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保奇媽咪

飛魚媽咪就是我 愛笑愛玩愛小孩 育兒經驗有一套 歡迎大家來聊

飛魚媽咪就是我 愛笑愛玩愛小孩 育兒經驗有一套 歡迎大家來聊

給忙碌的好爸爸簡單的十分鐘祕訣

2010年12月29日
閱讀可以刺激好奇心

  對孩子來說,閱讀就像是有魔法的城堡,會不斷引發好奇心。每當在赫唸完一本書,就會增加許多問題──
  「白雪公主裡面的小矮人為什麼是七個?」
  「地球會轉,為什麼我們不會頭暈?」
  「要怎麼樣才能去月球?」
  ……
  閱讀會增加孩子的疑問,而孩子為了找到答案一定會開始去思考。
  好奇心是學習事物最基本的要素。不好奇就不會思考、不會想要去找尋答案,當然也就不會想要閱讀。想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大人沒有提供適當的素材,只讓孩子憑空思考,孩子可能不知道該想什麼。要有能引起孩子好奇的素材和思考的主題,閱讀是最好的方法。
  為了找尋答案而去思考,頭腦自然也受到鍛鍊,這種透過閱讀獲得的思考能力,是無法靠外力得到的。

閱讀可以提高創造力

  創造力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能力。
  最近的大學生程度普遍低落到連聽課都有問題,為了瞭解上課內容,甚至還要找家教惡補。追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孩子一直都是以死背為主要唸書方式,其他有待加強的部分則依賴補習班老師,於是導致缺乏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在赫來說,他從小大量閱讀書籍,已經習慣用自己獨特的思考模式來解決問題、找尋答案。
  孩子能獨自閱讀,代表他已經蓄積了自我獨立的能力。

閱讀可以增加語彙能力、培養理解能力

  語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越快學會說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越快有好的表現。懂越多語彙,相對的也能獲得較多的知識;也就是透過閱讀,可以同時累積語彙和知識,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理解力和表達能力。

閱讀可以增廣經驗

  孩子可以透過閱讀看到世界。他們可以在書中,遇見李舜臣將軍或安重根義士;可以在想像的世界中,遇到哈利波特及人魚公主。閱讀能讓孩子進入現實世界中體驗不到的未知世界,間接的累積經驗。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書是我們的「指引者」

爸爸要唸書給孩子聽的理由:爸爸唸一次的效果是媽媽的十倍

  波士頓醫大小兒科教授佩利克.拉斯教授指出:「小孩若沒有在閱讀中長大,就如同被剝奪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沒有閱讀的孩子,在人生中失敗的機率很高,因此,大人要盡可能讓孩子閱讀,而且越早越好。」就算不提知名專家說的話,大家一定也都知道,唸書給孩子聽、讓孩子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非常重要。
  尤其是零∼三歲的孩子,父母更要唸書給他聽。因為,頭腦好不好取決於腦神經細胞的迴路是否細密,而零∼三歲正是腦神經細胞的迴路活躍發展的時期,所以,這時期唸書給孩子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
  其實,孩子並不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也不會自己買書來看,因此才需要父母從旁協助,讓孩子喜歡上閱讀。
  很多爸爸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也知道爸爸參與子女的教育有多重要,但是還是會用各種理由把唸書給孩子聽的責任推給媽媽。
  唸一本童書不過只要二、三分鐘,而十分鐘就可以唸好幾本。像這樣每天持續唸書給孩子聽,一天唸二本,一年就有七百三十本。
  每天唸、持續三年,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唸了二千一百九十本書。「爸爸的一句話,會比媽媽的十句更有效」我相信爸爸唸二千一百九十本書給孩子聽,對孩子有二萬一千九百本的效果。
  在我教導的孩子中,有個孩子明年初(譯注:韓國的新學期是三月)就要上小學卻還不識字。這個小孩的爸爸對我說他非常擔心這一點。我建議他,每天早上花十分鐘和孩子一起閱讀,對識字非常有幫助。不過,他聽了之後卻面有難色的說:「我很忙,從沒陪孩子唸過書,更何況那是媽媽該負責的事。」
  我不斷告訴他爸爸陪孩子唸書有多少好處,最後,他開始每天花十分鐘唸書給孩子聽,持續了三個月後,他的小孩竟然識字了,上學當然也不成問題了。
  「我知道閱讀很重要……」卻不唸書給孩子聽,或是沒有營造可以看書的環境,就好像「我知道要讓孩子攝取均衡的飲食……」卻讓孩子偏食、造成營養不良的荒謬一樣。
  要讓自己的寶貝養成一生都受用的閱讀習慣,一天只不過需要花五∼十分鐘。希望爸爸們以後再也不要用沒時間來當藉口了。

因時因地,找出適合孩子的書唸給他聽

  寶寶出生兩個月後,開始會不斷左動右動、對眼前的事物伸出手來想要撫摸、會發出各種聲音,這是他語言發展的基礎。
  我在孩子的這個階段,就開始把繪本放在他身邊,指著繪本上的圖畫,看著他的眼睛說給他聽。雖然孩子對我說的內容或圖畫還不能真正瞭解,但是他對我說的話或圖畫是有反應的。
  對著兩個月大的寶寶唸書,只要能聽到他對著書呢喃就夠了;只要他能每天看看書、漸漸熟悉書這個東西,他就能和書愈來愈親近。

開始「聽」書

  孩子六個月大時,已漸漸發展出和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叫他的名字會有反應,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尋媽媽、爸爸,並逐漸懂得分辨媽媽和爸爸的聲音。父母的聲音能讓孩子的情緒穩定,所以,父母應該常常唸書給孩子聽。這就是孩子「聽」書的開始。

開始「看」書

  十個月大的孩子是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會展現出他旺盛的活動力。雖然他還不能發出正確的音,但是已經可以說出媽媽、爸爸的字彙,認知能力的發展也提升了他的專注力,開始對繪本裡的圖畫產生好奇。
  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唸書給孩子聽時,最好能搭配有趣的肢體動作。還有,不一定每次都要唸不同的書,你可以挑選幾本,反覆的唸給他聽,加深他的記憶。

孩子想聽多少,就唸多少

  二歲大的孩子,好奇心非常旺盛,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習慣,所以,一定要教導他正確的禮貌觀念,未來才能擁有好的人品。
  已經習慣聽書的孩子,不管多晚,也會要你唸書給他聽,即使是已經聽過好幾遍,還是會要求你反覆的唸。請不要放棄這個機會,只要孩子想聽,就一直唸給他聽。其實,孩子只偶爾會這樣,不會每天要求你這麼做,所以就算有點辛苦,還是好好把握機會,讓孩子和書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閱讀後讓孩子發表感想

  五歲,是培養綜合思考能力的階段。綜合思考能力是指針對一件事,可以從各種角度思考的能力。為了培養這種能力,你可以在閱讀後,以對話方式和孩子一起分享閱讀後的感想。反覆這樣訓練,就可以培養孩子分辨和批判的能力。
  這個時期可以讓孩子閱讀與他實際生活有關的繪本,這樣孩子才能感同身受,產生更大的興趣。


給忙碌的好爸爸簡單的十分鐘祕訣
唸孩子有興趣的書

  即使是小孩子,也有他感興趣的事物。有的小孩特別喜歡和恐龍有關的書,有的小孩則喜歡有穿著漂亮衣服的娃娃的書,也有的小孩是看到裡面有怪獸的書就害怕得發抖。
  站在爸爸的立場,當然希望孩子可以讀到各式各樣主題的書,但是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還是應該先以孩子喜歡的角色或圖畫的書為主。切記,不要因為貪心,選擇字數很多的書,或是覺得孩子很會認字了,就選擇超出他的程度的書。
  爸爸從旁陪伴孩子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知識水準,而是要先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