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o^)┘頭好壯壯

產前產後─動一動

2007年04月02日
產前產後─動一動,增添孕味


產前產後─動一動,增添孕味

懷孕生產,都是美好的事情。但是有許多媽媽在懷孕期間,會因為身體產生的變化而感到不適,在這個時候,若能做些運動,不但可以減少肌肉骨骼系統的問題,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心情,讓懷孕過程更加輕鬆愉快,產程更加順利。而在產後,除了必須照顧乍來人世的小寶貝之外,產婦媽媽也應該花些心思在自己身上,使自己能迅速恢復窈窕美麗的身材,回復產前的體能狀況,減少常見的肌肉骨骼系統問題。


除了拉梅茲呼吸法,本來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平日的運動若非太猛烈,可以維持。對於平日不運動者,可以依個人身體狀況,參考下列運動,次數由少到多,日積月累以成生活習慣。懷孕的前三個月和後三個月,運動量不宜過大,生產後,盡可能較早開始活動身體。基本上,在產後的第一天就可以進行運動,一直持續到產後三個月左右。另外,無論是產前產後運動,均需避免於飯前或飯後一小時內做,運動前需先排尿,孕婦及產婦媽媽必須調節自己的運動量,不要讓自己覺得疲乏或勉強,而運動動作必須確實,並配合呼吸速度,如此才是適合自己的產前產後運動。


產前運動

1. 腳踝運動

仰臥,雙腳用兩個枕頭墊高,腳踝做向上翹向下壓的運動(圖一),以及順時針逆時針環繞運動(圖二)。此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抽筋,減輕腳腫脹等問題。連續做五十次,一天三回,懷孕期間皆可做。




圖一:腳踝上下動








圖二:腳踝繞圈圈













2. 腿部運動

平躺,一腳彎曲手放於兩側,吸氣慢慢將腿抬高,吐氣將腿放下,兩腿都要練習(圖三)。

圖三:抬腿運動













3. 骨盆底肌肉運動

仰臥,雙膝彎曲稍微打開,腹部收縮,夾緊骨盆底的肌肉,如同忍住大小便般,使尿道及肛門處肌肉收縮,默數五秒後放鬆。此運動可增加會陰肌肉的彈性及控制力,避免分娩時大小便失禁。












4. 骨盆旋轉運動

躺臥,雙膝彎曲腳踩地,臀部抬高,想像骨盆是一個時鐘,恥骨是12點位置,薦骨是6點位置,作順時鐘及逆時針旋轉運動(圖四)。

圖四:旋轉骨盆













5. 軀幹運動

跪在地上或床上,雙手放置地上或床上,雙肘打直,兩膝與肩同寬,吸氣時抬頭,腰部放鬆,使背下沉(圖五),吐氣時,收縮臀部及腹部,將背及腰拱起,頭部向下(圖六)。此運動可以減輕腰酸背痛,以及加強脊椎骨及骨盆的活動度。






圖五:軀幹運動








圖六:軀幹運動








6. 臀部運動

起始姿勢同5,腹肌收縮,二大腿輪流抬高(圖七)。

圖七:臀部運動













產後運動






1. 腹式呼吸






仰臥地面,全身肌肉放鬆,腳彎曲,慢慢吸氣擴大胸部,吐氣時腹肌收縮,背部緊壓地面。產後第一天即可開始。












2. 腳踝運動

同產前運動1,產後第一天即可開始。












3. 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

同產前運動3,自產後第一天開始,一次重複五至十次。












4. 頸部運動

身體平躺,腳彎曲,抬起頭,下巴儘量靠近胸部,保持身體其他部位不動。此運動可訓練頸部肌肉及腹肌(圖八)。產後第三天可開始,重覆十次。

圖八:頸部運動













5. 上肢運動

仰臥床上, 雙臂向左右伸展至與肩部對齊, 手肘伸直平放。將兩手慢慢上舉合攏,再慢慢放回原位(圖九)。產後第三天可開始,重複十次。

圖九:上肢運動













6. 屈腿運動

平躺,雙手平放,一腿彎屈靠近胸部,然後伸直放下,再舉另一腿重覆(圖十)。左右交互此動作,重複五次,產後第七天可開始。但若有會陰修補術者,則產後十四天後再做。

圖十:屈腿運動













7. 臀部運動

平躺,雙膝彎曲,雙腳分開踩地,利用臀部及腿部力量將臀部抬高(圖十一),兩膝併攏,停留十秒,再將雙膝打開,臀部放下。產後第十四天開始,重複做十次。

圖十一:臀部運動













8. 腹部運動(仰臥起坐)

平躺,兩臂交叉抱於胸前,腹肌用力,使肩胛骨下緣離地(圖十二)。若肌力較佳後,可進展至上半身完全離地坐起。此動作可增強腹肌力量,減少腹部贅肉。重複做五至十次,待體力增強可增至二十下。產後第十四天起開始。

圖十二:仰臥起坐








產婦可在產後六至八週從事騎腳踏車、游泳、非競賽性球類運動等,均視個人體力狀況而謹慎調整。



出處: 物理治療科
日期: 2006/04/25


相關連結:
.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 http://www.ptaroc.org.tw/

http://www.tpech.gov.tw/Article.aspx?ArtSerial=8978&ChaId=C123