城區有名的街巷衚同共有6074條。隨著城市經濟和建設的發展,一部分街巷衚同被拆遷改造,發展至今,街巷總數約4000多個,而衚同僅存1000條左右。

2002年9月,北京市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終於出臺。規劃思路的典型中國式的表達是:一個重點,三個層次,八大任務。一個重點是舊城區;三個層次是文物、文化保護區和文化名城的保護;八大任務中對北京衚同保存具有直接現實意義的任務有四個:其一、舊城整體保護(包括歷史水系、傳統中軸線、皇城、凸字形老城城廓、道路及街巷衚同、建築高度、城市景觀線、街道對景、建築色彩和古樹名木);其二、新增第二批不可變動的文化保護區;其三、舊城內的危改項目採取漸進的以院落為單位的保護與更新方式,保持原有街區的傳統風貌;其四、推進城市建設重點逐步從市區向遠郊區轉移。這是一個明智和及時的規劃,儘管出臺的時間已嫌稍晚,但它推出於北京面臨龐大的奧運籌建工程之際對衚同保護來說已是一大幸事。北京已經錯失建國初期按照梁思成先生建議全面保護舊城的歷史機遇,古城的整體歷史文化氛圍的部分損失已經鑄成,再不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護衚同這樣的民間古文物,我們將愧對祖先和後人。為了整體保護北京的歷史遺產,建立珍愛衚同的觀念和保護措施勢在必行。

我是在北京長大的,但直至1988年出國,我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生活在其中的這座城市在世界文化遺產寶庫中的整體價值,更不知道衚同的歷史和傳統竟是如此吸引世人的目光。我的北京價值觀曾在很長時間內局限在她在中國的首都地位。這種地位的精神體現是北京人基於政治上的敏銳和深刻而被人刮目相看,物質體現則是它作為首都所享有的城市設施和生活供應上的優惠條件。說到北京的文物,我想到的是博物館中的珍貴字畫,說到北京的古跡,我反應的是故宮、頤和園、定陵、天壇、長城。至於民俗文化和衚同民宅、我覺得他們只是北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所謂“京味”的體現。當時如果出現大規模拆除衚同的現象,我會為“京味”的步步消失而遺憾而不會意識到我們會因此失去一座古城,一個受世人矚目和鍾愛的文化瑰寶。我的北京觀和文物觀的變化得益於我出國的經歷。

德國由於二次大戰的破壞,大城市的整體古代風貌不復存在,於是,熱愛歷史遺產的德國人善待他們每一座百年以上的建築,皇家宮廷建築自不用說,很多上了些年頭的學校、別墅、企業和公寓都被挂上受保護文物的牌子,即使是它們的所有者都無權拆除或改變。至於那些未受戰火摧殘的歷史小城則必須原汁原味地保存和維護。位於德國南部的“浪漫之路”旁的小城羅滕堡是德國老城保護的經典之作,進入城墻後,你看到的是一個外形無絲毫改變的中世紀城市,這裡不但沒有一棟現代建築,連公用電話亭都被隱藏在古屋裏。城市裏見不到一根電纜明線,只有進入建築內部時人們才能感受到現代生活的氣息。德國人對古城保護的觀念非常明確:這是前人的遺產,毀壞後不能再生,即使再生也是複製品。

一個德國朋友對我說:“對一個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城市面貌你千萬不要動腦筋去改變它,因為歷史是不能改變的。這樣的城市是一個博物館,展品就是城市的古建築群,扔掉這些展品換上現代人的東西,這個博物館就不存在了,如果事後後悔了再倣造這些展品重新擺出來,博物館仍然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多少人願意去看一個贗品博物館。”我問他指的是哪個城市,他說:是北京,失去了城墻和衚同的北京不能再算是古城而只是一個有幾個古跡的現代化城市,一個空蕩蕩的“博物館”,因為北京古城的存在是以衚同的保留為基礎的。一個美國人對我這樣說:“我們就是苦於沒有什麼古建築。衚同要是在美國誰敢拆!天哪,你們真是太富了。”

有個義大利商人把北京的衚同比作威尼斯的水街。他說:“拆衚同和填平威尼斯的水街一樣都會有理由,可誰會動腦筋去填平威尼斯的哪怕是一條水街?我們更願意住在泡在水裏的老房子中等著全世界蜂擁而至的旅遊團把錢送來。”此公的潛臺詞再清楚不過:你們北京人連吃祖宗飯都不會吃。一個走過中國很多地方德國人說他最喜歡雲南的麗江和山西的平遙古城。我追問道:“那北京呢?北京可是元明清的三朝古都啊!”他說不喜歡,原因有二:第一北京空氣品質太差,第二老北京被拆走了。幾乎每一個到過北京的老外在和我談論北京時都要毫無例外地為衚同的拆除大大惋惜一番。那是一種真正的惋惜,沒有絲毫看笑話的幸災樂禍,因為他們把衚同看成為世界的寶貝。

一個中國通的德國友人曾在歐洲接待過一個我們官方的訪歐代表團。在為客人安排住宿時,他按照德國人的口味專門為客人們安排了一夜在德國西部一個別具情趣的古堡旅店裏住宿。因為是在古跡過夜,住宿費最為昂貴,屬於超規格的精心安排。但該代表團在結束旅行後評判德方接待標準時唯獨對那一夜安排的古堡酒店表示不滿,說建築太老條件太土。“享受的品位不和也就罷了”他說“可你知道提出這個問題的是誰嗎?就是分管文物古跡保護的官員!”我有些明白了。如果一個以古文化保護為己任的官員都不能感受在歐洲古堡過夜的意味,北京小衚同的文物價值還會被重視嗎?

新出臺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固然令人歡欣鼓舞,但仔細研讀後,不難發現它在衚同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首先,規劃中的舊城保護主要體現在區域性保護(即增加文化保護區)和景觀性保護(即對建築高度、城市景觀線、街道對景、建築色彩等提出要求),並未提及如何整體性地把二環路(即原古城墻)以內現存的衚同保留下來。再者,把北京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的受護區以及建築控制地帶加在一起,總面積共有2617公頃,佔舊城總面積的42%。在“規劃”中並未提及對剩餘的那部分作何處理,而這部分舊城區面積足有3614公頃!由上述兩個問題的存在不難得出結論,舊城的整體歷史氛圍的保護似乎已難以納入考慮。的確,我們拆得已經太多,所以誰也不願提及那本應公諸於眾的一系列敏感的數字:半個多世紀以來北京的衚同拆除了多少,還有多少,準備保留下來多少。不可否認,在不被納入維護古城風貌的考慮之列的這58%的舊城區域中,一部分面積不可復古,如長安街、天安門廣場;一部分面積難以復古,如大投資後穿上洋裝的新王府井和西單;還有一部分面積在建國後陸續被建成辦公區和生活區也很難再改頭換面。引人深思的是剩下的那一部分:已經老化需要改造的建築和街道,其中當然也包括衚同。如何處理這部分不受保護的舊城面積,“規劃”中沒有予以解答。如果不予保護,那麼北京舊城今後就會有一張很滑稽的面孔:半古半洋;如果承諾保護,受護區就不能再是舊城的42%,就必須在整體保護上做大文章。這裡首要的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有財力保留衚同,而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觀念看待衚同。如果我們把衚同視為北京、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舊城的情況和前景完全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其實,舊城的區域相對於今天北京市六環以內所包容的巨大面積而言只是很小的一塊。我們完全可以老城墻(即二環路)為界對尚存的衚同進行外形不變的維修改造,對已經老化必須改造的建國後的建築予以拆遷,就像摘果子一樣,成熟一個摘走一個,就地重建古式建築並盡可能參照原址上地明清時代的建築樣式,這樣就能一步步地還原舊城風貌。“博物館”中有些贗品自然不盡人意,但畢竟能重現古代遺產的外觀,好于沒有。例如新建平安大道的倣古風格和舊城風格相協調,在維護古城整體風格方面的作用是面目全非的東單、西單、東四、西四大街無法相比的。況且這些復古建築在一個世紀後又會成為新的古跡。

保全衚同工作的實施,障礙不在技術而在於經濟運作上的可行性。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動員企業、民間和國際多方面的力量予以解決。孤立地認識衚同維護工程,它缺乏經濟性,但舊城整體保護為北京帶來的潛在收益將會非常可觀。從企業來說,所有來北京開發房地產業的公司應該在受益於北京發展的同時承擔一部分對北京老城維護的義務,即以佔投資額一定比例的資金繳納給政府用於衚同的改造,然後才可獲准在其他領域大施其道。使用機場要繳納機場建設費,那麼“使用”北京為什麼就不該承擔一部分北京的維護費呢?從民間來說,我們不妨考慮開設一個有一定時效的“北京老城維護稅”的新地方稅種,比如工資的百分之零點五,既不傷筋動骨,又能形成大眾參與,積少成多,經年累月,就能一步步改善老城的狀況。此外還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北京老城維護基金會,由熱衷於古跡保護的社會團體集資而成,對集資者給予一定的社會榮譽和在其他行業的優惠政策。基金用於資助所有非盈利性質的老城維護行為,如衚同的文物價值研究、老城保護的措施研究、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義務勞動的組織。從國際上來說,我們還可以通過國際組織來動員世界的物力、財力和技術來保護老北京。

在城市發展戰略上兼顧近期和長遠利益是政府的職責,也只有政府能夠做到。

歐洲古城之所以在不改變歷史面貌的情況下做到公共交通基本順暢,當地政府的規劃和管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典型的做法第一是規劃建造新城,把老城的生產職能的全部、商住功能的大部轉移到新區,老城重點職能定為服務、旅遊、行政管理三大塊,從而減緩老城的人員流動壓力,其典型是羅馬。第二是大力發展地鐵建設,把大部分人員交通轉入地下。在網狀地鐵線結構形成後,城市的所有繁華地段都可乘地鐵抵達,地面交通的擁擠現象自然得到緩解,其典型是巴黎。第三是在城市建築的規範制定中充分考慮汽車停車問題。鬧市中大型建築和公寓樓的停車場不能依靠地面解決而只允許在建築內部的地下或樓上設置,其典型是柏林。鋻於北京人口過於密集的情況,考慮交通的改善還必須結合我們自身的特點。我們不能再把普及私用車視為生活標準的提高。如果家家有車,北京的空氣和交通狀況的惡化帶來的居民生活品質的下降不言自明。北京應該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加強自行車的疏導管理。理想的交通模式是:市區交通以地鐵為主幹,郊區交通以輕軌為支柱,公共汽車主要填補地鐵和輕軌網路的空隙,短途交通採用自行車代步。特別是在衚同裏的住戶要儘量避免使用汽車。衚同和老房的現代化改造應遵循外形不變,內部翻新的原則。所有線路改成暗走,車輛行駛採用單行管理。翻修後的衚同住宅的銷售和管理商業化,由政府立法規定維護要求。住戶多元化,可在居住為主的情況下適度納入辦公、娛樂、餐飲、旅店等功能。只要整體環境良好,管理得當,相信還會有一批國外駐京機構選擇衚同立足。

在城市的整體保護方面,市政管理部門還可以考慮改革旅遊收費制度。

世界名城弗羅倫薩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因此一方面它們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紛遝而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對古城環境的壓力甚至破壞。為此,儘管旅遊業已經為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效益,但該市還是實施了收取進城費的規定。因為古城維護是政府的職責,而政府的稅收並不足以支付這項龐大的開支。於是,凡進入古城的旅遊大轎車都要先在收費站繳納每車40歐元左右的進城費。攤到二、三十人的旅遊團的每一個人身上不過一歐元多,幾乎無關痛癢,但積少成多,市政方面就具備了定期實施古城維修工程的財力。這是一個很睿智的做法,因為官員們知道城市的價值所在以及利用和保持這種價值的辦法。

迄今為止,北京的古跡參觀收費一直限制在門票,而作為古城文化一部分的衚同則是免費參觀。如果北京準備發展成德國柏林的樣子-古跡在城內零星分佈,剩下的都是現代建築和無歷史文化可言的公寓樓,對旅遊業進行城市收費就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我們能向國內外遊客展現一個原汁原味的古都並承諾把它保持下去,旅遊者便不會拒絕這項改革。

從現在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舊城中的衚同會有一部分獲得新生,也會有一部分面臨著毀滅,只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在內容上回避了對拆遷計劃的陳述。彭德懷將軍在敵強我弱情況下曾痛斥那些主張紅軍正面對抗強敵的人是“崽賣爺田不心疼”。我們今天也要捫心一問:在這個寶貴的老北京面前是否應該避免“崽拆爺屋不心疼”的問題出現?縱觀全國,西安、開封、洛陽、南京,我們沒有一個皇城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北京作為上下五千年曆史中最年輕的帝都,衚同尚存、古風猶在,千萬不能再拆下去了。我們可以說老外不了解保留衚同的難處站著說話不腰疼,也不一定非要在保護文化古城方面去參照國外的做法,在規劃城市發展時也不必非要把北京衚同的旅遊價值置於北京的其他利益之上,但需要肯定的一點是:北京城是我們自己的,北京的衚同是先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

面對祖先和後人,我們沒有權力讓她在我們手中褪色或失去。看到這一點,憑我們的智慧和能力,衚同是可以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