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tonestone

對 AR 技術遊戲之我見

2016年08月17日


故意用這樣的標題,除了因為我對這個遊戲真的沒辦法感到興趣以外,當然也因為 AR 技術在十幾年前我就寫過它的報導,其實樂見它被應用;另外就是像 Google 這樣有野心的公司、未來一定會做其他使用 AR 技術的應用。我想多對這些野心派的技術保持警覺,所以就來這麼故意的標題一下∼。



今天有篇文章,是某位南投縣國中老師受邀參加教育部舉辦「有關擴增實境遊戲對校園之影響及因應措施研商會議」後的回應與紀錄。看了他的大作,我有話想說。

他的文章底下有留言者的意見,觸及了我認為更重要的問題。教育部代表、全家盟、全教會等與會人、以及這位作者本人,似乎都預設了『絕大多數學生都會玩 Pokemon Go』,卻似乎沒人提到不玩的人。

比起熱愛遊戲的老師能夠比小孩更懂、以此收服小孩的民心,在校園裡更重要的應該是預防不玩的小孩遭到排擠或也許會發生的各式霸凌。

我個人從來沒玩過跟神奇寶貝有關的遊戲,其實我從來也沒熱衷過什麼遊戲機或連線式的電腦遊戲(單機的,不必與他人聯結的,我會玩),所以作者所專精的那個世界及其相關技術,就算敘述清楚、顯示他文字能力很好,也無法挑引起我的好奇心。這意思很單純,就是:的確有許多人愛遊戲,但也的確有許多人不愛這類遊戲;應該尊重的是每個人各自的健康興趣及喜好,而絕不應該是獨尊或獨懼某種東西。

我家青少年在國小時期玩的一款(不知道現在還紅不紅)遊戲叫賽爾號,就我旁觀看來很像是學習了神奇寶貝的設計邏輯而開發出來的,雖然可能是比較簡化的版本;一樣是玩家們要用各種計算、秘技、武器來抓各種怪獸,而且玩家的能力�等級有分不同屬性(可能是類似攻擊力、持久力、體力、靈活度這種的),反正回想起來應該是模仿了神奇寶貝吧。不過當時當然沒有什麼 AR 擴增實境技術,也沒有現在人人差不多都有的智慧型手機。

(PS. 原來是 8/11 看了一篇吳明益寫的很詳盡的神奇寶貝介紹,才讓我對賽爾號應該有參考神奇寶貝,有了具體的聯想與判斷啊! https://www.facebook.com/utopiawu/posts/1244751152224504

那時就會有些校園霸凌問題,比如沒耐性練功的高年級學生逼家裡給很多零用錢又不懂財不露白之道的低年級學生,拿錢去買寶物(反正是要到便利商店買的,我也不知該叫什麼)奉送給學長,之類。幸而學校一般來說完全禁止小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國中大概也多如此),不然各種亂象不止會在放學後發生,在校園裡�上學期間也會很難避免!

所以對於這位國中老師竟然異想天開認為可以有條件為了某個遊戲開放手機在校園內的使用,甚至由老師陪著學生一起玩,我個人實在非常極為不能認同。這就是有條件開後門,就是有條件的 favor 特定對象,就是歧視與各種違規、各種貪便宜、各種不平等的開端,難道身為老師者能輕易為了自己嫻熟的東西就放棄原則?!

其實我兒子瘋買賽爾號圖鑑和點數的那兩年,我也很驚歎原來這小子除了似乎渾然天成記得簡直所有汽車的型號、年代等等,竟然還可以把各種怪獸的進化史記得這麼熟?而每個玩賽爾號的小孩似乎都有這種強大記憶力!所以這幾天看到贊聲 pokemon go 的人寫的文章提到玩這遊戲有助於玩家的記憶力開發,這我是不會感到意外,但說真的所謂被開發的記憶力也就僅限於遊戲內容的一切資料資訊而已呀,跟他其它方面的能力的連結關係,還是非常有待觀察研究的一個領域。
(順便插話一下:八月號科學人封面故事竟然是『打電玩強健大腦』,十分有趣,也讓人好奇他們是不是七月就預知了 pokemon go 會於八月初在台問世,呵呵。 ^_^ )

因為對這篇包括葉丙成這種被尊為翻轉教育大師的人,都在擊節叫好的文章,我個人實在不怎麼認同及感到興趣,所以就把它降等到僅佔一則留言的位置吧。(說真的,我對葉丙成現象實在也從來沒有過好感或信任感 >_< )

該文網址:http://teahcerkk.blogspot.tw/2016/08/pokemon.html?spref=fb


https://www.facebook.com/yihuas1/posts/147697411566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