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跑馬燈文案>>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Blue-field

好書推薦《自由寫手的故事》

2009年03月24日
自由寫手的故事

出身在險惡的環境中,這樣的命運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但我們能夠選擇用什麼方法迎擊命運的逆襲。

轉貼:
《自由寫手的故事》:逆轉人生的真實故事
看書名不知道「自由寫手」洗瞎密,只想到以前念經濟學時的冷笑話「自由騎士」(Free rider,意指搭便車、享受成果卻不付出的人。謠傳對岸直接將這詞譯為自由騎士,感覺好像捷安特的代言人Orz)。英文書名就明確了些:Teach With Your Heart: Lessons I Learned from the Freedom Writers, A Memoir。用心教學是吧,這樣翻又枯燥了一點,覺得好像是教育系指定用書一樣。翻譯書名真是大學問,還要兼顧原汁原味與商機哪。

但故事很棒。是那種看了頭便想要一路看到最結尾的暢快與感動。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不愧是英 文 老師,書寫的流暢一氣呵成;更重要的是整個故事的發展,明明是真人實事的回憶錄,那些發展與改變卻宛若奇蹟的煙火一樣,一個一個在書中依序爆開。原來只是一個匯集貧民窟子弟與邊緣少年的放牛班,在 古薇爾 老師很跳、很不一樣的教學中,一點一滴引導這些孩子們,改變自己的人生,找到自己的定味與值得期待的未來。

光看簡單描述的故事,只覺得這可能是加州版的 金八 老師、太陽與海的教室、外加GTO之類的老梗。但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 古薇爾 老師細膩的描寫,如何在一開始學生不願意聽課、講義丟滿地、到處塗鴉的混亂課堂中,慢慢抓住學生的心、運用能夠與學生互動的語言,進而貼近學生的生活,從他們真實的人生中,擷取足以發光發熱的元素。

這些孩子來自於貧窮與犯罪滿盈的社區,小公園裡有毒販、遊民,回家路上包包內一定要擱彈簧刀自保;幫派勢力劃分複雜,許多人的兄弟或朋友死於黑幫械鬥、或是種族歧視下的虐殺;他們身上的刀傷、槍傷,宛如參戰後退役士兵的印記。白人歧視有色人種、學校的老師認為這些學生無可救藥;就連學生自己也覺得自己就是如此,膚色與天生家庭都是無法改變的了,那就注定要在鬥毆與槍械環伺的日子中度過。

他們不會跟那些生長在好人家的孩子一樣。膚色不一樣、髮色不一樣、爸媽不一樣、鄰居不一樣。好社區的居民可以輕叩鄰居的門借點糖,而他們成長的社區,若是膽敢去敲鄰居的門,可能就要挨子彈;好社區的公園用來散步,而他們的公園,是交易毒品、還有幫派處決成員用的。

種種的不一樣,像是這群孩子們原生的印記,是無法抹滅的成長過程、也是不能忽視的影響。而 古薇爾 老師讓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以尊重為出發點的教育——不企圖以救贖者的清高姿態征服所謂壞出身的習慣。她觀察、她思考,以孩子們能夠感同身受的語言與素材,引導孩子們在未來的選擇中,有不同的決定。

出身在險惡的環境中,這樣的命運不是我們能掌控的;但我們能夠選擇用什麼方法迎擊命運的逆襲。

教育並不是給一個完美的答案,要求每個學生套用到身上,符合所謂的最佳解。教育是一種觀察、一種體會,因為懂得了孩子的感受,更懂得以孩子的心去理解事物,於是知道如何引領孩子,在形形色色的環境與挑戰中堅強成長。要先明白負荷那傷口的痛楚,才知道伴隨著這樣的痛楚,該如何學習飛翔。

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都有資格擁有人生的選擇權。


而這樣鼓舞般的教育並不容易。引導學生由內發出想要逆轉人生的意志力,想要抓住人生的主導權;當 古薇爾 老師在教室裡邀請學生們舉起盛裝氣泡飲料的塑膠杯,為改變而慶賀時,瑪莉亞大聲說出來的的改變宣言已不是針對一堂課、一學期,而是一生:「我不要在14歲就懷孕、我不要20歲就死在幫派火拼裡。我要改變!」

老師的堅持引導出學生的決心,然後奇蹟般的種種開始發生——從博物館參觀、到歐洲參訪集中營遺跡、面會白宮官員,甚至上了歐普拉的脫口秀!孩子們的視野一再被拓寬,所有不可能一再被打破。那個最愛唱反調、被批為無藥可救的孩子後來成了 高中 老師;誰也沒想到,這群放牛班孩子中,有人可以上柏克萊念大學。

這是一本很精彩的書,足以喚醒心中被現實壓抑已久的熱情。

故事在2007年被拍為電影,由希拉蕊史旺主演。HBO這裡可以看影片介紹與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