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漢堡+薯條

人類乳突狀病毒DNA鑑定

2005年05月03日
人類乳突狀病毒DNA鑑定

前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婦科主治醫師 張慧如

在人類乳突狀病毒(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尚未被發現之前, 婦產科醫師就觀察到子宮頸癌與婦女的性行為有關,當這個微小的病毒被尋找出來後,加上許多臨床的證據,對於子宮頸癌的發生我們有了合理的推測。現在醫學界認為:人類乳突狀病毒藉由性行為而被帶入婦女的體內,它會尋找合適的地方寄生(例如子宮頸或陰道的上皮),病毒的DNA嵌入細胞的DNA中,改變細胞的訊息,引起細胞的增生。良性的增生可能產生扁平疣或尖疣(俗稱菜花),不好的增生會引起細胞病變,由輕度、中度,逐漸轉變為重度病變,甚或是子宮頸癌。
現在,有新的技術發明來偵測人類乳突病毒的種類,對於早期診斷子宮頸病變又多了一項利器。一般而言,抹片上若看到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典型變化--空洞細胞或子宮頸上皮細胞輕度病變,我們可以等待,為的是有60%左右的病人,其病灶可以自動修復為正常,因此不須要太早介入治療。但是這一群病人常常寢食不安,怕這段等待的時間裏病情有急速的惡化。臨床醫師除了向病人詳細解說以安撫病人的情緒外,現在更可以利用病毒DNA亞型的鑑定來推測病患的潛在危險。子宮頸抹片若與人類乳突病毒DNA亞型鑑定合併使用,除了可以降低抹片的假陰性率,對於抹片有非典型變化時也可以提供參考資訊,可以偵測潛伏的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最重要對於子宮頸病變的處置方式有爭議時,可以有決定性的幫助。

為什麼同樣是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卻有良性與惡性的影響?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也分為好多種亞型,有些亞型引起扁平疣或尖疣,但與子宮頸癌的發生關係不大,或有些亞型與寄主一輩子合平共存,不引起任何病變,這些亞型我們稱為低危險群。有些亞型與子宮頸癌有較密切的關係,例如第16、18、31、33等亞型,所以我們稱之為高危險群,有高達90%的子宮頸癌或前期癌的患者,身上可以找到高危險群的病毒。

病毒進入細胞中引起病變,是須要一段長時間的,因此我們可以從常規的子宮頸抹片中早期發現。初期,細胞被侵犯,會在細胞核外形成一圈透亮的胞質,這種典型的變化,我們稱之為〝空洞細胞〞(Koilocyte)。接下來細胞的遺傳資訊被病毒操控,逐漸發生錯誤的增生,由輕度病變逐漸轉成中度或重度,這時患者是沒有症狀的,若是不藉由抹片實在難以發覺,若因此疏忽,往往錯失了治療的先機。當病變的細胞穿破上皮層的基底膜,往子宮頸的間質侵犯,就是子宮頸癌了。

雖然人類乳突病毒DNA鑑定為子宮頸癌的早期診斷開了一個遠景,但是因為病毒與子宮頸癌的關係還停留在臨床研究階段,因此,如何能徹底了解子宮頸癌的發生機轉,才能真正地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