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欲求真理,先求真相

2008年09月10日
欲求真理,先求真相
章立凡
【鏡頭】:一群紅衛兵裝束的年輕女孩,手舉國旗和北京奧運旗幟,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在路人的圍觀下載歌載舞,鏡頭在熱烈的“萬歲”聲中結束……

據網友說,這是重慶一家餐飲集團旗下“老知青火鍋”某分店的表演隊,該店內每天都有這樣的“懷舊表演”,但走上街頭參加聖火傳遞慶典,恐怕也算是空前壯舉了。女孩們燦爛的笑靨和稚嫩的歌喉,給人的感覺很像是一場行為藝術,很難與那個瘋狂而暴力的年代聯繫起來。歷史的恥部已被遮蔽多年,這些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或許根本就不知道那場“大革命”的慘烈真相。

但就在同一座城市裡,至今還存留著一片陰森殘破的“紅衛兵墓園”,一百多位與她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作為那個暴力時代的犧牲品,永遠長眠於此。望著畫面中腰扎皮帶、伸臂踢腿的綠衣舞影,不像是在宣傳“綠色奧運”,恰似“忠字舞”重出江湖。恍惚間時光倒流,莫非四十年前的亡靈,真的從墳墓中走出來了?

三十年前展開的那場真理標準大討論,是從對“文革”的反思開始的: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否定兩個“凡是”;作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思想解放的80年代,是一個全民有追求、朝野有互動的年代,人們敢於講真話,不斷探索真相並勇於反思,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自80年代末的重大歷史事件後,思想解放逐漸退潮,假話重新取代真話。如今,遮蔽真相成為最普遍的“潛規則”,從歷史上的“文革”、“反右”,到現實中的“打醬油”、“俯臥撐”,到處都存在無法“一抹了之”的“難言之隱”。無須苛責那些扮成紅衛兵跳舞的小姑娘,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領導永遠是英明正確的,群眾永遠是不明真相的;甚至進入了近乎透明的互聯網時代,“皇帝的新衣”依然顯擺抖擻。

彈指間三十年過去,歷史記憶不斷與現實衝撞:對貪腐的不滿導致“造反”基因迅速克隆,再來一次“文革”的呼聲甚囂塵上,不僅互聯網上彌漫著暴戾之氣,現實中群體事件的規模和暴烈程度也不斷升級。以去年挑戰常識的“周老虎”事件為起點,政府公信力跌宕直落:對數萬人燒車焚樓事件之官方版本,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不認同,幾乎成了“狼來了”式的條件反射;而對於死傷枕藉的襲警事件,網民輿論普遍同情兇嫌。以“江湖正義”挑戰官方威權,既是社會危機達到臨界點的信號,也是屏蔽真相灌輸狼奶的現世報應。

今年要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命題無從回避。而根據當前的中國國情,要從實踐中檢驗真理,有兩條檢驗常識須先行確認:一、送檢的證據符合真相;二、檢驗的結果須是真話。還原真相是檢驗真理的前提,在屏蔽真相和真話的場景中侈談真理,如同演出一場荒誕劇。

說到此,想起了一部好萊塢老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某電視製作公司收養了一名嬰兒,培養其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紀實性肥皂劇《楚門的世界》的主人翁,公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主角楚門卻渾然不知。他自幼生活在一座叫海景的小城(實際上是一座巨大的攝影棚),似乎過著與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卻不知道每時每刻有上千部攝像機對著他,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他,更不知道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內的所有人都是演員。楚門在肥皂劇中生活了三十年才發現真相,並敢於對阻留他的導演說“不”,憑著說真話求真相的底氣,他義無反顧地走出了精致布景中的虛幻世界。

人生就是一集接一集、一部接一部的肥皂劇,電影中的楚門可以出走,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卻無處遁逃,人人既是自身的社會角色,又互為他人劇情中的演員。像我這一代共和國同齡人的全部經歷,可概括為在第一部肥皂劇中折騰了二十八年,在第二部肥皂劇中廝混了三十年。當前一部劇的某些場景在眼前重現時,我忽然有了新的感悟。

今天能觀賞到的前一部肥皂劇是改編刪節版,許多重要劇情是禁忌;而後一部肥皂劇的某些重大場景,至今仍被屏蔽。編導對真相的恐懼深入骨髓,導致新生代演員們的歷史常識出現了空白,演出不時“穿幫”:繼去年四川某晚報的“廣告事件”後,最近北京某報的主旋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系列訪問”,又出現了某重大歷史事件的鏡頭……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戲中有戲,戲外有戲。當你在歷史舞台上自編自導一部楚門式肥皂劇的時候,也就將自己暴露在全世界的鏡頭之下,成了穿著“皇帝新衣”的楚門之一。當劇情綁架了導演,導演綁架了演員,並試圖綁架全體公眾時,演出的“穿幫”無異於導演的裸奔。這種荒誕的“官方恐怖主義”一點都不好笑。對真相的綁架是在侮辱公眾的智商。

欲求真理,先求真相;欲知真相,先講真話。真相是船,真話是槳;沒有真相與真話,永遠達不到真理的彼岸。

2008年7月10日風雨讀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