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危機不是一天煉成的

2008年09月24日
"公開場合說的官話,假、大、空的成分非常高,所有人心 知肚明,但絕沒有人說破,大家一本正經地傳達,學習,討論,據說還要貫徹執行。臉不變色,心不跳,據說不煉出這套本領,官是做不大的。"

危機不是一天煉成的
文/張鳴
無庸置疑,此番三聚氰胺添加事件,已經造成了國內乳制品行業的信任危機,甚至可能衝擊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信心。對於產業來講,這場危機,本質上是一種信任危機(trust crisis),危機處理的目標,是如何挽回消費者的信心。

建立信任,或者說誠信問題,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西方,這是個大事,Trust是個必須上升到政治經濟學和政治哲學高度來討論的問題。中國古代的 商人,地位很低,但也知道提出“童叟無欺,貨不二價”的口號,來爭得顧客的信任。可惜,中國人在大規模的全國性市場尚未建立之前,就已經經過革命躍進到了 社會主義,等到回頭補課,再搞市場經濟的時候,才發現進入市場的人,信譽,信用都成了大問題。
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惡意添加,實際上是個老問題,只要能加,加了之後能有效益,就會有人加。有些人專門在這方面動腦筋,挖空心思,花樣翻新,創意無限。更糟 的是,添加就像惡性傳染病,一旦傳開,即迅速泛濫,非出大事,才能告一段落(注意,未必是真正落幕,一有機會,還會冒頭)。就從業者整體利益而言,但凡有 點理性的人都知道,這種行為,是自毀性的,弄不好,整個行業都因此而毀掉,意味著飯碗都沒了。但是,落實到每個具體的人頭上,卻總是擋不住他們為了眼前一 點蠅頭小利去摻假添加,哪怕昧心傷德,也在所不惜。到了整個行業被毀,這碗飯不能吃了,先前的投資也都一風吹,當然會後悔,但只要還活著,轉投另一個行業,過不了多久,依舊會故技重操。就跟國人總是感慨朝代興亡一樣,只能是後人復哀後人,不知伊於胡底。

盡管食品安全事件屢屢在中國國內和世界引起關注,造成一個又一個危機,但危機背後的誠信問題,其實並沒有引起國人的充分重視。也可以說,在中國存在著有利 於造假做偽的文化環境。一方面是權謀文化的盛行,一方面是對誠信的極度忽略。從官方開始,便是如此。公開場合說的官話,假、大、空的成分非常高,所有人心 知肚明,但絕沒有人說破,大家一本正經地傳達,學習,討論,據說還要貫徹執行。臉不變色,心不跳,據說不煉出這套本領,官是做不大的。私下的場合,才說實 話,社會真正的交易,真正的政務操作,才能開始。官員的智慧,大概90%以上,都用在一邊應付官話,一邊私下運作上了。
上行下效,是國人的傳統。老百姓,也許包括在多次食品安全事件中受傷害的人,其實對於摻假做偽並不見得真的深惡痛絕。輪到自己謀生,大家都這麼幹的時候, 也許他們也會照做不誤。被害的時候,悲痛欲絕,害人之時,裝聾作啞。很多聰明人,都喜歡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投放到如何偷工減料,如何摻假做偽上面,如果這 樣的精氣神轉投到科學技術發明上,估計中國的專利也增加不知多少倍。可惜,社會生活中,真正令人羨慕的才智,還真就未必是科學發明,那些政壇上的權術行 家,商場上空手套白狼的高手,“業內人士”說起來,每每欽慕無限。

實際上,某些國人推崇的這種權謀伎倆,說到底,無非是些可以掙得眼前利益的小聰明,但是,由於有如此強大的虛偽的官場文化做支撐,中國市場的誠信問題,是很難解決的。此番出事的三鹿集團,危機處理居然一上來就是欺和瞞,私下運作,跟所有的官場危機處理一個套路,能瞞則瞞,能蒙則蒙,私下運作,大事化小,小 事化了。由此,可見這種作偽文化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