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香港才女消失12年 鍾曉陽「停車再借問」

2008年09月29日
(轉貼)
少年時代讀過的《停車暫借問》作者鍾曉陽,今天開始在《明報》世紀版書寫專欄。懷著年少仰慕心情,在家裡的書架亂翻一次,奈何就是找不到那本灰紫色封面的小書。

第一篇的文章沒有說愛情,為什麼一定要說愛情呢?大抵因為我只讀過《停車暫借問》,印象中好像是寫戰爭中的愛情故事,畢竟已是十多年前的讀物,一切也模糊不清。沒有愛情,講的卻是矩陣(Matrix),我曉得讀數學的朋友一看到這個詞語,眼一定放光了;然而我卻一臉茫然。

電影The Matrix(《二十世紀殺人網絡》)中的反抗頭目莫菲斯說過一段關於矩陣的有名對白:「矩陣無處不在,就在我們的四周。甚至此刻,它就在這房間之內。你望出窗外,它在那裡。你打開電視,它在那裡。你上班、上教堂、繳稅,你都可以感覺它的存在。」

還引用了我最看不明白的電影裡的對白,究竟他想告訴久違的讀者什麼呢?還好,明日分曉。


Subject: Fw: 香港才女消失12年 鍾曉陽「停車再借問」

香港才女消失12年 鍾曉陽「停車再借問」
李維菁�台北報導  (20080926)
 廿五年前香港作家鍾曉陽以《停車暫借問》轟動港台,然而,一九九六年她在發表長篇小說《遺恨傳奇》後,竟消失於文壇。如今,鍾曉陽重出江湖,《停車暫借問》重新出版,更收錄她增寫一萬八千字的〈車痕遺事〉,暢談滋養自己少女時期寫出《停車暫借問》的東北家族故事。

 當年十八歲的鍾曉陽被視為天才少女,筆下描寫純美的愛情故事廣為五年級生流傳。《停車暫借問》描寫東北少女趙寧靜與日本青年、遠房表哥的愛情。由於鍾曉陽自幼浸淫於中國古典詩詞,筆下東北少女的故事背景,從抗戰時期到一九六○年代的香港,烽火兒女的悲悽卻流露出古典文學與《紅樓夢》的影子。當年台灣的文學氣氛熱烈,新文學創作多是較為都會化或受西方文學風格影響的作品,鍾曉陽的風格顯得特殊,甚至被譽為張愛玲傳人。而她與朱天文、朱天心以「三三集刊」隔海唱和,更被傳為美談。

 《遺恨傳奇》後 再未出現新作品
 鍾曉陽在《停車暫借問》之後陸續發表了《愛妻》、《哀歌》、《燃燒之後》、《細說》等作品。她的詩作《最愛》曾被李宗盛譜曲,被潘越雲、張艾嘉所演唱;二○○一年,劉德凱則將《停車暫借問》改編成電影,由周迅、張信哲主演。

 這位被文壇寄予厚望的作家,卻在《遺恨傳奇》之後突然消失。停筆的這十二年間,有關鍾曉陽究竟去哪裡了的種種傳言始終不斷,從憂鬱症、移民澳洲等等說法都有。鍾曉陽重出江湖之後,對於這十二年來的種種揣測,回答很乾脆:「就是不想寫了。」她說,她哪裡也沒去,她的確在澳洲居住過一陣子,後來回到香港生活,就是再也沒有想要寫的感情了。

 她在今年的香港書展中舉行一場演講「停車莫再問」,光是命名就擺明了要大家不要針對這十二年來的人生多作揣測。她說,「我連拿起筆的想法都沒有,愈是不寫,就愈沒寫了。」

 《停車暫借問》25年紀念版 再續

 她在香港過著平凡的生活,這段期間她其實曾為導演王家衛《2046》進行字幕創作,也為電影《鐵三角》中由林嶺東導演的一段擔任編劇。而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主題曲《是這樣的》也是由她作詞。至於她個人生活部分,則是經歷了妹妹過世等事件。

 當年荳蔻年華的少女如今已過了四十一枝花的年紀。二○○七年九月,鍾曉陽在香港《明報》主編馬家輝力邀之下復出執筆,撰寫專欄。談的都是她在香港日常生活觀察所得,顯露了屬於她的生活感。

 鍾曉陽為《停車暫借問》重新出版的廿五年紀念版撰寫的序文中提到,「卅年後,『十八歲天才少女』的光環早已褪盡,我輟筆十餘年後又復筆,前頭正是一片未知數。然而,我始終很慶幸的是,哪怕我這輩子再也寫不出什麼了不起的作品來,心底依然會有那麼一份光輝的回憶,可以讓我在卅年後白髮之年,也許在某個異國小鎮的咖啡館,我至少有個故事可以跟鄰座的陌生人囉嗦絮叨:『哎,你知不知道,我年輕時寫過一本小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