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Blue-field

不是天才好處多

2007年09月23日
不是天才好處多 摘錄自:《 乖女孩沒糖吃》
作者: 吳淡如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3030
  有位朋友的孩子不過一歲半,已經開始補習。每個月的補習費用,高達兩萬元,她身家豐厚,付這樣價錢對她來說不成問題,但是小孩高不高興又是另一個問題。

  她強調,孩子補的習是「感覺統合」,可以幫助他成長,請朋友們不要認為她揠苗助長,「我只是希望他將來可以進資優班!」

  我開她玩笑說,她的小孩這麼早就有家教老師,真可媲美英國皇族。

  經濟能力足夠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不久前有一則新聞,讓我聯想到:或許當同年齡的人都還在起跑線後,自己卻比別人早起跑,從長久看來,未必值得慶幸。

  有一位從幼年時就有智商一四八的馬來西亞神童張世明,十一歲從小學畢業後,就開始了三級跳的學習生涯。十三歲就進入知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成為金氏紀錄裡美國大學最年輕的異國學生。他不負鄉親眾望,十五歲又進入康乃爾攻讀博士,雖然博士學位讀了七年,畢業時也不過二十二歲而已。

  校園畢竟是一把溫暖的保護傘,他進入了社會之後,問題就來了。無法適應工作壓力及人際關係的他變得孤僻,情緒也一直陷入低潮。

  父親發現他不對勁後,接他回馬來西亞,但他的情況持續惡化,被厭食症和憂鬱症圍攻的他,拒絕和任何人說話,不久在糖尿症引發敗血症的狀況下,不治死亡。

  天才的凋零讓人惋惜,超人的才智,原來應該享有美好的未來,為世界貢獻自己的才力,但他的生命卻像一朵絕美的蓓蕾,在還沒有全然開放時,就悄悄的枯萎了。良可痛惜。

  他並不是唯一的天才早夭的例子。百年來被認定是天才的小孩都活得不好:那些十多歲就從哈佛、史丹佛畢業,或二十歲以前就以超高智商備受矚目的天才(如電影「美麗境界」的約翰•納許——十九歲即是數學天才),後來都有社會適應不良的問題,成年後也備受精神疾病所困擾。

  聰明人已經不容易跟一般人溝通,再加上年齡的懸隔,他們在進入社會時面臨的障礙,彷如銅牆鐵壁一般,縱然天才是威力強大的火藥,也無法突破那一堵厚牆。

  往好處想,還好我們不是天才。

  我們和一般人在同樣的起跑線起跑,有時跑快一點,有時跑慢一些,能夠自得其樂就好。失去那條起跑線,還真不是好事,何必從小就想要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