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Blue-field

奢華生活的特權與想像

2009年06月01日
奢華生活的特權這輩子大概與我無緣,不過想像力多少還有些...

"人們不會記得他們如何歡迎你上台,卻會永遠記住你離開時的身影。"這句修改一下,便適用在任何一個來這世上活一遭的人。

改成:
給父母們的話:孩子們不會記得你如何生下他們,卻會永遠記住你如何教養陪伴過他們。
給老師們的話:孩子們不會記得你書教得有多好,卻會永遠記住你如何鼓勵過他們。
給伴侶的話:我不會記得你說過多少次"我愛你",卻會永遠記住你送過多少顆鑽石給我。(哈哈哈)
給朋友們的話、給老闆們的話...(以下自行創作...^_^)
................................
轉貼:
奢華生活的特權與想像
文/胡晴舫【中時電子報/言論新聞2009/05/15】

台灣社會嘗過官員特別費的厲害,英版「特別費」醜聞正越演越烈。媒體每天一爆,英國議員什麼都報帳,小到狗食、燈泡、開罐器、馬桶坐墊,大到維修泳池、整理網球場、裝潢住屋,乃至於匪夷所思的五百五十袋馬糞堆肥、直升機停機坪、清理護城河,供養私人舒適生活的多項費用均由納稅人埋單。尤其離譜的,國會議員必須離開選區去首都開會,享有所謂的「第二住家」補助,一些議員於是利用這條法律報公帳裝修增值公寓,轉賣獲利,重買新房再申請裝潢費,有人居然照此買賣三次。

俄國聖彼得堡女市長也爆出濫用職權裝修官邸,水晶吊燈、鑲花地板,外加豪華衛浴設備。日前,日本一內閣官員同人妻情婦出遊熱海溫泉泡湯,還不避嫌使用免費的公務用車票,打壞社會觀感。

從世界各地首長特別費浮現出來的種種人性景象裡,有意思的是人類共同對奢華生活的想像與特權感。

奢華生活乃是一種特權,這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的功利迷思。那是有錢有權的人所從事的一種特定生活方式,因此,自覺有錢有權的人往往也要起居奢華,以顯示自身在人群中的優越性。

如同一句洗髮精廣告,「因為我值得」,奢華生活在資本社會裡代表了功成名就;因為一個人成功,所以才獲取世俗的報酬,像是跑車、鑽錶、豪宅等。奢華並不僅是一個人的物質享受,還暗示了此人的品德才能,表示他勤奮努力,聰明有大謀略,因之得到了如此光鮮動人的生活。傳媒不斷吹捧富豪生活與他們的故事,不光為了趨炎附勢,而是塑造此類「奢華對等美德街」的現代神話。前陣子傳出某名台灣前民意代表過著簡陋生活,昔日同儕公然落淚,因為朋友的社會潛意識裡,品德才能高的人都該獲致奢華生活配套。

當首長官員拿可笑的發票來報帳,總說是依慣例,如果有錯,那是制度殺人。如同英國論者所說,那不是法律問題,而是道德選擇;我想添一句,那是道德選擇,也是品味價值。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我們活在一個時代,唯有奢侈品是我們的必需品」。法國設計師香奈兒熱愛奢華,因為「奢華並不祇是源於豐裕與裝飾,更來自粗俗的缺席」,而「粗俗乃是我們語言中最醜陋的字眼」。奢華從來不算罪惡,往往還是文明的起源。誰說李白的詩、梵谷的畫、百達翡麗的錶、加了金箔的日本茶、五十呎長游泳池是民生必需品,但,要不是有人很無聊研發了鋼琴,我們永遠也聽不到貝多芬寫的月光奏鳴曲。

然而,從這些全球各地的首長特別費所拼貼出來的高等生活圖像卻令人掉下顎,因為蒼白得很,甚至可以說,嗯,有點粗俗。恍如從好萊塢商業電影、時尚流行雜誌的商品場景走出來,實在很無趣。難道高官們對奢華生活的想像真的那麼制式,就跟絕大數人對性愛的想像都受了A片工業的洗腦一樣,毫無自主性。

最缺乏品味的地方更在這些官員首長們的人生想像。他們以為謀得一官半職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值得搭配一套奢華生活,來彰顯他們高人一等的人品與地位。他們拿著這些發票報帳時,可能真心相信自己值得這些額外的津貼,因為那是他們人生的獎賞。然而,在民主社會,官員是公僕,真正的主人是投票給你的民眾;選舉是面試,上任才是工作的開始。民間企業裡,亂報交際費會讓你炒魷魚。

當上行政院長或外交部長或議員,恭喜你,那是一份體面的要職;但,也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有些女演員等到了一輩子夢寐以求的角色仍沒能成為梅莉史翠普,因為她們搞砸了。人們不會記得他們如何歡迎你上台,卻會永遠記住你離開時的身影。問問美國總統尼克森,他最明白箇中道理。(作者為文化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