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 Min

靜心生活札記

2016年06月30日
「修行」沒有想像中複雜深奧
它其實最終目地就只是要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
對自己的內心真正的「誠實」
進而去了解最真實的我是誰?去了解內在的我要什麼?而我真實的感受又是什麼?
原來....我一直想擁有的魔力就在自己身上!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170859399620331&id=100000888452808

真實地做自己

到底要如何做自己?不是你要不要做自己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你要做自己,什麼時候你要學會不做自己。所謂的做自己,它其實是在角色與人性當中取得平衡。例如在家庭跟婚姻中,有部分你能夠做自己,有自己的私人時間,參加一些活動,但是你的角色、與責任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當我們做自己的時候,你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必須要承擔一個反作用力。例如當老公在老婆面前說「我也想做自己,我要做真實的自己啊!」太太就會說「好,就等你這句話,明天晚餐自己煮。」你以為只有你能做自己嗎?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其實不是這樣!在角色和人性的所有真實的層面,當我們覺得想在父母面前真實做自己,或是你想要做真實的自己,可是你有沒有容許別人也能真實做自己?因為不是只有你能做自己,別人也能做自己啊!

有的人所謂的做自己好像是,所有我應盡的角色義務都不要了,飯也不要煮,孩子也不要帶,以後三餐自己煮,這叫作「做自己」嗎?這叫做堵爛!這不是做自己。如果我要做我自己,我也要容許你能夠成為你自己。所以當我們說要在父母面前做自己,這句話是做不到的,他們是不會讓你做自己的,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自我,他們從來就不讓自己做一個真實的自己。除非你能回過頭去引導你的父母親能擁有他們真實自我的呈現,也能為自己而活,鼓勵長輩也能有自己的娛樂、空間。

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最後也要別人沒有自我。所以一個絕對自我犧牲的媽媽,就會希望媳婦也是自我犧牲。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有時候是一個最可怕的人,因為他奉獻了一切,他沒有自我,從來都沒有真實的自己,都以別人為第一位,都在為別人而活,這樣的人不是憤世嫉俗,就有可能得癌症。

不是如何在父母面前真實做自己的問題,而是我們如何更深地回來面對真實的自己。你要做真實的自己,情緒與感受有經過身心靈的處理過了嗎?經常身心靈只學到一招半式,以為所謂真實的自己,是把憤怒原封不動的倒在別人身上。你在父母或別人面前做真實的自己,要問對方準備好了嗎?否則對方會開始防衛,因為覺得被指責,就反擊回去。

學身心靈勇敢做自己、真實做自己,不高興就講嗎?它是有個內在的過程,是你怎麼處理你的真實的感受與情緒。要不然你去講講看,跟老闆說你的不高興看看。我們得先真實的面對自己,得先自己走完這些過程,而不是把這些過程倒在別人身上,人家為什麼要接受這些東西?為什麼要接受你的抱怨跟不滿?你以為做真實的自己,結果關係破裂、工作沒了。

也許你不需要在人家面前全部真實做自己,可是你必須永遠真實面對你自己。也就是我知道我自己,可是不一定要讓你知道我真實的自己。賽斯沒有說過在任何人面前你要展現真實的自己,但有講過你永遠要最真實的面對你自己。你可以騙全世界每一個人,可是你不能騙自己。你永遠的面對你的起心動念,還有你的動機。因為你真實的自己跟別人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別人一定要接受你真實的自己、接受你真實的表達情緒,同樣別人在你面前也不需要做真實的自己。重點不是在於你要做真實的自己,而且別人一定要接納你,重點是在於你真實面對自己多少啦!

同樣地,你能容許你的孩子呈現多少自我。現在的小孩從小就很有個性,他們會抗議,他們會覺得我想做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其實可以!自由、責任跟義務是相對的。我們越來越必須容許,在角色跟身份之外,把孩子當作一個人來看待。例如你的女兒,不要只把她當做你女兒,她可以是你的朋友、親人,當你太把她當女兒,會對她有壓力,因為她只能用女兒的面具與角色跟你互動。

你要記得平等、互惠跟尊重很重要,經常父母親會忘記尊重孩子這個人,尊重他們個人的個人性以及獨特性。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是為你好,我愛你,我難道會害你嗎?」然後就干涉他們的人生決定。因為在我們的愛與親情的對待裡面,忘記了尊重!否則你對孩子再好也沒有用,什麼功德都沒有,很多時候你是在掌控。

賽斯心法強調一件事,我們永遠要回來最真誠、最真實的自我面對。修行唯一最重要的條件是,回來對自己誠實,對自己真正的內心誠實,意思是你永遠要知道真實的你是什麼、你真實的內在在想什麼、你真正真實的感受是什麼?你才能一步一步的自我覺察,才能慢慢地了解,從有意識的自己,如何變成潛意識,最後了解了內我的愛、智慧、慈悲、創造力跟神通,甚至怎麼樣自我療癒。

∼戴禹鑌整理取材自許添盛醫師講座「如何在父母面前真實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