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凡救人一命,即救整個世界

2009年02月22日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
Published on August 3, 2007 in 感觸. Tags: 經典影視.
《辛德勒的名單》的不平凡,來自於主人公奧斯卡·辛德勒真實的平凡。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拯救”,但“拯救”的主角,卻不是無所不能的孤膽英雄,甚至不是一個道德高尚的聖徒。

辛德勒只是一個能力平庸的投機商人。他生活奢靡,熱衷於結交權貴,沉醉於香煙美酒,而且“一看到漂亮女人,腦子就不好使”(He sees a beautiful woman, he doesn't think.)。他的經商才能遠遜於在酒桌上和情場上的本事,以致於事業屢屢受挫。他是納粹黨員,曾經是一個堅定的納粹分子。他從德國來到波蘭的克拉科夫,只是為了從遭到納粹殘酷迫害的猶太人身上發一筆戰爭財,而絕沒想過充當他們的救世主。

辛德勒應該感謝伊扎克·斯泰恩——他請來為自己的工廠做會計師的猶太人。如果不是斯泰恩起初瞞著他偷偷把不適合做工人的音樂家、教師、老人帶進工廠,也許辛德勒的心靈將永遠得不到感化,也許他將永遠只是一個平庸的甚至邪惡的資本家——如同跟他一起來到波蘭的其他商人一樣。

斯泰恩的所作所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辛德勒——儘管剛開始時,辛德勒自己並不承認這一點。

一個獨臂的老人,執意要當面感謝辛德勒,因為黨衛軍打他,本來要殺了他,而辛德勒的工廠使他成為了一名“重要的戰備技工”。這時,辛德勒只是覺得厭煩,因為他不認為一個獨臂老人能給他的工廠創造財富。然而,當獨臂老人慘死在德國軍官槍下後,他卻親自去找黨衛軍軍官交涉為其鳴不平。

1943年3月13日,克拉科夫隔離區的猶太人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辛德勒和他的情婦騎著馬站在隔離區外的小山坡上,目睹著德國士兵的殘暴行徑,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屠殺之後,一個靠假證件居住在克拉科夫的猶太女孩雷吉納·鮑曼乞求辛德勒幫忙把她年邁的父母接進工廠,辛德勒依然強硬地拒絕。女孩兒離開後,辛德勒回憶起她所描述的納粹軍官隨意殺人的慘狀,終於動了惻隱之心,讓斯泰恩把女孩兒的父母招進了工廠。

1944年4月,克拉科夫地區的納粹長官阿蒙·歌特奉命焚化已經被殺害的一萬多名猶太人的屍體,並把剩下的猶太人全部運往二戰時期最黑暗的屠宰場——奧斯威辛集中營。

辛德勒的良知被徹底喚醒了。面對生死未卜的忠實助手——會計師斯泰恩的眼淚,他已決定散盡家財,救贖靈魂。

辛德勒炮製了一份所謂“為了自己工廠正常運轉”所需的工人名單,其中包括集中營裡所有的孩子。他花費巨資買通納粹頭子歌特,換回這份名單上的1100條生命。此情此景,令斯泰恩哽咽:“這名單就是生命,而名單外的世界就是深淵。”(The list is life. All around its margins lies the gulf.)

為了維持這個根本無法生產出一枚合格的炮彈的軍工廠正常運轉,辛德勒傾家蕩產,以保證工人們不餓肚子。

德國投降了,戰爭結束了。辛德勒告訴這1100名虎口逃生的猶太人,他們可以回家了。而影片最動人的場景,也在此刻到來。

已經瀕臨破產的辛德勒,依然吩咐把廠裡僅剩的布料、伏特加和香煙分給每一個工人。

工人們取出一顆金牙,打造出一顆質樸的金戒指贈給辛德勒,上面刻著一句希伯來語經文,意思是:“凡救人一命,即救整個世界。”(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

工人們寫了一封全體簽名的證明信,以使辛德勒若不幸作為納粹黨員被捕時,可證明自己清白。

臨別前,辛德勒難以自持,痛哭失聲:

“要是我能賺更多的錢…我浪費了很多錢,你根本無法想象…”
“這車,歌特可能會買它的…為什麼我要留著它?那是10條人命呀!10個人…又多10個人…”
“這個別針…兩個人…這是純金的…又多兩個人…歌特可能會給為它而多給我兩個人…至少也會給一個人…他可能會多給我一個人的……多一個人…一個人的性命,斯泰恩,可以用它換!我明明可以這麼做的,多救一個人…但我沒有這樣做…我沒有這樣做…”

這番聲淚俱下的泣訴,出自一個曾經眼中只有金錢和美女的享樂主義者口中。

辛德勒已經完成了心靈的救贖。

看過《辛德勒的名單》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那黑白畫面中唯一的一點紅色。大屠殺開始時,那個穿著紅衣服穿行於地獄中的小女孩兒,就像是噩夢中僅有的一絲希望,讓騎著馬在山坡上駐足觀望的辛德勒心靈震動。而當辛德勒第二次看到這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兒時,她已經成了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

善惡僅在一念之間。辛德勒勸說歌特不要濫殺無辜,歌特起初聽了進去,饒恕了一名沒能把他的浴缸清洗乾淨的猶太小孩兒。然而,當小孩兒離開之後,歌特突然轉念,舉起狙擊槍,射殺了這個剛剛走出他的別墅的孩子。

影片的頭號反角——阿蒙·歌特也許本心並非如此醜惡。然而,戰爭讓他暴露出了自己最邪惡的一面,把他變成了一具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他偶爾流露出來的一點善念,比如對猶太女僕海倫的愛意,比如在被辛德勒勸告後對幾個犯錯的猶太人的赦免,似乎在昭示他內心深處依然殘存著一絲良知。但是,從他轉念射殺那個孩子起,他已經放棄了自我救贖,再次墮入了惡念的深淵。

辛德勒本來不是英雄,甚至從未想過要做英雄。但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並且被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所激發,最終成為1100個生命火種的延續者。那個紅衣女孩兒在屠殺場中和運屍車上的兩次現身,將辛德勒心中對納粹的最後一絲幻想擊碎,讓他走向了救贖生靈的道路。

每一個人皆可成為聖人,只要心存善念。

辛德勒是一個平凡的聖人。然而和耶穌這樣天生的聖人、偉大的聖人相比,平凡的聖人更加催人淚下。

凡救人一命,即救整個世界。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